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症结,为语文教学解套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要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要积极把握课文内容主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解套。
  关键词:语文教学;症结; 解套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个经典论断:“人只是一根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不过,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不少人脆弱得连自主思想都欠缺,甚至没有。
  契诃夫用自己灵动而深沉的笔触在《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中刻画了一个此类形象——别里科夫。本文借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旨在透射现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症结之源以及解症之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一、传统羁绊,套住了教学思维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有着触目可见的套子——罩在别里科夫身上的大衣、眼镜、雨伞、帽子以及房间的摆设等;还有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套子——别里科夫自觉尊崇和维护的“法令、常规、规矩”等。
  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不少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先是通读全文、整体感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体了解;接着查阅资料、翻阅参考书,明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形成课堂教学教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思路围绕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以及对套子的理解展开教学。从笔者的跟踪观摩得知,不少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这样重复着,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套路。就其本质而言,这本身就是套子。
  二、“循规蹈矩”,套住了师生双方
  在课文的讲习中,不少人被套住了。
  首先,教师被套住了。对于教师的界定,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比较普遍的认知,但是它缺乏对教师素质的阐述。在笔者看来,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案内容的传授。新常态下,这种做法是教学活动的大忌,因为学生是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单纯的知识传授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存在的价值。
  现实状况下,教师最需要具备这样的语文素养——科学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科学,符合学科特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要求教师不满足于既有认知范围和程式,积极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主动学习、借鉴乃至运用全新教学理念和方式。艺术性要求教师巧妙地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
  当教师具备这三种特质后,教学将变得妙趣横生。但是有些教师无法体会到此等教学的乐趣,因为他们被多层套子牢牢套住了。最直接的套子是各类教学参考书、教案等,不少青年教师学习这些资料,往往难以跳出来,表现为“书云亦云”。随着经验的增多,教师的业务素质与实际教学水平理应日益精进,应该朝着教学成熟、自我实现的层次跃升。在此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原则,教师应该不断追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并同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乐趣。但现实中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将教学当做一项工作来做,每天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套子。他们的教学驱动力源于外在的压力,而非出于专业成长的自觉。
  其次,学生被套住了。别里科夫被沙皇专制主义思想套住了,他还用这个套子自觉地去套别人。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少教师被各类参考资料套住了,资料编写者说什么,他们就教授什么,还要求学生全盘接受自己枯燥的复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针对教师的“加套”行为作出反抗,或是偏离主题,或是保持沉默。对此,教师表现得或是“义愤填膺”,或是“无动于衷”,很少主动反思学生为何会有此类表现,更未思考如何作出调整。于是,教与学的软对抗形成,教师孜孜于教案的复述,学生默默于知识的生硬接受或拒绝学习。
  最后,公民意识被套住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使其习惯于被套住,习惯于按照既有程式学习、生活、工作,这样的公民必然难以担当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重任。所以,为人师者须站在学生终身发展乃至民族发展之高度,给学生解缚。
  那么,如何才能解开束缚语文教学之圈套,让课堂充满大量的养分因子呢?笔者认为,必须厘清圈养学科教学之顽症,做到以下几点。
  1.比较文本,认识圈套。莫言认为,好的文学应该让人看到自己。对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教师不能孤立地仅仅立足于文本,要跳出文本,通过自我反省深思,看看自身有没有像别里科夫一样被套子层层套住。因为别里科夫这个形象具有典型意义、现实意义,此类文学作品最好进行比较教学。通过比较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背景,融入文本,才能更加清楚套子存于何处。可以开展与《祝福》等作品的比较教学,通过人物之间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和柳妈等人身上也有套子。可见,“套子”已经跨越了时空,普遍存在。当教师和学生以第三者身份融入文本,将这些不同形象进行比较、概括,自然会发现思想意识类套子的客观存在。
  2.观照现实,发现圈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教学文本中的套子,更需要发现自己身上的套子,特别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套子。乌申斯基说:“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要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最终看看有没有为自己设套,有没有为学生设套。只有弄清楚教师自身、学生自身和文本中的套子,教学才能走向合理化、高效化。现代语文课教学要发动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不同类型人士参与其中,教师自查,他人查找,最后定位套子的种类和名目。
  3.解放自我,摆脱圈套。教师只有先解放自己,才能最终有效解放学生。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曾说:“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为此,教学行为不能封闭,教师要经常深入同行、名师的课堂,经常阅读和接受教育教学前沿知识,为教学寻找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照出自己的缺陷,照出束缚在身上的形形色色的套子,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成长导师。例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的教学,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和生成理论的经验,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在现有知能基础上自行领悟和生成套子的含义及表现。哈罗德·泰勒博士曾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课堂是最需要解放的地域,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立足文本,做课堂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状都会发生质变,青春风采必然得以灿烂绽放。
  《装在套子里的人》不仅让人们认识了别里科夫这些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更让人們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套子。广大教师理应以此为鉴,发现套在自身及学生身上的套子,并想方设法摆脱它们。
  参考文献:
  [1]张棣华.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学体会 [J].语文教学通讯,1979,(6).
