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石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这世上的相得相失都是有缘分的,所以,赵源在显摆它的时候,我开了口,他只得送了我。赵源说:我保存了它七年,不曾一日离过身的。或许是这样,我说,可我等了它七年。
  七年不是个小的时间。
  那是在乡下,冬天里的一场雪,崖根下出现了一溜梅花印,房东阿哥说夜里走过狐了。从那一刻起,我极力想认识狐,欲望是那么强烈。曾追了梅花去寻,只寻到梦里。梦里的狐是一团火红,因此,它的蹄印才是梅花。以后是朝朝暮暮读《聊斋》,要做那赶考前闭门读书的白面书生。结果是年过四十,误了仕途,废了经济,一身愁病,老婆也离我而去了。一切求适应一切都未能适应,原本到了不惑却事事怎能不惑,我不知道了这是什么命运。好是孤寂一人的时候,又是下雪的冬天,赵源送了它来,我才醒悟我为什么鬼催般地离了婚,又不顾一切地摆脱名誉利禄,原来是它要到来。
  多么感念赵源!他从远远的地方来,在这个城市里打问了数天,昔日的同学,今日却做了一回使者了。
  我捧在手心,站在窗前的阳光下,一遍一遍地看它。它确实太小了,只有指头蛋大,整个形状为长方形,是灰泥石的那种,光滑洁净,而在一面的右下角,跪卧了那只狐的。狐仍是红狐,瘦而修长,有小小的头,有耳,有尖嘴,有侧面可见的一只略显黄的眼睛,表情在傾听什么,又似乎同时警惕了某一处的动静,或者是长跑后的莫名其妙的沉思。细而结实的两条前肢,一条撑地,使身子坐而不坠,弹跃欲起,一条提在胸前,腰身直竖了个倒三角,在三角尖际几乎细到若离若断了,却优美地伏出一个丰腴的臀来,臀下有屈跪的两条后肢,一条蓬蓬勃勃的毛尾软软地从后向前卷出一个弧形。整个狐,鸡血般的红,几乎要跳石而出。我去宝石店里托人在石的左上角凿一小眼儿,用细绳系在脖颈上。这狐就日夜与我同在了。
  惊奇的是,这狐的模样与我七年前想象的狐十分相似。这狐肯定是要来迷惑我的。但它知道,它是兽,我是人,人兽是不能相见的,相见必是残杀,世间那么多狐皮的制品,该是枉杀了多少钟情的尤物。但它一定是为了见到我,七年里苦苦修炼,终于成精,就寄身在这小小的石头里来相会了。
  这样的觉悟使我心花怒放,愈是整日面对了狐石想入非非,一次次呼它而出,盼望它有《聊斋》的故事,长存天地间的一段传奇。我差不多要神经了,几十多岁的人,从不会相思,学会了相思,就害相思,终日想它,不去想它,岂不想它?!身子于是瘦下来,越发多病多愁,疑心是中了狐精之邪了。我不管的,既是这狐吮我的精气而幻生,在那一个美丽的生命里有我的成分,我也是美丽的;既是我被狐吞噬,以它的腹部作为我的坟墓又何尝不是好的归宿呢?我这般企图着,但我究竟还是我,狐石依旧是石头,石头不是鸡蛋,不能暖熟的,倒恍惚了这石上恐怕是没有红狐的,它的显示全因了我的幻想,如达摩石壁的影石吧。
  也就在这个冬天的那场雪里,一日,我往园子赏一株梅的,正吟着“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梅的那边有五个女子在叫着“狐!狐!”就一片浪笑。原来其中一个,长腿蜂腰,一手往上拥着颧骨,一手抓了鼻子往下拉扯,脸庞窄削变形,眉与眼两头尖尖地斜竖起来,宛若狐相。我几乎被这场面看呆了,失态出声,浪笑戛然而止,该窘的原本属五个女子,我却拽梅逃避,撞得梅瓣落了一身。
  这一回败露了村相,夜梦里却与那女子熟起来,她实在是通体灵性的人,艳而不妖,丽而不媚,足风标,多态度,能观音,能听看,轻骨柔姿,清约独韵。虽然有点野,野生动力,激发了我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终有一天,我想,我会将狐石系在了她的脖颈上,说:这个人儿,你已经幻化了与我同形,就做我的新妻吧。
  原载《西安日报》2016年12月1日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造纸术。  蔡伦改进了纸的制作工艺,并将这一成果奏报了皇上,那一年是公元105年。世间必先有纸,然后才有秦简上刻着的“纸”字。既然秦简中出现了“纸”,那作为秦人家园的西和礼县,纸,也应该就早早地存在了。纸的本义就是,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说文》曰:“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那一苫之絮,就是最初的纸了。  直到亲眼见到了,才知道西和麻纸的确是被手捞出来的
