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优化治理赋德的育人策略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建党百年华诞和开启新百年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任务,为大力推进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优化立德树人、发展学校素质教育、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养成学生优良品德昭示了治理赋德的鲜明价值取向。班级作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域和机会,更是学校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载体。这就呼唤着每位班主任积极践行班级教育治理、焕发学生德性活力,自觉担当培养有道德、有责任、完整人的班级治理赋德的时代新使命。
  本期聚焦班主任坚守“立体弘德”、倡导班级“治理赋德”的主题,就是指班主任在走上班级治理现代化的立德树人新征途中,深度探寻优化治理赋德的育人认知与策略。这里的“治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变革班级管理体制,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协调班级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这里的“赋德”是指班主任与学生为了共同发展而彼此赋予滋养德性的正能量。所谓治理赋德就是班主任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坚持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中心,在班级治理中注重激活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师生平等合作互动的治理活动,通过自身言行、态度和环境的改变给予学生必备品德养成的动能。
  显而易见,迈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需要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治理,成为治理赋德的变革者、探索者和引路人。班级治理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智与人格、道德与情感、自制与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诚如杜威所说,“一切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这就要求班主任以崭新的班级治理理念与行为方式,在班级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共同体建设中,充分体现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主体间地位的平等性、治理手段的民主性、育人目标的共同性,真正实现班级主体双向拥有良好德性和赋予塑造品德的能量。
  然而,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应试教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常常以分数和排名作为衡量班级和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班主任容易在班级管理中表现为专断,难以满足多元教育主体日益增长的多种育人诉求;学生只是班规的遵守者与被管理者,导致班级缺乏活力,失去了学生应有的主人翁意识与鲜活的生命体验;班级民主管理的程度较低,仍然存在有序压倒一切、以管控为主、主体零和博弈等弊端。为此,亟须变革班级单一的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实现班级多元治理赋德的育人目标,并着力于以下三点:
  1.班级治理赋德的价值之策。应对新时代班级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有效解决现实班级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乱象和问题,不应只是关注治理“做什么”和“如何做”,而应从价值向度去考量班级治理,思考“为何而做”的问题,需要明晰:班级治理应坚守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赋予德性的价值立场,摒弃浮躁、单纯的功利主義,回归教育规律和育人本质,凸显公平、民主和法治的价值引领,能够将道德信仰深植于学生心灵,促进生命健康成长。
  2.班级治理赋德的主体之策。倡导从班级管理转向班级治理, 要求班主任和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平等主体,确立生本、民主、法治、开放、科学的班级治理育德理念。班主任不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而是在彼此尊重、对话的基础上,人人参与,个个负责。班级的班规或纪律决策都由师生主体协商作出,享有高度权威,体现德治和法治、自治和共治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自治自理中养德,使师生成为班级道德生活、精神生活的共建者与共享者。
  3.班级治理赋德的方式之策。实现从管理逐步走向治理的班级变革,就是要善于改变现实管理中常常固守上对下、层级制、命令式等外显推力生硬育德的方式,讲求多元参与、上下一致、各方合力、扁平推进等滋养学生德性的方法。通过着力修炼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治理赋德的能力,不断优化班级现代治理赋德的策略,通过开阔育德视野、催生治理动力、发展品德素养、提升关键能力,让每一个班级共同体成员治理赋德“细胞”都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 2017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该《指南》将“文化育人”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文化育人”,即利用学校办学理念,因校制宜地创建校园文化,使校园和班级真正成为育人的场所,利用校园和班级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班级文化育人,可以从优化物质环境、制定有效班规和培育优育班风三方面实施。  [关键词] 班级文化育人;途径;物质;制度;精神  班级是校园最基本的
班级是什么?它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还是什么?它还是师生共同生活、成长的家园.rn在我
期刊
[摘要] 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表现和成长的综合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各种定量评价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学生对期末评语的心理期待出发,以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立足点,创设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评语模式, 做大班级管理的格局,让评语成为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故事,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成长期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心理治愈作用。  [关键词] 期末评语;格局观;实践
[摘要] 课堂育德是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关键场所和平台,它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时,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价值,将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中,让立德树人在课堂落地生根的教育活动。但目前课堂育德还存在教师育德意识淡薄、育德观念偏差以及育德方式固化等问题。本文从课堂育德的核心要义、课堂育德的现实问题和课堂育德的策略探究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育德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与普通高校共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时代使命。文章以《H省2020年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为切入点,发现高职院校当前仍不同程度存在竞争优势不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充分、师资队伍不稳定、服务地方和行业能力不强、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大背景下,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外促内生的多路径模式,通过“变思想、建机制、搭平台、夯内涵、转评价”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育人质量,增强其适应社
[摘要] 本文从儿童精神成长出发,阐述班级管理中的游戏精神,通过调好班级课程“三原色”,铺设儿童智性发展的跑道;稳固交往“三脚架”,架起人与人情感共融的桥梁;明确学生成长“三层级”,抵达自律自由的境界。  [关键词] 游戏精神;班级管理;他律;自律  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灵魂深处,都深藏着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状态和存在方式”,儿童以实体性的游戏为载体,酝酿形成游戏精神,并以游戏精
[摘要] 统编教材把“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进行集中学习,指向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升目标,这是在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表达,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助力言语智慧提升的过程。通过整体联动,单元要素梯度化;问题探究,复述要求明晰化;支架搭建,具体策略情趣化,体味复述的情趣,助力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关键词] 复述;小学语文教学;梯度化;情趣化;明晰化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