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而思考常来源于疑问的启发。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自古就得到中外教育加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运用。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把握好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如何让英语课堂更有魅力?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后反思,从课前导入和竞争机制的应用两方面谈谈自己利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一、让课前的热身提问点亮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导入新课前巧妙设问,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案例2]
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2 Unit 5 Lesson 4 Let’s Dance 一课的公开课上笔者设计了Free Talk环节,具体如下:
开始上课之后,通过与值日生和其他学生寒暄式的交谈,使学生逐步热身并能以轻松、自然的状态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交谈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前面三课内容有关并紧扣单元标题“Rhythm”的问题诸如:
1.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2. How 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
3.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Kong Xiangdong?
4. Who is your favorite dancersinger?
接下来利用课件播放一段杰克逊的经典音乐舞蹈视频。再由舞蹈视频展开对于舞蹈喜好的看法的讨论,
5. Do you like Michael Jackson?
6.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7. Do you like dancing? Why?
这样的问题,既复习前面的主要内容,又为本课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热身。话题贴近生活,易于表达。一方面以短片导入主题,创设音乐和舞蹈氛围和情景,可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下面环节中新内容的导入先做情景铺垫。Free talk 内容也可以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话题可大可小,但一定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话题。
提问的形式不只是师问生答这种单一的形式,要使课前导入保持长久的魅力,英语教师就要开创思维,以不同的提问导入方式满足不同课型的需要,带给学生新鲜感。以下笔者整理了平常教学中接触到的一些巧妙的导入提问设计:
Guessing game
本校陈老师在关于Module 1 Unit3 Lesson1 Festivals 的市级公开课上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猜节日的导入方式。首先她以可爱mouse、 cow 、tiger、 rabbit、 和dragon的卡通图片代表五个节日的信息鏈。学生任选一项便可跳出一组的节日信息。例如,学生A选择mouse选项后“The festival falls in spring."句子弹出。学生变可开始抢答。A学生猜错的话可以展示下一条信息“People usually send special presents to special ones.”其他学生继续抢答,直到答案“Valentine’’s Day”猜出为止。学生非常喜欢这样充满悬疑的导入形式。
Duty report
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值日报告这一课前活动。其实这样5分钟的表现机会对学生的口语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课前引导上台作Duty report的学生展现一些与本课或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话题,并设计提问一些与report内容有关的问题来促使其他的学生认真聆听,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台下的学生也可就report的内容展开提问,创设出学生提问的环境。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1 Unit3的 Lesson3 Wedding这一课的导入为例,我指导学生A作一份介绍一些国家特色婚礼的值日报告。她首先用PPT展示几幅不同国家婚礼的典型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Q1:Can you guess which countries do these weddings belong to?
其他学生一看这形式多样的婚礼场面顿觉得新鲜,纷纷争着猜答案。在学生A介绍完这些国家的婚礼特点后,台下的学生也开始就report中不清楚或想进一步了解的信息展开提问。最后学生A又像小老师一样询问其他学生:
Q2:What’s your favorite marriage ceremony?
Q3:What do you hope your future wedding reception will be like?
这两个话题令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更加积极发言,此时我接过学生A的话题,继续追问:
Q4: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ddings in Indonesia and Greece?
