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的微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母爱是人一生中巨大的精神源泉,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阐释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真情,由此,笔者告诫自己的学生们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关键词】母爱 亲情 珍惜
  
  我常想,微笑该是一种生命的常态,那相聚的幸福是微笑,那执手的和谐是微笑;那回眸的百媚是微笑,还有那心灵的抚慰,那生命的顾盼也是微笑;江涛海浪、雪峰云霞难道不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美丽笑靥吗?但有一种微笑却是世间最美的容颜,她总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深深地烙在儿女们永远的记忆里,那就是——母亲的微笑!
  欧洲有一位科学家,当人们给了他种种荣誉,褒奖他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他却淡淡地说只希望这些成就能赢得母亲的微笑。曾记否,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捧着金灿灿的奖杯的时候,总是深情的祝福——妈妈,您好!那晶莹的泪花似乎透视出母亲甜甜的微笑。
  记得高一时,我们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许多年前他与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写作的最初动机时,朋友想了一会儿说,“为了母亲,为了让他骄傲”“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的母亲”。儿子想让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太真实了。
  同学们,我们没有科学家的荣耀,也没有冠军的辉煌;我们没有史铁生的苦难,也没有像他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但我们也似乎年年月月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应该有让母亲骄傲的动机。
  我也真想告诫我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想想我们的母亲如何日复一日地承受生活的重压而无怨无悔,想想他们怎样用心呵护我们儿女,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幸福的硬币,那我们就会读懂他们穿针引线时紧锁的眉头,读懂他们拿到孩子成绩单时,那轻轻的叹息,淡淡的微笑……
  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我的母亲已经永远的离我而去,她生前仍就没有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让我恪守的教诲,只把那坚韧与朴实、善良与慈爱深深地刻在那浅浅的微笑里,随着光阴的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日渐鲜明深刻。
  许多年前,在那些求学备考的日子里,多少个寒冷的冬夜,我在油灯下苦苦攻读,总听得见隔壁昏暗的小屋里传来纺车转动的咯咯声,夜深了,车声间歇——妈该睡了吧,但接着就看见她微笑着走过来催我早睡,应声而过,我又伏案而学,她就默默地守在一旁穿针引线,看着她一脸的疲惫,我只得命令自己叫停,只见妈脸上又呈出浅浅的笑意,也许,这样的笑脸才是寒冷的世界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它成就了儿女们在人生道路上踽踽而行的璀璨的背景。也让我这样的懵懂之子在茫茫人海里撞出了一条育人之路。
  时光依旧流逝,人生永是牵挂。
  五年前的那段日子,一连好几天我都梦见久病的母亲,我想——我未老也得还乡,断肠也要看娘,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忧心忡忡地赶回了老家,母亲像是预知我要回家,怯怯地蜷缩在病床的一角,那枯浊见骨的双眼愣愣地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儿子,顷刻,又露出微微的笑容,那分明是强收纵横老泪,她使劲地吐出了几个字,“你还知道回家啊”,此刻我犹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忸怩不安,母亲仍就用满脸的笑容安慰我这个不孝之子:“回了家就好,看到了就好,你回去上班吧,我不会死的,要死也会等你放假的时候”——母亲啊,也许你真不会死,更不会老,因为你依旧是那样的善良与慈爱,可你哪里知道“天地终无情”,就在你择定的那个假日,就在你告别人世的那一刻,你深爱着的儿子仍在三尺讲台上振振有词,他并不在你冰凉的身体旁点亮那盏照彻天堂之路的长明灯。也没有为你洒下那抔吸干你汗水的黄土。
  “天乎痛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善良的母亲啊,我没有忘记,你为我流尽了你的乳汁后,依旧含着笑,用抱过我的双手洗着我的衣服,缝补我的书包,洒扫我的书房。如今,儿只能在经历尘世的摔打之后将这一腔的痛悔封存于内心的深处,以岁月的琼汁酿成一纸僵硬的文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笑脸。
  作家琦君说:“每回写到我的父母亲人与师友,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是的,时光匆匆,人生无常,但故乡是我们不朽的根,父母是我们永远的背景。
  亲爱的同学们,习坎园中我们轻轻地走来,热情相拥,执手向前。军训课间,是母亲含着笑递来檫汗的毛巾;社会实践考察时,是母亲含着笑买来食品送我们上车,叮嘱我们团结互助,安全出行;运动会上,篮球场边,是母亲在一旁微笑着鼓掌加油。我们一路前行,是父母作为我们永远的背景,精神的基石,相伴我们走过生活的风风雨雨,走过岁月的平平仄仄,聚成一个美丽的家园,拥有一种美好的情愫!“净炼寒窗”,度过化茧成蝶的日日夜夜;“挥毫咏紫”淌过凤凰涅槃的生命航程;欣逢盛世,让我们时刻铭记“匹夫有重于社稷”的感言;虎步龙腾,让我们顿首而呼——为了母亲的骄傲,为了母亲的微笑!
