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单引领下的高效科学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溅起无数的浪花,“学的课堂”“合作学习”“导学案”等教学模式便是其中的一朵朵浪花,在各科课堂中涤荡,所有的浪花都闪耀着“自主学习”的光芒。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许多教师开发研制出一种教学辅助材料——导学单,导学单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导学单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抓手,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基于“自主学习”理念,在导学单的引领下开展科学教学,让小小导学单,彰显大功效,实现高效教学。
  一、学单导航——自主学习的航向标
  科学探究仿佛一次旅游,自主学习就像一场自驾游,导学单恰似旅行路线图,宛若旅途中的导航仪,为学生的行进指明了方向。导学单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展的舞台,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角色,使学生从原来的配角变成了主角,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从教师传授变为自主探究。导学单是自主学习的航向标,有了导学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少走弯路,快速抵达目的地。
  导学单就是一张学习任务清单,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主研学、学程检测、反思拓展等五个流程,每个流程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活动任务,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支撑,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载体。笔者在科学教学中利用学单导航,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教学“寻访小动物”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学单:1.学习目标: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动物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2.自主研学:(1)写出自己所认识的小动物;(2)校园中曾看到过哪些小动物?分别生活在哪里?(3)到校园中寻访小动物,画出小动物的特征,记录发现地点。3.学程检测:将下列小动物与它的生存环境连线。4.反思拓展: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简单而实用的导学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指明了道路,使学生懂得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何目标?自己有何收获?
  二、学单驱航——自我探究的驱动器
  布卢姆认为:“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天真幼稚的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较弱,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作为自主学习材料的导学单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导学单要能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探究。
  笔者为了充分发挥学单驱航的价值,用心设计和使用导学单,使其成为学生自我探究的驱动器,驱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使他们乐学、善学。笔者基于学生学习心理设计导学单,注重外在形式与活动内涵的多维优化,从纸张的颜色、形状到学习内容都精心斟酌。低、中年级学生采用颜色鲜艳活泼的纸张印制导学单,导学单的形状力求新颖有趣、精致美观。当然,导学单的内容设计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设计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凸显自主学习的要义,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笔者紧扣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实际学情,文字表述简洁,做到图文并茂,层次上具有梯度性,精选精设问题,适当增强趣味性与挑战性,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情绪。例如,在教学“蚂蚁”一课中,笔者在导学单的“自主研学”流程中设计了如下活动:引诱蚂蚁、捕捉蚂蚁、观察蚂蚁、蚂蚁画像。在“学程检测”中采用了“智勇闯关”的趣味形式。有趣的探究活动和挑战性的自主练习,驱动学生对蚂蚁展开探索,在自主探究中认识了蚂蚁的身体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小动物的亲近情感。
  三、学单归航——自学成果的检测器
  “导学单”教学模式是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如何,必须及时进行诊断反馈,同时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改善,适当进行拓展延伸,真正做到学无止境。
  导学单是一张双程票,不仅指引学生开启征程,而且引领学生成果归航。“学习目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学生能否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顺利回到起点,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导学单中的“学程检测”就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检测器,“反思拓展”环节是学习的推进器,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将学习深入推进。例如,在教学“蚂蚁”一课中,为了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学程检测”:1.在哪儿发现了蚂蚁?2.蚂蚁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3.蚂蚁的每个部分各长着什么?在“反思拓展”环节请学生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提出“蚂蚁怎样吃东西?喜欢吃什么食物?蚂蚁会游泳吗?”等有趣的问题,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学单既是科学学习的归航,又是探究的新起点。
  导学单犹如科学海洋中的灯塔,照亮学生自主探究的航程,在導学单的烛照下,学生划着科学的船儿扬帆远航,导学单为学生顺利抵达科学彼岸推波助澜。
其他文献
本文划分了青年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并指出防治青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逆反心理,需实施优化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帮
氮化硅和其他陶瓷一样,因脆性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若能改进强度和韧性,则将扩大其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引入纤维、粒子和晶须,呈现出改善其整体性能的一定潜力。这即是氮化硅
怎样把“教材这个例子”用好,创造性地用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例子作用呢?笔者就以一位老师执教《放飞蜻蜓》(苏教版三下)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和几点思考。  一、用好教材,提高朗读能力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叙述“捕捉蜻蜓——了解蜻蜓——放飞蜻蜓”的事情经过。人物对话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富有浓浓的乡村气息,特别是提示语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形象,写出人物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关注对话特点,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人城市务工,而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则日渐增多,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问题表现为多种多样,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表现优秀,会遵守老师与监护人的规则,按照要求完成学业,表现出懂事的状态。然而,另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则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将自己沉浸在武侠小说的虚幻世界中,甚至某些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开始学会抽烟与喝酒,严重者则进行打架、斗殴等活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程序英语学科的任务型教学。一般指的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验的分数)来体现教
近几年来校园展传出不和谐的恶劣现象,例如“今日视线”栏目曝光的陇田镇某小学的一名教师对年幼的学生进行变相集体体罚的新闻事件,社会反响很大。个人认为,身为一名教师,师爱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高尚情感,能让教师在与学生的密切沟通与相处中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本文就如何让爱贯穿于教师的工作中提出几点思考。  一、让爱相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书育人德为本”,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