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s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扩招惹的祸,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就业能力不高。在阐述南方A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同时,通过分析该校农学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和经验,就更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强调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并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践;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人将之归结为扩招惹的祸。然而,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却存在另一种尴尬的现象,不少企业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内在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就业能力是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取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2]。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在总体上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下,也存在就业结构问题。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用人单位在寻找优秀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真正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1]。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非用人单位所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笔者通过对南方A校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综合能力欠缺,知识面较窄
  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一方面看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看重非专业的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抽样调查显示,南方A校60%的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不满意,在学校只注重专业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典型的“书呆子”。综合能力欠缺,知识面较窄,导致大学生适应能力不足。
  (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足
  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足的原因,一是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不合理性,脱离社会需求,学习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重理论轻实践。二是部分大学生在学期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敷衍了事,直接导致专业能力不足,影响了就业能力。
  (三)实践经验不足
  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大学生有工作经验,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不经岗位培训就胜任工作。没有工作经验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道门槛。抽样调查显示,南方A校72.5%大学生认为自己实践能力不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高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轻整体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得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不到发展,增大了成功就业的难度。
  (四)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很多毕业生就业迷茫,他们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样工作,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许多学生考上大学后,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1]”的心态,不能树立就业意识,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等到临毕业时才择业,结果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动就业。也有部分毕业生为了就业而就业,不能树立长远的职业目标,频频跳槽,影响自身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
  
  大学生就业能力受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的影响。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笔者对南方A校农学院2005-2009五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调查,认为从下几方面着手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倡导学生主体意识,强化高校主导作用,加强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学习与锻炼,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主动地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工作经历与经验积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奠定未来职业选择的基础能力与发展能力;另外,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时刻注意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南方A校农学院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促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发挥个人的作用,有意识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2、学院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基地,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责无旁贷。南方A校农学院面向市场,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更新的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注重教师学历的同时更注重教师的实践工作和动手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3、校企合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南方A校农学院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共同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是有效的:邀请企业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报告、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在企业中建立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安排专业教师前往企业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学生见习实习,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二)构建农科专业“五阶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农科院校发展的基础。南方A校农学院在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等10个农科专业进行了实践性教学改革,构建了“实验能力培养→生产实际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培育→专业综合实践”的“五阶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地解决了农科专业就业难的难题。从2005年到2009年,10个农科专业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见表1。
  (三)树立全程就业指导思想,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应树立全程就业指导思想,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把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从大一刚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等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直至就业后反馈。全程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3]”。学生就业后,高校还要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为更好地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从2003年开始,农学院每年积极参与南方A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职业论坛和职业讲座。在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之前,举办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职业指导的讲座,让学生了解职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参与职业规划方面的准备。另外还成立就业协会,宣传就业政策,进行就业市场的调查等。把《就业指导》课内容分为七大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学期)、职业了解与就业环境(第二学期)、职业选择与就业准备(第三学期)、求职途径及准备(第五学期)、求职程序与技巧(第五学期)、就业权益与维护(第六学期)、角色转换与创业(第七学期)。这样合职业指导课更科学、更合理化。
  (四)拓宽实践渠道,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专业知识技能实践。高校应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适时更新的培养方案和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应用型削减理论性,加大实习实践的投入,开辟和挖掘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的条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2000年开始,南方A校农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动物科学实验基地等五个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外建立了东莞市园林绿化公司、等42个校外实习基地,还建立广州市福邦饲料有限公司等6个青年团员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每年都安排学生到以上基地见习实习。通过见习和实习,学生对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热爱专业、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就业有很大帮助,实践中学生慢慢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南方A校农学院每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充实践内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五)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在学生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南方A校农学院每年都对学生干部都进行系统的培训。学生干部的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通过参加工作,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到一定的提高。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学生比一般同学更加自信,处理问题更加高效,待人接物更加得体[4]。
  2、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素质。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为一般的大学生提高更多的锻炼的平台,更为学生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南方A校农学院每年都组织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
  (六)加强“军学共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加,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令人担忧。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抽样调查显示,60%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表示不满意。南方A校就业意向的抽样调查显示,80%大学生想去“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工作,45%大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另外,48%毕业生因工作条件等原因频频换工作。吃苦耐劳是就业能力的一部分内容。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农学院充分利用“军学共建”平台①,积极开展“军学共建”活动,让学生深入驻地部队,体验军人生活,感受军营环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意志品质,增强自立、团结、奉献的意识,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意识。自从2004年开展“军学共建”以来,南方A校农学院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明显增强,83%学生肯前往农场、养殖场等艰苦企业参加工作,并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工程的系统性,增强提高大学就业能力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个人、学校、企业单位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并且密切配合。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必须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应主动积极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从多个角度多方面进行改革,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上应有所作为。企业单位应该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同高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政府应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促进就业的政策调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政策。只有这四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增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效性。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力度。创业不仅可以为自己开辟事业前景,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2007年开始,教育部要求高校实施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加大税收优惠,降低创业门槛,增强其风险规避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5]。
  (三)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容忽视,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造成这些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因此高样应健全心理辅导机构,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指导大学生在求职中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为进一步培养和输送健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四、结论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高校、学生以及全社会都应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认识,一起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注释:
  ①教育部.广东海洋大学与南海舰队开展“军学共建”合力育人[J].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2010(9).
  
  参考文献
  [1]郑太发,李儒俊.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2009(24):72-74.
  [2]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3]赖德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6(4):13-151.
  [4]黄光许.当前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09(23):495.
  [5]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22-24.
其他文献
自1995年2月,我们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从部落首领那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后,地主还没有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在路上累死了。  我相信那个地主不会忘记,他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但每次想停止脚步,准备往回返时,他就会想:再走几步吧,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欲望一点一点地牵引着他越走越远。  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共收集经CT证实诊断的脑出血18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病例50例(甲组),59岁以下非老年病例30例(乙组),现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以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脑出血的某些特点。1 临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由于就业法律知识的匮乏、维权意识淡薄,加之社会经验的缺乏,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时有发生,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指导,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维权意识,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在高校开展就业法律指导的重要性,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探究在高校设置就业法律指导课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就业法律;课程设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由于
【摘要】在民办高校的发展正面临着生源持续下降,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质量是事关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办高校在加强内涵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把建设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的工作切入点,以形成适应民办高校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市场化运作的高校毕业生就
1.应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rn一堂新课开始往往要一个情境导人或先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引出本堂课的内容,这时我们若把具体情境或需要复习的重要内容用Flash、Powerpoint、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位老红军的夫人,乐善好施,对社会充满爱心,以坚持不懈的爱心行动,成为闻名全国的“爱心妈妈”。她还以高超的煲汤技术,在第五届中国荑食节暨重庆火锅文化节和“厨博士·家博士”杯家庭烹饪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夺得重庆市首个“家庭食神”的桂冠,被人称为“靓汤王”。她就是本期快乐代言人——  龚仁秀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部收费处退休职工,老红军贺于澄的夫人。因她高超的煲汤技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被所内外的人们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