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诚然,这句话存在一些争议,但其对一个好教师重要性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从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好的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好的教师的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好教师 教学有方 育生有道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52-01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并且要长时间多方面的修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方法(教学、学习)、教师的知识容量与把握、教师的德育品质。这三方面的修炼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日积月累,日复日、年复年的积淀。
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好的教师教学有方,育生有道。
(一)教学方法——怎样教?
教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到底怎样教?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是一个会“教”的教师,是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特点和当地环境条件灵活建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客观需求、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不要凭空想象教学模式,要以以上内容为基础。
好的教师应该这样“教”: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新课标已实行十年,这十年中教师有没有破除教学只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教育观?好的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育功能,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协调,学会生存。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不是一句空口号,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零部件,个性化培养极为重要。
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要重新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与学生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情感、知识基础扎实、思维创新、协调能力强、获取知识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2.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引的。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等,是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
3.教学有原则。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主要为:创新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原则、开放的原则。[1]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教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偏离教学原则。
(二)教学内容——教什么?
在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谈教学内容,说明我在此要谈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方法内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好的教师不止步于教好课、做好学术,更要追求提升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是追求教学内容上的饱满,给学生80%的内容,20%的方法,让学生用已知的80%内容和方法自行探索出剩下的20%的内容。
好的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快乐学习才是最有保障的学习导向,主动学习效果必然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
二、好的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
1.智力正常。这是必然因素,笔者在此不做过多释义。
2.情绪稳定。教师要有积极的心境,会热情投入工作。否则,情绪不稳定,整日息怒无常,忧郁悲观,自然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们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教师意志健全,他们的工作就能持续稳定的开展。反之,意志薄弱,工作无目标,顺水推舟,遇到挫折就会丧失信心,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3]
4.人格完善。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教师这些心理和谐发展构成统一的整体,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5.自我意识客观。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学生才会敬仰,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6.反应适度。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应反应适度,大悲大喜,大惩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好的教师的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教师是否是一个好的教师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学生经过教育在一段时间后的发展状况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这是一个漫长等待育才结果的过程。短期的评价标准应以学术成果、教学成果并重,不可极端一边偏。
综上所述,成为好的教师并非朝夕之事,在适当的评价标准体系中,重教与学的关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教书育人更科学、更人文化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好教师 教学有方 育生有道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52-01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并且要长时间多方面的修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方法(教学、学习)、教师的知识容量与把握、教师的德育品质。这三方面的修炼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日积月累,日复日、年复年的积淀。
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好的教师教学有方,育生有道。
(一)教学方法——怎样教?
教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到底怎样教?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是一个会“教”的教师,是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特点和当地环境条件灵活建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客观需求、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不要凭空想象教学模式,要以以上内容为基础。
好的教师应该这样“教”:
1.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新课标已实行十年,这十年中教师有没有破除教学只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教育观?好的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育功能,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与协调,学会生存。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不是一句空口号,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零部件,个性化培养极为重要。
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要重新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与学生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情感、知识基础扎实、思维创新、协调能力强、获取知识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2.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引的。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等,是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
3.教学有原则。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主要为:创新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原则、开放的原则。[1]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教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偏离教学原则。
(二)教学内容——教什么?
在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谈教学内容,说明我在此要谈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方法内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好的教师不止步于教好课、做好学术,更要追求提升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是追求教学内容上的饱满,给学生80%的内容,20%的方法,让学生用已知的80%内容和方法自行探索出剩下的20%的内容。
好的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快乐学习才是最有保障的学习导向,主动学习效果必然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
二、好的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
1.智力正常。这是必然因素,笔者在此不做过多释义。
2.情绪稳定。教师要有积极的心境,会热情投入工作。否则,情绪不稳定,整日息怒无常,忧郁悲观,自然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们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教师意志健全,他们的工作就能持续稳定的开展。反之,意志薄弱,工作无目标,顺水推舟,遇到挫折就会丧失信心,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3]
4.人格完善。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教师这些心理和谐发展构成统一的整体,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5.自我意识客观。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学生才会敬仰,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6.反应适度。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应反应适度,大悲大喜,大惩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好的教师的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教师是否是一个好的教师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学生经过教育在一段时间后的发展状况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这是一个漫长等待育才结果的过程。短期的评价标准应以学术成果、教学成果并重,不可极端一边偏。
综上所述,成为好的教师并非朝夕之事,在适当的评价标准体系中,重教与学的关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教书育人更科学、更人文化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