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唱歌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项艺术活动,而声乐语言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语言是声乐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内涵,音乐将语音组成了动听的乐音,使语言有了全新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而由于语言的地域差异性,也构成了不同风格独特的声乐形式的存在,语言与音乐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使声乐更加地生动、丰富多彩。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声乐语言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好的音乐作品也被不断创造出来。文章试分析声乐语言的内涵、特点,阐述了声乐语言对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声乐语言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声乐;语言;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声乐的发展历程,我们从未停止对语言与声乐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们都会唱歌,也会通过歌曲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歌唱的过程就是语言最生动鲜活的体现,语言所具有的内涵又充实着音乐的灵魂,让它饱满而具有灵性,在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能否正确理解语言与声乐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唱法的理解和掌握,演唱者只有把握住语言的内在奥义,才能用更加丰富的感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带给别人以更强的感染力,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徜徉在音乐世界。
一、声乐语言的内涵
声乐是由人发出的含有语言的音乐,在声乐演奏中,语言是声乐基础,音乐是声乐的情感体现,二者和谐共存构成了声乐,要将声乐作品表现到最优,就要处理好语言与音乐的平衡,他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声乐演奏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表现就是语言或音乐的失衡,无论偏重哪一方,都不会取得表演的最好效果:侧重于语言的表达,忽略了旋律的辅衬,则会使声乐表演显得生硬呆板,唱歌变成了说歌,听众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更无从了解声乐想表达的感情,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而一味的以音乐为主,忽视了语言的表达,会把唱歌变成了哼歌,听众能够接收到旋律的抑扬顿挫,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歌曲想表达的意思,歌曲的精神奥义听众接收不到,一头雾水,时间久了对单纯性的旋律重复也会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音乐和语言互相平衡时,才能取得声乐的最佳表现。
二、声乐语言的特点
(一)音乐性
音乐性是声乐语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我国语言具有平调、升调、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汉语言的魅力也在歌词中充分得到体现,自古以来歌曲填词都会有一个韵脚,虽然现代音乐填词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字数与格式,但是这个韵脚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使得歌词具有了一定的韵律,语言的起伏涨落、长短松弛、间歇快慢也都一一表现出来,语言的音乐性从而凸显。音乐性是以感情的传达为核心,为目的的,要获得听众的认同,不单单靠音乐的韵律变化,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巧妙的字音,唤出千万般变化,引发共鸣。
(二)规范性
“字正腔圆”是声乐演唱一直追求的高级境界,也是听众对演唱审美的要求。我国的民族众多,地方语音和民族语言的差异比较明显,在声乐演唱方面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对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有助益的,但同时,无论声乐变化多么大,我们所追求的根本一直未变,所谓殊途同归,演唱的声乐要流传推广,首先声乐要让人听得懂,这就是语言所具备的规范性,当前我国的声乐演唱以普通话为语音基础,“字正腔圆”也是对演绎声乐的最基本要求。
(三)傳播性
语言和音乐都是我们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的载体,自然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声乐语言也算是语言的一种,它具备语言所拥有的所有特质,声乐语言通过歌词和旋律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容易让人所接受,声情并茂的演绎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其极具传播性,在传递思想方面也更加快捷,我们可以通过声乐的方式将社会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出去,即使不同地域的语言理解存在障碍,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思想也会继续延续下去。
(四)形象性
声乐作品的创作是具有形象性的,没有形象的作品就好比没有了灵魂,而这种形象性多依托于歌词,词所体现出来的形象有高大、有婉约,有欢快、有悲伤,有壮丽、有娟秀,有描绘、有倾诉,词所带来的这种形象感给听众刻画出了意境蓝图,而演唱者也要根据词的风格变化来改变演绎方式,实虚结合,强弱转换,声情并茂,层层深入,最终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方法实践
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呼吸与咬字的融合,咬字清晰、准确是声乐的基本要求,在演唱时充分利用口腔各个发音部分,将声母、韵母清晰准确地读出来,配合音乐节奏,让语言表达更加丰满流畅,将呼吸与发音结合起来,通过唇齿舌颐等部位的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字音,辅以音乐润色,做到远听不含混,近听不刺耳的效果;②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声情并茂不仅仅是对朗诵的形容,声乐演唱中也要做到声中有情,情寓在声,要达到二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以声来传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声乐的表达也是要通过科学的歌唱训练来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声乐演唱技术的熟练才有可能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才能将声乐艺术诠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具备熟练的声音技巧,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
四、结语
语言作为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其的表现与内涵理解还不够,虽然近些年对于声乐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所探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对声乐的语言开展更深层次的探寻,可以将我们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我們的声乐教学水平,并为声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珍,唐碧蓉.声乐教学与审美价值的理性思考[J].音乐探索,2011(01).