我今年十岁,可我听民乐的历史已有十一年。你可能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哈哈,这是因为我的妈妈是位不折不扣的民乐迷,别人家孩子的胎教音乐也许是交响乐,而我在妈妈肚子里听的是民乐!  据妈妈说,在我还不会走路时,只要一听到从音响里飘出的悠扬的胡琴声,我就会爬到音响前不肯离开。等我稍微大了一点,妈妈就带我去上海民族乐团观看排练,即便排练现场锣鼓喧天、震耳欲聋,我也照样不哭不闹,这赢得了乐团里叔叔阿姨们的一
汉阴这座小城,桂花树绿荫密集,一排排、一簇簇汇集起强大的气场,让小城度过千百年的光阴。  汉阴人钟情桂花树,可以追溯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县址由金州(安康)迁建到新店(现址)时,此处有一汪泉井,旁边矗立两棵大桂花树,郡守一见,开颜悦色而题一联辞:“一泉灵光,净兆今生缘洞天;两桂毓秀,芳溢古来逢福地。”此联意境优美,嫣然一幅圣泉古桂、天上人间的水墨画。后来明朝修建城郭时,便将此处圈在北门内侧
又是一个土豆丰收的季节。  打小就知道,土豆是村里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主粮之一,与红薯一起并肩称为活命宝。这个不分国土疆域的拉杂货,出身低贱,在哪都能顽强地活下来,扎根农村,也就成了它的命。听说,困难时期,不少城里的姑娘,被迫嫁进了小山村,就因为村里有活命的宝贝,饿不了肚子。隔壁三婶,那皮肤,那气质,怎么都不像是农村的。长大后我才明白,为五斗米折腰有什么稀奇的?为了活命,土豆都能把凤凰招来。  也许
兇猛的异特龙
期刊
在每个风霜雨雪任性降临或金光摇醒酣梦的早晨  呵护就像和风轻润顺利 或遇沟坎  都无妨笑声 轻漾开心  画水墨之境 写鲜活的诗篇  读书 散步 品茗 交谈  理解每棵树自爱的身姿 候鸟留鸟缤纷的容颜  各类花草迎风摇曳 同时继续自己的追寻  柔情的白云能酿造的磨难轻盈温暖  太阳雪的金箭逼尘埃退去  天宇尽显辽阔 湛蓝 如洗的虹霓勾勒出身影  伫立白玉护栏前共眺天鵝  双眸相携 依依相伴 惬意地环
卢仝(775—835年),河南济源人,亦说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社会名流。隐居登封少室山,自号玉川子。朝廷闻其品德高洁,才华出众,曾先后两次召他入朝任谏议大夫,他拒不应召,终生不仕。《全唐诗》存卢仝诗三卷,《七碗茶歌》是卢仝的代表作,被视作与陆羽《茶经》齐名的茶歌。入夜,我每每坐在书房饮茶时,就会想起这首诗中的几句: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
一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瓦是象形字吗?瓦的结构之特别,超出了汉字的基本特征。那个往里拐的勾,在我开始习字时,总是让它不情愿地往外拐一下,此种固习很长时间不能改变,以致使我对瓦一开始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想象一场天火,很大的天火,天火过后,先人看到了被火烧过的东西,其中或许有像瓦的形状的物质,扁扁的,带有一点弯曲。泥土形成了瓦的雏形。这个雏形或让我们的先人想到了防雨的功能,也就在房顶上加以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三学段的写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见写字教学在小学第三学段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写得好,还要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但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到了第三学段,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的达成度,却忽视了学生写字习惯的继续培养和有效写字方法的指导,以至于学生的书写每况愈下。学生在书写方面主要存在着汉字结构无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其教学正面临缺乏真情实感、过于强调技巧、评价流于表面等问题。为此,以《新编普通话教程》为理论指引,结合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一课展开探索,引导学生依次经历感悟、想象、求气、创调和返听等过程,提升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困境;突破路径  当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