  [2]常秋莎.《变色龙》小说赏析[N].武汉:汉中日报,2011.
  作者简介:沈群(1974—),男,江苏省泗洪中学 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结束后,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第四大题语言综合运用试题时,我们发现,语言综合运用这一版块,很多学生不应失分却又失分不少。古人云:“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我们不是圣人,但是我们仍能从考生的答题中看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些细节相关。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语用题必须加强细节的落实。  为说明方便,我的把阅卷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从列出的这
“上时”不是“上市”  在某中学一幅校园宣传画上,题有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作《惠崇春江晓景》)。译文把“正是河豚欲上时”说成是“而这恰是河豚上市场的季节”,真是这个意思吗?  河豚是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生活在海中,有些也进入淡水。秋季水温下降,河豚游向深海区越冬。到翌年春天回到江河中产卵繁殖。这首诗中的“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说春天正是河豚逆流而上,回到江河中去的时间。“上”是洄游、逆流而上的意
案例:  新学期伊始,王莉佳带着复杂的心情迈入新校园。她既激动又兴奋,也有一点紧张。她是自费来到这所中学的,心里很不自信。  在新集体里,她显得那样渺小,就像一只丑小鸭,过着孤单的日子。一天,班里进行学生干部竞聘,她也想报名。可是,她没有勇气走上讲台,更不敢看台下的同学。他们都太优秀了。  最近,她感到特别压抑,内心也很孤独。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起色,也没有朋友。有一段时间,她甚至不想上学了。  “莉
本文获得以下项目资助: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300134);广东省第二批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2005B70101090)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多数企业R
2014年8月16日晚上8时,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事。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晚会“点亮未来”,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古老的中华文明完美融合在一起,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受到了出席开幕式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来自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 000余名青年
“意”和“义”复合成词时是同义组合,两字没有本质差别。但一旦分开,各自进入其他词语的组合中,在表示意义的意思时,常被误用。例如下例:  ① 中华古代文化所传承的深刻含意。(《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年7月16日)  ② 这句流行话语的含意是什么。(《人民日报》2007年7月9日)  ③ 唐字在古代汉语里原始寓义是广大无边的意思。(《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25日)  ④ “糕”与“
例有一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将木块沿任意方向切开,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然后拿走其中的一半,则剩下的一半对水平面的压强是()。  A. 等于P或小于P  B. 大于P或小于P  C. 等于P或大于P   D. 小于、等于、大于P都有可能  分析利用常规思维,本题可将木块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对角线方向切掉一半(如图去掉阴影部分,以下同),根据P=F/S,如图1:若水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虽然那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是每当我回想起来,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后悔。  记得那是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很不懂事。有一个星期天,我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看电视又没有动画片,闲着很无聊,心里闷得慌,况且当时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了。但不知为什么,我老是盯着正冒着热气的电饭锅,于是,一个坏念头从我脑中闪过:如果把刚买的红耳龟放在电饭锅的出气口上,它会怎样?会不会叫呢?  于是,我揣
摘 要:研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的变化与调整,明确考试涉及考点以及各考点的考试范围和形式,以便广大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及时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关键词:2016年考试说明(语文);深度解读;变化  2015年高考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2016年的高考旗帜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    “赖小川,你跑什么跑啊!都说你是我徒弟了,你还嘴硬!”趁着上体育课,戴小蕾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气喘吁吁地追问我。我看着“脸红脖子粗”的戴小蕾,气愤地回应道:“我只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戴小蕾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头也不回地跑了。  我不知道“侠女”戴小蕾为什么会选中我做她的“大徒弟”,还信誓旦旦地说什么“一起学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