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初中信息技术正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我们新时代的学生。所以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信息技术课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打游戏聊天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操作知识,兴趣集中不到学习上来,信息技术课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很容易走神。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等理论知识时,就会有这种情况,那末如何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当着学生打开一台计算机的机箱,告诉他们什么是主机,什么是外设和什么是硬件。然后再把这些机器组装好,打开电源,这时学生们发现计算机光是有了硬件还不能运行,于是,就可以趁热打铁的告诉他们,什么是软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这样就比单单用PPT和几张图片讲解效果来的好。
二、 吃透教材,掌握教与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要灵活,从而开发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真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四、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打游戏聊天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操作知识,兴趣集中不到学习上来,信息技术课的许多教学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很容易走神。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等理论知识时,就会有这种情况,那末如何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当着学生打开一台计算机的机箱,告诉他们什么是主机,什么是外设和什么是硬件。然后再把这些机器组装好,打开电源,这时学生们发现计算机光是有了硬件还不能运行,于是,就可以趁热打铁的告诉他们,什么是软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这样就比单单用PPT和几张图片讲解效果来的好。
二、 吃透教材,掌握教与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要灵活,从而开发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項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真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四、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要明确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让学生会学、乐学。要上好初中计算机课,教师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重视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