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政策、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升学等社会支持方面有着密切的關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培养主观幸福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幸福观;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B258)。
  [作者简介]彭康清(1968—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刘翊(1971—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师范学院,馆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一、前言
  为准确、客观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本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西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共820人,发放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795份,有效问卷占比96.95%,其中男生为370人,女生为425人,平均年龄为 20.25±2.36 岁,结果显示,91.65%的大学生表示应该通过个人的奋斗来取得幸福感,说明大学生的幸福观总体是正确的。同时,在询问关于是否幸福的总体感受时,75.63%的大学生回答“幸福”,但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等因素时,认为“不满意”的大学生占27.25%,非常不满意的占12.77%。由此可以判断,上述因素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着一定的影响。大学时期既是心理断乳期又是人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各类问题频发。要摆脱这种困境,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本课题组认为可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将培养主观幸福感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幸福理论是Dodge于1930年提出的。而心理学界认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项标志,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目前,绝大多数的幸福感研究学者的研究理论都是根据外国学者 Diener 在1984年提出的幸福感所定义的:主观上的幸福感就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在主观上的情感感受[1]。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始涉及幸福感领域的研究,90年代末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纳入研究范围。大学时期是可使人成长、成熟的时期,易发生各类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完善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合格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主观幸福感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第一,思想、心理从根源来论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而将主观幸福感归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第二,幸福感实质上一种情感体验,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心理体验。同时,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形成发现、创造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并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避免学生坠入盲目追求幸福的误区。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发展有着调整功能。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人生幸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契合,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主动去感知幸福、主动去追求幸福、主动去创造幸福,逐步形成正确的主观幸福感。
  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课题组采用“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时发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研究。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因素。心理学中的“人格”一词是由Personality翻译而来的,原意是拉丁文persona。而人格则是其自身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心理品质,其形成受遗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出迥异的人格特征[2]。本课题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对大学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化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人际关系较差,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体验较差。
  2.自尊因素。研究表明,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有自尊心、有信心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不确定性事件,带来更积极的情绪体验,取得较高的自我满意度,从而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程度;反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较低。所以,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自我价值观因素。价值观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定、是非而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或思维方式,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而言,对于财富、社会地位、个人外在形象等方面的理解与判断,属于外部自我价值判断。内部自我价值则表现为大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与追求。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
  4.归因方式。归因是研究者针对行为及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心理学家韦纳将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三个维度。其中,人格、动机、态度、情绪等个性特征属于个体的内因,个人机遇、任务的难易度、条件等属于外因。研究结果显示,归因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正向预测作用。越倾向于内在的、持久的或整体的归因方式的个体,幸福感越高,这与以往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具有内在的、持久的或整体的归因方式的个体更容易将成功归于自身的主观因素,整体性的归因方式能够让其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从而产生更强的幸福感体验。   (二)客观因素
  1.学习因素。相对于中学阶段而言,大学阶段的教学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抽象,教师教学方法以专业方法论教学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大学生是否能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寻找到一个符合自身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否顺利,学习成绩是否合格,并影响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为此,思想政治教师在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人际关系因素。大学是个浓缩的小社会。每个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生理想各不相同,出现矛盾、产生冲突在所难免,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尽快融入集体生活。
  3.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必然会给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消极的影响,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为此,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
  4.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作为人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家庭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家庭的生活模式等“硬环境”,家庭成员之间是否融洽、是否亲密等“软环境”,以及家庭与外在家庭环境等环境因素,均能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主观幸福感,而父母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社会支持因素。一个人能取得社会的认可,是其社会支持度的重要表现[4]。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着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越多的个体,主观幸福感越高。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外在资源,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不确定性事件,带来更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5]。
  五、改善、实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大学生的幸福观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体作为幸福教育的主体与目标,要改变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学现行的教育方式、方法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权威式、灌输式教育仍占据着大学教育的主阵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改变的途径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需求为导向,坚决贯彻OBE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三观,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具有关键的作用,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三观之间互相联系,密切相关。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確价值观的首要任务,科学的世界观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合适的、正确的方法论。其次,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不同方向。正确的人生观是拥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幸福人生的追求,萎靡、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将会摧毁幸福人生。所以,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在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与选择上进行更深入和更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出有高尚情操的大学生。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获得主观幸福感
  我们应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积极研究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可以将现代心理治疗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做到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者融合,互为作用,以此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获得。
  (四)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获得其精神幸福的需求
  大学校园既是学生求学的场所,又是其生活的精神家园。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一个人有爱和归属需要,希望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或关系,同时,又有被尊重的需求,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或社会的承认或赞许,两者成就的实现可以大大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实现上述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但出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个性层面,自我的因素较多,利他的层面较少,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和谐度不高,迫切需要人际交往技巧。要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一是对他人要真心相待,以自己的真心换他人的真心;二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保持独立的人格;三是要懂得善用主动交往、换位思考、移情、帮助别人、赞扬和批评等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四是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敏感、害怕心理,回避与人接触的社交恐惧症,积极面对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今后事业的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政策、经济状况、毕业生就业升学等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密切的关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涉及大学教育政策、贫困生经济资助政策、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生招考政策等方面进行合理研判、科学决策,使他们能在一个宽松、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进步,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6]。
  参考文献
  [1]严瑜.幸福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许燕.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崔文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亚太教育,2015(24):128.
