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中散场或开始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_w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在想小说文本之后那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它像一片巨大的雨云在我的想象上空——悬停,既不下落也不飘移。而我被罩在这样一团阴影下,像个小说人物那般陷入可能存在出现也可能虚无消失的诸多事物纠葛中。其实一直以来,作家就在努力通过文本窗口的有限张望,来试图呈现人世间既惊心动魄又平淡无奇的生活图景。这样的劳作具有牺牲精神或游戏趣味。或许,此刻我们就坐在剧场里(小剧场),舞台上正上演着既可忽略观众也可模糊演员的“夜幕场”。当然,剧情也是混淆的。一切在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地进行着,恍如隔世,又浮现在眼前……
  小说出自青年作家闵芝萍之手。有个颇具象征意味的名字——《夜幕场》。读下来,这篇小说也颇有现代舞台情景剧的散漫架构。作家似乎也谙熟此道。尤其是叙事进入到医院这一环节,无论是场景设置、人物对话、氛围营造,小说的剧场气息浓郁,肆意蔓延。这也带有侵略性。它会跟随阅读进程的深入逐渐形成一股反向旋流,沿着思维缝隙做压迫性的渗透。但在某个瞬间,一切又涣散掉了。这给人的感觉是,像一个把脉的年轻郎中,他敏感地在血流的微勃中感觉到了某种神秘的脉息,但却逮不住它。这不无遗憾。
  小说讲述了暑假赋闲在家的“我”(“我”的名字叫杉杉),某一天——被母亲急促地从闲散状态置换到应激状态——去参与处理一件非我所能也不想干预的事。母亲显然在这一危急时刻扮演了可以救场的“英雄”角色。“我”被迫胁从。一起加入救场的人,还有“我”的二姑。这个临时凑集的“三人团”,奔往医院,去处理哥哥做下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与家人的关系,犹如抽茧剥丝一般跟随小说叙事的展开而展开。那更像一幅世情卷轴画,不过色调灰冷,也缺少光感和温度。它更像是沸腾火热的生活显影过后遗留的暗淡余烬。
  怎么说呢,“我”与母亲的关系(以及亲情),不知怎的就变成了母亲嘴中一句有判断意味的话:“杉杉,你现在变得太冷漠了,就像个陌生人。”而这样的话,母亲在小说中重复过两次。本来,父母离异,我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应该有常理上的相依为命感,可“我”却没有。不仅没有,还日益产生出一种逃得越远越好的疏离。考大学填志愿时,“填了我所能及离家最远的学校”。即便是入学后,每逢假期,也不是像其他同学那么迫切地想回家,且在“每一个找不到理由留校的假期,过得都像逐渐萎缩的阴谋”。对于这种局面,“我”也不知为何。貌似平静的生活,过着过着——就与母亲过成“我们就是这样过日子的两个人,两种人。我们是彼此的外人”——这样子,没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变成了这样。这种疏离感达至父亲这一形象,再及至哥哥,就更显极端了,“圩岩那么小,可是后来我再没见过我的父兄”。不知是多深的伤害,才能引发“我”如此决绝地背离亲情。由此看,亲情关系便具有了玻璃质地,貌似牢固透明,其实最为脆弱晦暗。它还是困局。母亲对这种疏离感也显得无能为力。她只能机械地使用“冷漠”这样具有双向杀伤力的词语,来概定认知,发泄内心的困惑与不满。在她的观念里,孩子仍意识性地停留在母腹中,母亲自然也就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与她都是一体的。但不幸的是,孩子在被孕育的那一刻,就已冥定要与母体分离。何况成长在一点点扯断着什么。小说叙事投映出当下社会亲情关系的疏离与背反,和这之后隐含的时代徙变给人在精神上制造的深度裂隙。这是看不见的侵蚀与分化。它在每时每刻发生着,又在发生中一再被忽略。等它应景或应时出现,就已成为阻碍——幻影般勾勒出一道人与人之间不能跨越的心灵沟壑。“我又听见那种东西碎裂的声音了,我抬头看,是母亲,她在低头看着我,我们是两面浑浊的镜子。她是从眼睛开始碎的……”如果凝神聆听,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是这种寂静碎裂的危险响动。
  这让我想起了穆齐尔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按小说人物乌尔里希的说法,“家庭生活不是完整的生活”。他妹妹阿加特认为,“在女人之间尤其存在着这亲近相聚时的嫌恶情绪”。在文章提及的这个小说段落里,乌尔里希试图分析阿加特已然面临的精神困境。穆齐尔写作《没有个性的人》的时间是上个世纪,那是整個欧洲在上升危机中被逐渐撕裂的蓬勃时代。当然,穆齐尔在《没有个性的人》这本书中着重讨论的不是家庭生活,但有关世俗生活的精神探讨与价值追问却无疑是这本钻石级巨著的一个重要棱面。在时代面前,人永远面临属于自我的精神道德困境——而无解。如果用穆齐尔小说人物的观念,来比拟或观照《夜幕场》中小说人物“我”与母亲的紧张关系,还可适当扩展到“我”与父亲、二姑、哥哥也无妨,甚至可蔓延到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继续扩展到整个社会人际关系),我们便可悲地发现:所谓的文明进步在其根源上仍无奈地刻印着回退或衰败的虚无影迹。这一判断无疑具有痛彻的杀伤力。
  小说试图在叙述过程中展示复杂社会进程中的嬗变关系和诸多可能。作家也极尽所能提供了叙事场景、人物、语言以及想象力等必备元素。怎么说呢,写作这种受限的智力行为转嫁给作家的基本权限,也大致如此。而完成的文本却有被时间赋予无限想象的可能性,像意外获得神的恩宠与默许。前提是——只要你写得足够好。但不无悲观的现实是:“在这世界上,我们都是无名之辈。”路易斯·格丽克的这一谦卑之言,实在是充满了揶揄和嘲讽。她说出了一种事实,一种残酷到让我们去怀疑的事实:个体是微茫的。另外,我们曾无限信任的世界充满了谎言和假象,可我们却不具备戳破它的力量,甚至当一切带着压迫的阴影无情地辗轧过来,我们连避开它的自由也毫无知觉地丧失掉了。
  在《夜幕场》这篇小说中出现的“我”、母亲、二姑——此际,则像三个面目模糊的过气人物,一出场就被剧场的强光灯淹没了。她们永远也等不到应该出场的人。他们本是该出场的,但却都被耽搁在迟滞的叙述中。他们像影子似的出现过,但很快就又隐遁般在叙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空白处消失了。如此看,这篇小说又有点像是在写一个有关等待与被等待的故事。
  小说临近结尾,叙事落幕——像剧场空了。空下来的剧场里,凝神来听,轻轻回荡起风带着呼吸小心穿过的寂寞回声。很快就会有新人出场。听,那脚步声已在迫近……
  (左马右各,本名骆同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2014年开始小说和文学评论写作。在《收获》《当代》《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山花》《长城》《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