  ★作者单位:湖北省沙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锦瑟》是李商隐用一生一世的冷落和辛酸写成的,这是落魄、潦倒、饱受压抑的文人对生活的一种直觉:迷惘和忧伤。《锦瑟》的感伤情思、哀婉情调与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  【关键词】《锦瑟》 李商隐 人生经历 迷惘 忧伤    “好的诗歌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对诗进行欣赏上的再创造。  李商隐的一首《锦瑟》诗因其具有太多的郁积,千百年来揣测纷纷,莫
【摘 要】《论语》留下了一个真实的孔子的剪影。在《论语》中,孔子是一个圣人、伟人,更是一个普通人、平平凡凡的人。了解了这一点,反过来有助于更精确地解读《论语》。  【关键词】《论语》 孔子 形象 解读    中学时期接触到孔子,老师介绍说他是个大思想家、圣人。大学时期读到诸子百家,了解到孔子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似乎不是一个常人,的确是一个神人,他什么都懂。之后工作中教过《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
摘 要:作为欧洲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沟通中欧的重要枢纽。近年来,中波双方在经济层面加强合作的同时,也持续推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尤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年度国家排行榜中,波兰名列前茅。文章通过梳理波兰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中波在“一带一路”倡议
无论就人类历史还是地球历史而言,我们均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之前的伊拉克战争到热带雨林的毁灭战,从全球市场动荡到全球变暖——显然,我们必须学会以敬畏生命的可持续方式生活。  然而,我们还在继续更彻底、更快速地攫取地球资源。据有关估算,人类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超越了地球的生态负载能力(biocapacity),而如今全球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总和已经超过一个
【摘 要】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学还是一种生命现象。综观沈从文的小说,在奇思妙想之后,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对人性的执著探求,是沈从文小说的基点和纲要,沈从文以此来构筑属于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 生命意识 乡土 人性 非理性 悲观    生命意识,意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作自觉的沉思与探索,它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所作
【摘 要】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色,这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性化作文的意义、要求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教学方法    一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这说明作文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可是,遍观现今高中学生,富有个性的作文又有几个呢?  从孩子一进入小学学写作文,我们就
【摘 要】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该诗作视角独特,手法高妙。本文对该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鉴赏。  【关键词】孟浩然 《春晓》 赏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大地充满勃勃生机。春天美好的景物很容易诱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春是传统题材;古人
【摘 要】由于应试的急功近利,我们的课堂忽略了语文的特性,渐渐纠结于呆板的知识教学,导致本应优雅而美的语文教学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了不争的事实;应还语文一个灵性生动的课堂,让美充盈着语文课堂,让语文浪漫依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性 生动 有效教学    一、回归本真,审美的课堂是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审美的课堂
【摘要】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先从捕捉对象的特征、重视细节的特殊作用上加以品读。至于它们内在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是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关键词】鲁迅作品 教学 人物 心态 乐趣    凡是读过中学的人,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鲁迅作品中的影像不会陌生
【摘要】新课程对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于语文的文学教学,我们立足生本,挖掘文本,本文分别从区别文体,梳理特点;知人论世,确定情感;联系语境,品味词句;立足文本,分析技巧;巧用试题,领悟读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区别文体 知人论世 联系语境 立足文本    现在很多语文专家针对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