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语言的艺术探究与实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唱歌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项艺术活动,而声乐语言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语言是声乐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内涵,音乐将语音组成了动听的乐音,使语言有了全新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而由于语言的地域差异性,也构成了不同风格独特的声乐形式的存在,语言与音乐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使声乐更加地生动、丰富多彩。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声乐语言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好的音乐作品也被不断创造出来。文章试分析声乐语言的内涵、特点,阐述了声乐语言对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声乐语言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声乐;语言;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声乐的发展历程,我们从未停止对语言与声乐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们都会唱歌,也会通过歌曲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歌唱的过程就是语言最生动鲜活的体现,语言所具有的内涵又充实着音乐的灵魂,让它饱满而具有灵性,在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能否正确理解语言与声乐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唱法的理解和掌握,演唱者只有把握住语言的内在奥义,才能用更加丰富的感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带给别人以更强的感染力,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徜徉在音乐世界。
  一、声乐语言的内涵
  声乐是由人发出的含有语言的音乐,在声乐演奏中,语言是声乐基础,音乐是声乐的情感体现,二者和谐共存构成了声乐,要将声乐作品表现到最优,就要处理好语言与音乐的平衡,他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声乐演奏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表现就是语言或音乐的失衡,无论偏重哪一方,都不会取得表演的最好效果:侧重于语言的表达,忽略了旋律的辅衬,则会使声乐表演显得生硬呆板,唱歌变成了说歌,听众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更无从了解声乐想表达的感情,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而一味的以音乐为主,忽视了语言的表达,会把唱歌变成了哼歌,听众能够接收到旋律的抑扬顿挫,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歌曲想表达的意思,歌曲的精神奥义听众接收不到,一头雾水,时间久了对单纯性的旋律重复也会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音乐和语言互相平衡时,才能取得声乐的最佳表现。
  二、声乐语言的特点
  (一)音乐性
  音乐性是声乐语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我国语言具有平调、升调、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汉语言的魅力也在歌词中充分得到体现,自古以来歌曲填词都会有一个韵脚,虽然现代音乐填词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字数与格式,但是这个韵脚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使得歌词具有了一定的韵律,语言的起伏涨落、长短松弛、间歇快慢也都一一表现出来,语言的音乐性从而凸显。音乐性是以感情的传达为核心,为目的的,要获得听众的认同,不单单靠音乐的韵律变化,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巧妙的字音,唤出千万般变化,引发共鸣。
  (二)规范性
  “字正腔圆”是声乐演唱一直追求的高级境界,也是听众对演唱审美的要求。我国的民族众多,地方语音和民族语言的差异比较明显,在声乐演唱方面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对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有助益的,但同时,无论声乐变化多么大,我们所追求的根本一直未变,所谓殊途同归,演唱的声乐要流传推广,首先声乐要让人听得懂,这就是语言所具备的规范性,当前我国的声乐演唱以普通话为语音基础,“字正腔圆”也是对演绎声乐的最基本要求。
  (三)傳播性
  语言和音乐都是我们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的载体,自然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声乐语言也算是语言的一种,它具备语言所拥有的所有特质,声乐语言通过歌词和旋律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容易让人所接受,声情并茂的演绎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其极具传播性,在传递思想方面也更加快捷,我们可以通过声乐的方式将社会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出去,即使不同地域的语言理解存在障碍,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思想也会继续延续下去。
  (四)形象性
  声乐作品的创作是具有形象性的,没有形象的作品就好比没有了灵魂,而这种形象性多依托于歌词,词所体现出来的形象有高大、有婉约,有欢快、有悲伤,有壮丽、有娟秀,有描绘、有倾诉,词所带来的这种形象感给听众刻画出了意境蓝图,而演唱者也要根据词的风格变化来改变演绎方式,实虚结合,强弱转换,声情并茂,层层深入,最终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方法实践
  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呼吸与咬字的融合,咬字清晰、准确是声乐的基本要求,在演唱时充分利用口腔各个发音部分,将声母、韵母清晰准确地读出来,配合音乐节奏,让语言表达更加丰满流畅,将呼吸与发音结合起来,通过唇齿舌颐等部位的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字音,辅以音乐润色,做到远听不含混,近听不刺耳的效果;②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声情并茂不仅仅是对朗诵的形容,声乐演唱中也要做到声中有情,情寓在声,要达到二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以声来传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声乐的表达也是要通过科学的歌唱训练来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声乐演唱技术的熟练才有可能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才能将声乐艺术诠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具备熟练的声音技巧,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
  四、结语
  语言作为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其的表现与内涵理解还不够,虽然近些年对于声乐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所探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对声乐的语言开展更深层次的探寻,可以将我们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我們的声乐教学水平,并为声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珍,唐碧蓉.声乐教学与审美价值的理性思考[J].音乐探索,2011(01).
  [2]张琼.以情带声 寓情于声——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佳,赵伟晶.谈声乐语言的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其他文献
【正】10月29日上午,山东广电网络威。座谈会上,威海广电网络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公司概况、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监督联络员的权利与职责、工作联系方
【正】2014年,内蒙古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50万户,目前,已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60%。预计,年底将顺利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为确保户户通工程顺利开展,内蒙古从各级广电部门
该文对俄罗斯提供的机组热段再热蒸汽管道焊口,在锅炉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相应对策,并进行金属监督方面的探讨。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起始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1 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一信息,感受学科价值,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
《新闻晚报》曾有一篇报道,热议上海卢湾区小学试点iPad辅助教学之事。众人皆醉,此文却能冷眼观潮。赞同者认为,iPad新颖别致,自然就能上得天堂,下得课堂。反对者则敬而远之,责其分散精力,为应试而生。双方或捧或杀,针锋相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国家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和聚焦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对电极系数、井眼影响系数、径向探测深度的影响;对比硬件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