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让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gal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改以来,故事教学法成为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语文教师讲故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本文则从“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故事教学法”,“使用故事教学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 语文教学 课改
  语文,一门充满着趣味与智慧的学科,她欣赏让人潸然泪下的散文、讲解让人匪夷所思的小说、感悟充满人性思考闪耀人性光辉的诗歌。由此看来,语文课堂应该是最活跃的课堂。但是,在很多课堂中,语文课堂死气沉沉,语文成了呆板、乏味、无聊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课改适时地被提出来了。课改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改变以前语文课堂呆板的形式、沉闷的气氛,教师要使用一些讲课的技巧,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语文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
  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过故事教学法,但收到的效果却不一定如预期般的那么好,下面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故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想讲好故事,备好故事是前提
  课堂上讲故事,不是休闲活动,不是侃大山,不能天马行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分析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需要,预设故事效果来选择合适的故事。
  1.选择合适的故事创设背景。要交代课文背景的时候,讲故事比单纯的时间概念、历史名词要好得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例如《虎门硝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还有《永远的白衣战士》,如果不讲一讲非典的严重性,学生是很难理解蕴含在文中人物的奉献精神。。
  2.选择合适的故事帮助分析人物精神。如果讲到人物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人物精神,讲些故事也是必要的。《莫泊桑拜师》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单独拿出来给中学生读就显得有点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妨将莫泊桑和福楼拜的故事给学生讲一下。当学生听到他们对法国文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时,那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告诉他们《莫泊桑拜师》 中莫泊桑是怎样请教的时候,学生的阅读热情完全被激发起来了,理解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多了。因此,在分析人物精神时,可以选一些这个人的故事讲一讲,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3.选择合适的故事拉近课文与生活的距离。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许多教育家,无论是外国的杜威还是我国的陶行知都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或“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有些时候,生活中和课文类似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下,作为参考和延伸。在讲《学会合作》的时候,我就运用了有关动物的故事:森林大火中的蚂蚁,为了使种族可以延续下去,它们抱成团的故事。这时候,再去分析课文就容易一些了。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的探究学习。
  二、想收到预设的效果,讲好故事是方法
  针对课文,选准故事,组织好书面故事,备故事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讲故事不是读故事,是教师用语言讲出来,因此讲的功夫也要到位。
  1.要过语言关。讲故事,除了发音要准确、口齿要清晰以外,还要要根据情节而调整语速,即兴使用一些对偶句、排比句等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很多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就好,一些词语的读音就出了问题,这样故事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有的教师则在语速上出问题,从头到尾,一个调子、一个语速,讲得人昏昏欲睡,故事结束了,很多学生还在等下文。因为根本就没分清高潮在哪里。有些时候,即兴发挥一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要懂得使用肢体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是守着收音机听。因此,为了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更好的将故事所蕴含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关键时候加上一些适当的肢体动作,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语文课虽然不是表演课,但讲故事的时候,确实需要肢体语言来帮忙,才能将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表现主人公高兴时的眉开眼笑,忧愁时的眉头紧锁,吃惊时的张大嘴巴,生气时的急促甩袖,都是对语言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要适当的点评或提一个思考问题。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讲课而服务,因此在故事结束之后,一定要有教师的简评或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也在看课外书,但是看过之后就是没有什么收获。也和几个学生聊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读过之后没有印象?答案几乎是一样的,很无聊啊!但是,当教师试着根据书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原来这本书还有些意思。如果继续分析下去,学生就会觉得越来越有意思。如同教师给学生讲课是一样的,备课的时候,总觉得没什么问题,都很简单啊。上课时,个别学生的问题却常常使老师尴尬,但也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教师的进一步思考,从而解决了一些隐形问题。教师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往往高于学生,因此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更深一层的思考,让故事余音绕梁,还可以直接导入到要讲的课文,使课堂的衔接自然而又紧凑。
  【参考文献】
  【1】李中南.小谈语文课堂激趣的一些方法
  【2】中国心理网.小学生心理特点
  【3】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在全国卷考试的压力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离开其母体——教材,让学生走进教材、阅读并体验教材、完成与教材的单相虛位对话。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单相虚位对话  一、明月几时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呼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颠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山区学生基础差,阅读能力差,教师们习
期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沉积下来的精华,时间检验了它的价值;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最珍贵的宝藏, 它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 。今年我国分别举办了“天下诗林大会”和“天下诗人拜诗圣”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时也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这些,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时代的变迁。在我国五千年
期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夏洛的网》的书。  我曾经看过很多人看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之后的读后感,他们都是写夏洛——蜘蛛救了威尔伯——小猪的命,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坦普尔顿——老鼠又做了什么呢?是谁在弗恩的哥哥艾弗里想抓夏洛的时候让臭蛋爆炸,用臭气熏走艾弗里的呢?是谁在夏洛需要新字词的时候去垃圾找字呢?威尔伯在观众面前晕倒时又是谁去咬威尔伯的尾巴,让它再站起来呢?
期刊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展开想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说起作文学生没有几个不“头痛”的,为什么学生会对作文头痛呢,不感兴趣呢?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只有被自己认同或得到别人的欣赏时,他们才能获得作文的快感,才会不感到“头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呢?  一、把握“三度”写佳作  影响孩子作文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从中学生作文难写的现状出发,寻找作文空洞的原因。作文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突破这一瓶颈,从生活和阅读两方面帮助学生过作文关。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  现如今农村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怕写作文。怕写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没什么内容可写,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一个题目后全班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事情,没有真实感,更没有任何新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则对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语文课程在课程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有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童话选编 儿童想象 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它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但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的方法、教材的编写
期刊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需要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能够对微小的细节进行敏锐的捕捉,同时也要注重细节描写价值的发挥突出写作的中心主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细节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认真观察是进行细节描写和把握细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细
期刊
【摘 要】  对于经常进行公开展示的老课,我们要思考如何寻求突破,可以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发与前概念之间的思维冲突,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关键词】  老课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 贴近生活 独特的材料  老课是指在教材中比较经典,经常被众多教师选择进行公开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经过一次次公开展示,已形成了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有一个专题,叫“是什么叫我们感动”,专题择选了中外经典的抒情散文,将目光投向内心的“真实”“纯粹”和“复杂”的感情。教读的过程中,师生均有一种深深感动的体验。萧红二十岁时,对日抗战从她的家乡东北开始,而她的余生就是一直在逃离战乱中度过的。奔波的生活,混乱的年代在这篇散文中细细道出。  萧红,黑龙江人,1911年出生在中国最东、最北部的小县城呼兰县的小地主家里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期。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会学习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汉字本身的规律,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关键词】  方法 兴趣 汉字教学  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字形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汉字后约一个月左右。这一转折点表现为对字形的认识、大致综合、熟字的辨认都有较大发展”,“第二个转折点,在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