由此自然地推出本课的话题“wedding”.并引出其相关词汇。
教师提问学生时,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思考,只有当学生主动提问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夏飞华、周宁,2011) 3、Review
由旧知识导入是中学英语课堂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由检查和提问旧知识开始,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过渡到新知识的讲座,这样可以自然地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笔者这里要特别谈到的是如何在复习方式上做出文章。如果教师能采用不同的竞赛的方式,采用连线配对、填空、翻译,找错误等不同的复习题型,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会保持集中。例如:在复习单词导入时,采用抢答制更能检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开双方的距离。也可采用设擂主的形式,以上节课的优胜者为下节课的擂主。
二、让竞争机制“亮剑”英语课堂
笔者任教过初高中。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变化有较深刻的了解。刚进初一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抢答争问的课堂氛围是很普遍的。年级越高学生就越是显得内向沉默,到高中后更是惜字如金。笔者目前教授的两个高二理科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很差,一方面碍于面子,一方面确实学有难度,开学初上课时基本是我一人的课堂。这样子不行啊,这样沉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自己上课也缺乏活力。于是我又采用了自己长期总结实践出的分组竞争机制。即将全班按座位分为左右两大组对课堂表现展开评比。由科代表将每节课的组分累计登记。有的老师会把全班分成很多组展开竞争。这样会使课堂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登记组分上,越简单的分组越容易长期开展并见效力。
加分原则:学生能主动举手并答对问题加10分,老师点名答对只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驯兽师说教大象画画,海豚做空翻,小狗跳火圈,小猴骑自行车等的原理很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作没看见。所以学生的回答若不正确,只要能挖掘出亮点则尽可能给学生加分,比如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能说明理由的,比如与完成任务相关比较新奇的,比如因知识迁移副作用而导致的失败等等。 奖惩措施:笔者曾经采用过物质奖励措施,但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你买的东西,而且同样的方式屡次采用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况且我们也没那么多的“经力”来长期购买奖品。于是我总是想法变换着奖惩方式,例如组分低的那组要检查课堂笔记、检查作业完成与订正情况、周末作业多上交一篇日记等。获胜组员听写不过关可以减少罚抄量、少做点作业等。
为了唤起学生们主体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竞争时的信心,我经常会把每天的作业检测、竞赛活动内容及新授内容都提前渗透给学生,学生们为了能在课堂上战胜对方,他们在课前、课后有兴致地去积极准备。每次的竞赛,整个组员之间都能团结协作。如在处理每节课的课堂习题时,我总是让学生们在做完习题时,先小组间互相质疑,共同解决难点,最后由小组间竞争解答。各组间为了能PK对方,组内都采取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形式,解决了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从而使全组成员互促互进,共同提高。通过小组竞争,教师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了学生自己的愿望,这给学生们提供了主动学习英语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是所有的学生英语基础都好,都喜欢学英语。调查表明,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远远低于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所体现的能力。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给所有学生创造机会,充分挖掘其潜能,使他们积极思考,全力配合老师,特别是能为英语基础薄弱或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我们多采用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活动的教学手段,尽力开辟英语课堂教学的绿色园地,必然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英语学习的魅力。
最后,要注意课堂提问十戒(顾俊琪,2009):
一戒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二戒提问专叫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七戒不可置否,不做评价;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十戒问题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参考文献
[1] 顾俊琪. 2009.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學英语教学与研究》 (6).
[2]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6 (选修模块)[T].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1,2 (必修模块)[T].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夏飞华,周宁. 2011. 让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22-25.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变得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把握好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如何让英语课堂更有魅力?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后反思,从课前导入和竞争机制的应用两方面谈谈自己利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一、让课前的热身提问点亮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导入新课前巧妙设问,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案例2]
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2 Unit 5 Lesson 4 Let’s Dance 一课的公开课上笔者设计了Free Talk环节,具体如下:
开始上课之后,通过与值日生和其他学生寒暄式的交谈,使学生逐步热身并能以轻松、自然的状态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交谈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前面三课内容有关并紧扣单元标题“Rhythm”的问题诸如:
1.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2. How 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
3.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Kong Xiangdong?
4. Who is your favorite dancersinger?
接下来利用课件播放一段杰克逊的经典音乐舞蹈视频。再由舞蹈视频展开对于舞蹈喜好的看法的讨论,
5. Do you like Michael Jackson?
6.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7. Do you like dancing? Why?
这样的问题,既复习前面的主要内容,又为本课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热身。话题贴近生活,易于表达。一方面以短片导入主题,创设音乐和舞蹈氛围和情景,可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下面环节中新内容的导入先做情景铺垫。Free talk 内容也可以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话题可大可小,但一定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话题。
提问的形式不只是师问生答这种单一的形式,要使课前导入保持长久的魅力,英语教师就要开创思维,以不同的提问导入方式满足不同课型的需要,带给学生新鲜感。以下笔者整理了平常教学中接触到的一些巧妙的导入提问设计:
Guessing game
本校陈老师在关于Module 1 Unit3 Lesson1 Festivals 的市级公开课上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猜节日的导入方式。首先她以可爱mouse、 cow 、tiger、 rabbit、 和dragon的卡通图片代表五个节日的信息鏈。学生任选一项便可跳出一组的节日信息。例如,学生A选择mouse选项后“The festival falls in spring."句子弹出。学生变可开始抢答。A学生猜错的话可以展示下一条信息“People usually send special presents to special ones.”其他学生继续抢答,直到答案“Valentine’’s Day”猜出为止。学生非常喜欢这样充满悬疑的导入形式。
Duty report
很多老师为了赶课程进度而忽略了值日报告这一课前活动。其实这样5分钟的表现机会对学生的口语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课前引导上台作Duty report的学生展现一些与本课或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话题,并设计提问一些与report内容有关的问题来促使其他的学生认真聆听,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台下的学生也可就report的内容展开提问,创设出学生提问的环境。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Module1 Unit3的 Lesson3 Wedding这一课的导入为例,我指导学生A作一份介绍一些国家特色婚礼的值日报告。她首先用PPT展示几幅不同国家婚礼的典型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Q1:Can you guess which countries do these weddings belong to?
