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主性写作教学浅议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促进写作兴趣形成,积极开展英语自主性学习写作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策略,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引导者 学生中心 自主性学习 写作教学
  一.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
  基于英语基础教育改革思路,要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的根本出路在于强调英语的使用。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写作的教学效果,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2)更新写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理论依据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与探讨自主性外语学习,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曾从不同的视角界定自主学习。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自主性学习强调教学的个性化,是对被动适应式学习的超越,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自主性学习,符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特点。
  三.实施
  (一)引导性写作
  1.输出前的输入
  从输入输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语言输入,写作是语言输出。作为输出的英语作文,应该建立在阅读等输入材料的基础上。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的写作课都是在阅读课的基础上的。输出前的输入能够使学生熟悉作文任务的内容,信息,和负载信息的语言形式,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后面的语言输出更顺利。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目标指引:目标指引就是指对英语整个课程,各个教学单元以及每节写作课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指引课程的学习。如高一新教材第4单元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的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性学习,积极查找有关话题的相关资料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
  (2)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机,在输出前的输入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讨论,表达见解,启发思维,鼓励学生寻求答案。如在进行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的写作教学时,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讨论,从而得出旅行日记的基本结构。
  2.输入和讨论后,学生有的放矢地输出,积极热情的进行课堂自主性写作。
  (1)根据讨论出来的提纲,学生写出草稿。(初稿)
  (2)用一些必要的关联词,使文章有连贯性和行文的逻辑性。(修订稿)
  (3)再通读全文,作进一步的修改,如语法错误,单词拼写,行文逻辑等,从而使文章更加优美和流畅。(定稿)
  3.输出完成后,根据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最后展示优秀范文,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他人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高水平的思维和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均能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支配下进行自改和互改,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渐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自由写作(Free writing)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写一篇和这个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考,思维得到激发,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尝试不同的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等,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延续性写作(Continuous Writing)。
  教师出一个大题目,如My School Life(以记叙文为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写作小组,定期写一小节内容,续写不断。最后进行评选,对优秀者予以表扬、鼓励。
  (四)要抓好指导和评价双环节
  1.指导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训练写作时。其内容可包括:师生共同分析所给材料应表达的要点;讨论结构层次如何安排;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达这些要点,选择合适的句型和主要词汇;讨论句与句、段与段如何连接,用那些连接词为宜等。
  2.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均能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支配下进行自评和互评,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渐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评价,一方面指出其成功处,另一方面指出其不足处,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
  开展自主性学习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莱顿在《艺术人类学》中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本质,并且仅限于用原始艺术揭示艺术原理。原始艺术这一特殊阶段仍然包含在一般艺术中,所以通过莱顿这本书的成果来研究一般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训练都需要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长期、系统地去抓。而教育是根本,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在学校中施行创新教育已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为此我国教育界也面临着创新的改变。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呼唤中正向我们走来。  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  
内容摘要:孝道从狭义上说是一个人对父母的孝顺和供养。从广义上讲是一个人对家庭社会的公德和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的多元化体系。本文就谈谈构建孝道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健词:孝道 修身 齐家 责任  如今,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家长老师关注的似乎都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似乎只有学习成绩才能决定孩子的前途和人生,可是作为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主题,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为此,研究探讨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已适用“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一轮变革,就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 创新思维  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活动是在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活动。创新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一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日本动漫《黑塔利亚》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启示:1.营造宽松氛围,以轻松幽默代替严肃限制;2.贴近生活,以生、本对话取代师、本对话;3.个性解读,以多元不同对抗统一和谐。  关键词:黑塔利亚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黑塔利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日本动漫,它从日本的视角,利用拟人化的方式将二战时期各国的关系演绎得生动巧妙,以看似不伦不类的故事剧情和人物关系设定传达了个性化的战争
内容摘要: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的任用、教师的培训制度、教师工资制度、教师考核制度以及教师解聘制度。英国中小学教师采取聘任制,在聘任、考核、解聘等制度上都存在一定特点。  关键词:教师管理制度 义务教育 英国  英国国家负责教育的部门为教育与技能部,分为中央政府教育、地方教育委员会、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校长四个管理层次。英国中小学实行校董会决策的民主制与行政上校长负责制相结合的内部领导
内容摘要:语言艺术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记录了其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语言的艺术往往也是在文学中才能够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现代文学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蜕变,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学的同时也创造了新时代最具时代特征的中国当代文学。在这个过程中也正是了语言逐步演变的一个过程,在语言角度上看中国现代文学就是看到语言艺术自身的成长,也启发中国当代文学走向另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现代文学 语言艺术 文学发展  一.现代文
内容摘要: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修辞中具有基本意义,由基本意义引申出许多含义,比较重要的是趋向性。在特殊的语境中,结合趋向性,“来”、“去”还能用于指示地点。“来”、“去”的特殊语用义的产生与人的认知有关,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探讨其产生机制。  关健词:“来” “去” 地点指示 认知  从“来”、“去”的基本意义及其语法作用看,当单独作谓语时,它们表示人或物体的动作,带有方向性。如果将它们附加
内容摘要:在乐观领域发现,乐观与认知偏向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乐观的几种认知偏向及理论解释,乐观对积极信息、人际信息等存在更多的认知偏向。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此研究领域的成果对学生教育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乐观 认知偏向 教育启示  一.乐观与认知偏向概述  乐观是指对一般的或特殊的情境以及性情特性都积极的或正性的结果期望。Scheier等人认为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提出气质性乐观的概念,即对未
内容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中选取了杜甫了《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字,人们对其音义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认为,“省”字应读为sheng,义为否定副词“不”。  关健词:高中语文课本 省 否定副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中《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文下注释云:“省:曾经。”《汉语大词典》“省”条第13义为:“副词。尝,曾经。”首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