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来源 :数位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伴随着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克隆等众多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影响着人类社会。将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的生物学,也必将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学的探索创造型人才。生物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此时,我鼓励学生,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笔者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探索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通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通过教师匠心独具的教案程序(含实验、实习程序)探索设计,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探索研究的氛围、情景和场面,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角色出现,通过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引导完成迁移运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发挥团体优势,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义,对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精心研究、认真分析,找准探索点,创设探索情景,使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求知,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
  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有关这方面,一位美国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的做法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值得借鉴。他在讲课之前没有把蚯蚓用解剖盘装好放在每位同学的桌上,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到讲台前去领,由于蚯蚓太滑,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费了好大周折。这位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同学说:“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也有的说:“老师,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入喉咙,过一会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遇到这些貌似出格的学生,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批评,还给予了极高评价。也许,未来的创新家和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鼓励和评价中萌发的。所以,当我在有意无意间发现了“创造型苗子”后,我的做法是:有的让他当生物课代表,有的吸引到生物兴趣小组,有的让他跟我一起做准备实验;有的让他从家中按要求带一些实验材料;有的课堂上多提问;有的课后指导他们多看一些生物科技书籍;有的让他们参加生物小论文、小制作等创造性活动……这样一来,不但调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促进了其他学生,尤其是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创新意识都非常强烈,参加的各种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非常突出。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为这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一个依托。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生物学教学大课堂,相继成立了“生物科技小组”、“环保小组”和“爱鸟活动小组”,设立了除“生物学实验室”以外的“生物科技活动室”、“地球村”活动室、“和平鸽养殖园”和“植物园”等一系列的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的创设,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利用生物科技活动室和生物学实验室,实施探索性改革,学生自备材料,自制标本,独立地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对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利用微机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宽松的生物学大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创意性活动也多了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文中分析了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的必要性,对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课堂提问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  很多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大多数采用全部回答和展示型提问的形式。全部回答的形式确实可以加快教学节奏,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冷场,但忽视了提问对象的个别差异性,有利于提问向深层开展;展示型提问的形式只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识记
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人”的特征。新课程语文课堂则要求教师把创新手段融入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创设开放性、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一、深化语文教学  研究  今天,我们在新课改中,不但需要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利用好语文教材  文质兼美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教育资源,能陶冶人的情操,教材中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可以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要打好创新基础,必须从搞好创新能力培养。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总结了一些经验,写在下面,希望能有所裨益。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凭经验办事,不墨守成规,敢于抛弃旧我、力求创新。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