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中国跆拳道队第五期集训队跆拳道队员44人为调查对象,从性别、体重级别、训练年限三个方面,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竞赛失败情景下归因的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跆拳道;竞赛失败;归因
跆拳道竞赛中结果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检验他们训练成果的重要参考,对于结果的原因分析即归因分析,是运动员进行自我剖析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进行自我调控,从而提升运动表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组织的国家跆拳道队第五期集训队队员调查对象,以调查对象竞赛失败情景下的归因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共计44人,其中男子22人,女子22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参考“中国知网”、“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维普)”等网络数据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竞赛失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优秀运动员之间的高水平竞赛中,影响比赛胜利的原因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战术,更多的是考验运动的心理和对赛中的应变和整体的把控能力。
(二)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方差分析
1.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性别比较分析
从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性别归因比较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失败情景下男女跆拳道运动员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因子这四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优秀男女跆拳道运动员都认为不够努力是自己比赛失利的重要的原因,其次才是能力因素的影响。这说明了优秀运动员在失利时没有在怀疑自己能力,另外归因为努力因子维度是属于可控性维度。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性别归因因素比较统计分析中显示,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赛中心态调整”这个的影响因素项的得分要高于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压能力相比男子运动员要弱一些,在比赛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心态调整能力稍弱。
2.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体重级别比较分析
从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体重级别归因比较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体重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在失败情景下的归因在能力因子、努力因子、任务难度因子以及运气因子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努力和能力因子是主要的归因维度。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体重级别归因因素分析统计分析显示,“赛中注意力”和“信心與意志”这两个因素项的得分上,大、小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评级一致,都是最高的,这说明他们都认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比赛失利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他们都认为“心态调整”因素也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
3.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训练年限比较分析
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训练年限归因比较统计分析中显示,在能力、任务难度归以及运气因子维度上不同训练年限的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归因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努力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训练年限归因因素比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在能力和努力因子的得分上都分别低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在努力因子维度上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训练年限长的跆拳道运动员在心态调整、赛前准备、自身技战术发挥、关键机会把握以及心态调整这几个属于努力因子的因素项的得分全部低于于训练年限短的跆拳道运动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形成了相对的优化的训练、参赛的模式以及稳定的技战术风格,对于比赛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能及时应变作出调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认为赛中注意力、信心意志、比赛经验和心态调整是影响比赛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归因类型可控的归因。
2.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性别上归因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男子运动员在赛中心理调控能力要优于女子运动员。
3.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体重级别上归因没有显著性差异。
4.失败情景下训练年限不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努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在心态调整、技战术发挥以及关键机会把握等能力上更强。
(二)建议
1.加强跆拳道队伍的理论学习,要把归因训练作为跆拳道日常训练的一部分,尽量早的让运动员开始接触归因训练,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失败时要引导做可控的归因,避免失败的结果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运动员成长。
2.加强跆拳道队伍的建设,多方面培养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完善对运动员的评价体系。在训练中创造情景训练,为运动员提供成功体验和失败体验。
3.建立和健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相关档案,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文化水平和运动技术培养双注重,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并解决,让队伍管理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向明.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跆拳道;竞赛失败;归因
跆拳道竞赛中结果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检验他们训练成果的重要参考,对于结果的原因分析即归因分析,是运动员进行自我剖析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进行自我调控,从而提升运动表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组织的国家跆拳道队第五期集训队队员调查对象,以调查对象竞赛失败情景下的归因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共计44人,其中男子22人,女子22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参考“中国知网”、“外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维普)”等网络数据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竞赛失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优秀运动员之间的高水平竞赛中,影响比赛胜利的原因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战术,更多的是考验运动的心理和对赛中的应变和整体的把控能力。
(二)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方差分析
1.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性别比较分析
从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性别归因比较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失败情景下男女跆拳道运动员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因子这四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优秀男女跆拳道运动员都认为不够努力是自己比赛失利的重要的原因,其次才是能力因素的影响。这说明了优秀运动员在失利时没有在怀疑自己能力,另外归因为努力因子维度是属于可控性维度。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性别归因因素比较统计分析中显示,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在“赛中心态调整”这个的影响因素项的得分要高于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压能力相比男子运动员要弱一些,在比赛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心态调整能力稍弱。
2.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体重级别比较分析
从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体重级别归因比较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体重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在失败情景下的归因在能力因子、努力因子、任务难度因子以及运气因子均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努力和能力因子是主要的归因维度。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体重级别归因因素分析统计分析显示,“赛中注意力”和“信心與意志”这两个因素项的得分上,大、小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评级一致,都是最高的,这说明他们都认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比赛失利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他们都认为“心态调整”因素也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
3.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归因训练年限比较分析
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训练年限归因比较统计分析中显示,在能力、任务难度归以及运气因子维度上不同训练年限的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归因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努力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失败情境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训练年限归因因素比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在能力和努力因子的得分上都分别低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在努力因子维度上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训练年限长的跆拳道运动员在心态调整、赛前准备、自身技战术发挥、关键机会把握以及心态调整这几个属于努力因子的因素项的得分全部低于于训练年限短的跆拳道运动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形成了相对的优化的训练、参赛的模式以及稳定的技战术风格,对于比赛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能及时应变作出调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认为赛中注意力、信心意志、比赛经验和心态调整是影响比赛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归因类型可控的归因。
2.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性别上归因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男子运动员在赛中心理调控能力要优于女子运动员。
3.失败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体重级别上归因没有显著性差异。
4.失败情景下训练年限不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努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在心态调整、技战术发挥以及关键机会把握等能力上更强。
(二)建议
1.加强跆拳道队伍的理论学习,要把归因训练作为跆拳道日常训练的一部分,尽量早的让运动员开始接触归因训练,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失败时要引导做可控的归因,避免失败的结果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运动员成长。
2.加强跆拳道队伍的建设,多方面培养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完善对运动员的评价体系。在训练中创造情景训练,为运动员提供成功体验和失败体验。
3.建立和健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相关档案,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文化水平和运动技术培养双注重,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并解决,让队伍管理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向明.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