  编辑:耿凤
其他文献
吴老师摔倒了!  电光石火之间,好几个班的窗户和门口,都伸出来一堆脑袋瓜:“啊,吴老师摔倒了!连摔跤都可以这么帅啊!难度系数三点零!”  幸亏蔡小帅带同学们拍马赶到,及时扶起吴老师。吴老师立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已经升温到夏天般的火热了。“来,让俺們给您揉揉吧!”“不会是骨折了吧?”“你这个乌鸦嘴,应该这样问,吴老师,您的骨头是不是发生了令人遗憾的病变?节哀!”“晕啊!什么叫节哀?我们亲爱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在公民的工作、生活、公共服务和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新媒体信息消费正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重要利器。对于新媒体信息消费行为的研究,已经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王晰巍教授在新媒体消费行为研究领域有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可以说本书是王晰巍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团队的智慧
全球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蝴蝶效应”,就是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件谁都不可能做到隔岸观火。美国金融风波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行业转轨,公司重组,企业下课,员工下岗?无论集体和个人,生存资本亦有限,我们该如何理性投资?本刊记者邀请太和顾问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张逊先生为读者解读金融行业大事件下的职场人士生存技巧。    信心——任何行业都有风险    金融行业主要是指证券、保险、银行等几大领域。张逊
学生背景:  大一,英语专业学生,欲申请美国教育方向研究生。学生问题:  请问,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两份实习么?这两份实习有什么要求,是否要和欲申请专业对口?美国腾飞国际教育资深顾问陶野:  同学你好!  首先,申请美国研究生没有限制申请人事先有多少份實习。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  其次,有关实习的要求,根据美国研究生录取的普遍要求,建议你做如下考虑。  1.美国大学更加注重申请人实习的深度,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我去了更加炎热的城市。  临行前,我在QQ签名上告知:姐姐出差福建,息网十日。想我的使劲想我,不想的用稿砸我。  随后,短信飘来,她说:您……您……您老要来福建啦……  满屏幕的省略号,不知道是怀疑还是激动。  恍然记起,福建咱还有亲人呐!  第一次出远门,地理白痴又懒得做足功课,对福建的特产、景致、风土人情一概不知。一路上,我把她当成私人助理,不停地短信袭击。她似乎机不离手,总
创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你适合去创业吗?创业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你将如何应对?面对浩瀚的商海,你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本期我们邀请到绿桥资本合伙人陈立辉先生,请他为将要开始创业或已经进入创业阶段的人士,提出宝贵的创业建议。     创业不是激情和一时之快的产物    什么是创业呢?陈立辉先生认为,创业是通过对市场需求,对某一个商业机会有了明确的分析和把握之后的一种技术性操作,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碰到这样的女子,她们天生丽质,聪颖智慧,心性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因此,没有什么职业可以箍守她们一生,生活的曲折遭际也不能把她们摧垮,她们尝试在多个领域寻找自己的人生路向,寻找她们展露才华的场所,她们最终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那就是艺术。唯艺术可以成为她们安身立命的归宿。  可以说,艺术是痴迷者的事业。一个人一旦对艺术处于迷狂状态,他必将终身相许。
继陈坤、赵又廷、靳东之后,阮经天也与“鬼吹灯”系列影视剧结缘,饰演了一个年轻热血版的胡八一。管虎首次执导的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以下简称《黄皮子坟》)登陆腾讯视频后引发观众热议,身为“金马影帝”的阮经天尽管演技受到认可,但他浓浓的台湾腔和新潮的卷发仍遭到观众吐槽。面对质疑,阮经天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原音”和“发型”是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坚持,而他这辈子演戏都不打算用配音。  自认与角色最相似  作
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广罗天下英才。四方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自荐,然唯东方朔凭着一百五十余字的求职信脱颖而出。我们来看看东方朔的这封信: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張庆伟( 前排右三) 在黑龙江省直机关党校调研  黑龙江省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2018年,省委书记张庆伟就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进行2次会议要求、1次现场办公、作出5次批示,明任务、定目标,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科学谋划省直机关党的建设  2018年初,张庆伟同志对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作出批示,要求省直机关要以习时代新时代中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