其他学生一看这形式多样的婚礼场面顿觉得新鲜,纷纷争着猜答案。在学生A介绍完这些国家的婚礼特点后,台下的学生也开始就report中不清楚或想进一步了解的信息展开提问。最后学生A又像小老师一样询问其他学生:
Q2:What’s your favorite marriage ceremony?
Q3:What do you hope your future wedding reception will be like?
这两个话题令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更加积极发言,此时我接过学生A的话题,继续追问:
Q4: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ddings in Indonesia and Greece?
由此自然地推出本课的话题“wedding”.并引出其相关词汇。
教师提问学生时,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思考,只有当学生主动提问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夏飞华、周宁,2011) 3、Review
由旧知识导入是中学英语课堂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由检查和提问旧知识开始,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过渡到新知识的讲座,这样可以自然地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笔者这里要特别谈到的是如何在复习方式上做出文章。如果教师能采用不同的竞赛的方式,采用连线配对、填空、翻译,找错误等不同的复习题型,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会保持集中。例如:在复习单词导入时,采用抢答制更能检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开双方的距离。也可采用设擂主的形式,以上节课的优胜者为下节课的擂主。
二、让竞争机制“亮剑”英语课堂
笔者任教过初高中。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变化有较深刻的了解。刚进初一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抢答争问的课堂氛围是很普遍的。年级越高学生就越是显得内向沉默,到高中后更是惜字如金。笔者目前教授的两个高二理科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很差,一方面碍于面子,一方面确实学有难度,开学初上课时基本是我一人的课堂。这样子不行啊,这样沉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自己上课也缺乏活力。于是我又采用了自己长期总结实践出的分组竞争机制。即将全班按座位分为左右两大组对课堂表现展开评比。由科代表将每节课的组分累计登记。有的老师会把全班分成很多组展开竞争。这样会使课堂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登记组分上,越简单的分组越容易长期开展并见效力。
加分原则:学生能主动举手并答对问题加10分,老师点名答对只加一分,答错不扣分。 驯兽师说教大象画画,海豚做空翻,小狗跳火圈,小猴骑自行车等的原理很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作没看见。所以学生的回答若不正确,只要能挖掘出亮点则尽可能给学生加分,比如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能说明理由的,比如与完成任务相关比较新奇的,比如因知识迁移副作用而导致的失败等等。 奖惩措施:笔者曾经采用过物质奖励措施,但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你买的东西,而且同样的方式屡次采用就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况且我们也没那么多的“经力”来长期购买奖品。于是我总是想法变换着奖惩方式,例如组分低的那组要检查课堂笔记、检查作业完成与订正情况、周末作业多上交一篇日记等。获胜组员听写不过关可以减少罚抄量、少做点作业等。
为了唤起学生们主体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竞争时的信心,我经常会把每天的作业检测、竞赛活动内容及新授内容都提前渗透给学生,学生们为了能在课堂上战胜对方,他们在课前、课后有兴致地去积极准备。每次的竞赛,整个组员之间都能团结协作。如在处理每节课的课堂习题时,我总是让学生们在做完习题时,先小组间互相质疑,共同解决难点,最后由小组间竞争解答。各组间为了能PK对方,组内都采取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形式,解决了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从而使全组成员互促互进,共同提高。通过小组竞争,教师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了学生自己的愿望,这给学生们提供了主动学习英语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是所有的学生英语基础都好,都喜欢学英语。调查表明,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远远低于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所体现的能力。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给所有学生创造机会,充分挖掘其潜能,使他们积极思考,全力配合老师,特别是能为英语基础薄弱或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要我们多采用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活动的教学手段,尽力开辟英语课堂教学的绿色园地,必然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英语学习的魅力。
最后,要注意课堂提问十戒(顾俊琪,2009):
一戒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二戒提问专叫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七戒不可置否,不做评价;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十戒问题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参考文献
[1] 顾俊琪. 2009.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學英语教学与研究》 (6).
[2]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6 (选修模块)[T].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1,2 (必修模块)[T].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夏飞华,周宁. 2011. 让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