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梅尔 吉布森电影中的基督教思想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三部电影通过显在的与隐喻的耶稣形象展现了基督教思想中的“受难-救赎”意识,虽影片中不乏暴力因子,但呈现出的主人公肉身深受磨难的影像使其最终达到的心灵救赎更具感染力。同时,三部影片还深刻追思了基督教思想中的恶与善的元素,在这二元对峙中,吉布森展现出的是对自由、真理的坚信,并倡导通过彼此相爱这一教义走上神性至善之境,影片极好地诠释了身为天主教徒的梅尔·吉布森对基督教思想的把握。 The three films directed by Mel Gibson show the “crucifixion-redemption” consciousness in Christian thought through explicit and metaphorical images of Jesus. Although there are no violent factors in the film, the heroines shown in the movie are deeply afflicted The images make the ultimate salvation of mind more contag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films profoundly recalled the elements of evil and good in Christian thought. During this binary confrontation, Gibson showed his conviction for freedom and truth and advocated going divine through the doctrine of mutual love Perfection, the film provides an excellent illustration of how Mel Gibson, a Catholic, mastered Christian thought.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破晓的时候,林风眠诞生了,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定人之一,,他成长的年代,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启了"数千年来未有的变局"以来最痛苦的阶段,也是时代造就了这位艺
特殊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特殊的学生来源,决定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特殊因素.因而,要努力创新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建立大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高兴、生气与伤心这三种情绪对4岁儿童记忆受暗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在伤心、高兴和生气状态下的记忆受暗示性有显著的差异。(2)儿童具
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后现代哲学的代表,在解构方法论的指导下,丰富和深化了各自的思想理论;同时,它们把解构论的纯粹思辨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拓展了解构论的理论和
一、对儿童经典诵读的认识儿童经典诵读,简洁的说,就是在儿童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朗读、背诵、熏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始终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图书馆在其高校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履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高高
在近期公布的中十分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的实现,纲要中在其指导方针中指出:“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
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描述了一位地位卑贱的农村老妇人的悲惨生活及其死亡。本文透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林中之死》中老妇人这一形象进行解析,通过老妇
老子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宇宙论、政治论、人生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虽然老子的哲学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也包含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对当今的社会发展和个人的修养
人类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在20世纪初进入了有声动画电影时代.声音要素的优劣对影视动画的总体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科技的不断发展是动画从默片走向有声动画,走向声画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