[2]张琼.以情带声 寓情于声——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佳,赵伟晶.谈声乐语言的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关键词】声乐;语言;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声乐的发展历程,我们从未停止对语言与声乐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们都会唱歌,也会通过歌曲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歌唱的过程就是语言最生动鲜活的体现,语言所具有的内涵又充实着音乐的灵魂,让它饱满而具有灵性,在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能否正确理解语言与声乐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唱法的理解和掌握,演唱者只有把握住语言的内在奥义,才能用更加丰富的感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带给别人以更强的感染力,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徜徉在音乐世界。
一、声乐语言的内涵
声乐是由人发出的含有语言的音乐,在声乐演奏中,语言是声乐基础,音乐是声乐的情感体现,二者和谐共存构成了声乐,要将声乐作品表现到最优,就要处理好语言与音乐的平衡,他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声乐演奏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表现就是语言或音乐的失衡,无论偏重哪一方,都不会取得表演的最好效果:侧重于语言的表达,忽略了旋律的辅衬,则会使声乐表演显得生硬呆板,唱歌变成了说歌,听众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更无从了解声乐想表达的感情,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而一味的以音乐为主,忽视了语言的表达,会把唱歌变成了哼歌,听众能够接收到旋律的抑扬顿挫,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歌曲想表达的意思,歌曲的精神奥义听众接收不到,一头雾水,时间久了对单纯性的旋律重复也会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音乐和语言互相平衡时,才能取得声乐的最佳表现。
二、声乐语言的特点
(一)音乐性
音乐性是声乐语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我国语言具有平调、升调、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汉语言的魅力也在歌词中充分得到体现,自古以来歌曲填词都会有一个韵脚,虽然现代音乐填词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字数与格式,但是这个韵脚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使得歌词具有了一定的韵律,语言的起伏涨落、长短松弛、间歇快慢也都一一表现出来,语言的音乐性从而凸显。音乐性是以感情的传达为核心,为目的的,要获得听众的认同,不单单靠音乐的韵律变化,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巧妙的字音,唤出千万般变化,引发共鸣。
(二)规范性
“字正腔圆”是声乐演唱一直追求的高级境界,也是听众对演唱审美的要求。我国的民族众多,地方语音和民族语言的差异比较明显,在声乐演唱方面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对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是有助益的,但同时,无论声乐变化多么大,我们所追求的根本一直未变,所谓殊途同归,演唱的声乐要流传推广,首先声乐要让人听得懂,这就是语言所具备的规范性,当前我国的声乐演唱以普通话为语音基础,“字正腔圆”也是对演绎声乐的最基本要求。
(三)傳播性
语言和音乐都是我们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的载体,自然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声乐语言也算是语言的一种,它具备语言所拥有的所有特质,声乐语言通过歌词和旋律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容易让人所接受,声情并茂的演绎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其极具传播性,在传递思想方面也更加快捷,我们可以通过声乐的方式将社会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出去,即使不同地域的语言理解存在障碍,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思想也会继续延续下去。
(四)形象性
声乐作品的创作是具有形象性的,没有形象的作品就好比没有了灵魂,而这种形象性多依托于歌词,词所体现出来的形象有高大、有婉约,有欢快、有悲伤,有壮丽、有娟秀,有描绘、有倾诉,词所带来的这种形象感给听众刻画出了意境蓝图,而演唱者也要根据词的风格变化来改变演绎方式,实虚结合,强弱转换,声情并茂,层层深入,最终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声乐语言艺术教学方法实践
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呼吸与咬字的融合,咬字清晰、准确是声乐的基本要求,在演唱时充分利用口腔各个发音部分,将声母、韵母清晰准确地读出来,配合音乐节奏,让语言表达更加丰满流畅,将呼吸与发音结合起来,通过唇齿舌颐等部位的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字音,辅以音乐润色,做到远听不含混,近听不刺耳的效果;②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声情并茂不仅仅是对朗诵的形容,声乐演唱中也要做到声中有情,情寓在声,要达到二者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以声来传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③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声乐的表达也是要通过科学的歌唱训练来做到“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的,声乐演唱技术的熟练才有可能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才能将声乐艺术诠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具备熟练的声音技巧,才有可能进一步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
四、结语
语言作为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其的表现与内涵理解还不够,虽然近些年对于声乐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所探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对声乐的语言开展更深层次的探寻,可以将我们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不断提高我們的声乐教学水平,并为声乐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珍,唐碧蓉.声乐教学与审美价值的理性思考[J].音乐探索,2011(01).
[2]张琼.以情带声 寓情于声——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佳,赵伟晶.谈声乐语言的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