  [4]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社会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与对策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3):109-112.
  [6]燕玉霞.贫困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状况调查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3):87-90.
其他文献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短小的诗歌将我的思绪带回令我魂牵梦萦的王母河畔。  接过旗帜,勇往直“黔”  2019年6月的一天,在学校的大会议室内,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对过去一年的支教情况做详细汇报,我在下面仔细地听着,生怕遗漏了一些重要信息。会议最后播放的一段前几届研究生支教的视频对我触动极深。看着学长们的支教点滴,他们走过的山路、探过的村庄、教过的学生……我对支
期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是梁启超在《论幼学》中的话,意思是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近年来,赣州市把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列入各级政府重点工程,逐年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2016年实现了每个乡镇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2017年实现了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有公办幼儿园的目标,2018年起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园战略,优质园发展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近日,记者在赣州市章贡区、赣县区
期刊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发电技术的发展,核电技术的优势也逐渐凸显,核电站采用的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它的容量大,热、电负荷高,加之受转子旋转、振动的影响,其转子绝缘系统比较脆弱。同时,在环保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已经改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之配套的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有回春之势,而采用单路通风型式的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的温度受转子出风的流量和温度影响,定子侧的温度普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变换器面临的电磁干扰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混沌脉宽调制能够从电磁干扰源抑制电磁干扰,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混沌脉宽调制在推向实际工程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混沌脉宽调制的电力电子变换器频谱分析和混沌信号选择方法上还存在不足,尚没有一个能够准确衡量频谱分布特性的标准,不利于混沌调制信号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混沌脉宽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环保政策的不断更新,在环保日益严格要求的今天,燃煤电厂降低粉尘的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燃煤电厂中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排放污染物是否超标。本文对如皋燃煤热电厂进行除尘设备的改造,使粉尘排放浓度降低,达到最新的环保要求。
  本文主要对现有除尘设备的除尘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每种除尘器的除尘性能效果、优缺点,再结合如皋燃煤热电厂的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造除尘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在除尘效率、节约能耗、运行后维护费用等方面存在着其他除尘方案所不具
鉴于忆阻器阵列的交叉结构具有天然的乘累加运算加速特性,并且忆阻器本身拥有非常优越的综合存储性能和类似神经突触的多值可调性,基于忆阻器阵列实现神经形态处理芯片有望打破传统计算机体系架构的“冯洛依曼瓶颈”,为后摩尔时代高效率实现人工智能提供硬件续航支撑。然而现有器件水平下,实际的忆阻器件存在诸多的非理想特性,如非线性度、器件的波动、有限的位数精度和有限的高低阻值比等,与理想中完美的神经突触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器件的非线性限制了突触权值的有效调控,进而制约了神经网络应用时的识别率。另一方面,3D集成技术是忆阻器
[摘 要] 随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推进,专业认证的三级标准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标准分析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结合专业认证的理念,基于专业认证卓越标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与重构。只有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优化课程结构,推行“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健全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常见的《西游记》改编策略有两种:一是取材改编,重申原著蕴含的正义观、精神和情感价值;二是衍生改编,包括故事再造、情感再造、价值再造等。古典名著IP影视改编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响,是一个将原著文学价值、市场价值和审美价值充分激活的过程,有利于古典名著的活态化传播。  [关键词] 古典名著;改编;策略;《西游记》  [作者简介]金丽萍(1970— ),女,江西高安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讲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不太乐观。我国生态系统存在大气污染与水资源缺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关注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要将“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们的心中,从大学生这个群体入手会更为简单,也会更加有效。因此,生态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大学生教育;人格培育  [作者简介]肖田文倩(1996
期刊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视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形态,培养具有感恩精神的少年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基于感恩教育课题研究,从校园物态建设、课程开发、评价创新等角度进行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建设,可以从以物化人和以文化人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熏陶、感恩情感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引导,从而形成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 感恩教育;特色文化;实践探索  [基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