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卢浮宫”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多年前,艺术大师林风眠就呼吁在杭州西湖边建立一座美术博物馆,这个梦想今天终于在人间天堂实现:
  
  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公元2007年12月25日,在众人的期待中,背靠玉皇山、毗邻西湖长桥公园、历时5年建设的浙江美术馆,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矗立的这座偌大银灰色建筑,仿佛是一场等待了几十年的梦,而今,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浙江美术馆非常现代,玻璃坡顶错落有致,身姿层层跌落;它又很江南,主调是灰色的,如同一座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它使用了许多当今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却与身边的原始绿色共生。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浙江美术馆总设计师程泰宁用16个字来概括——“粉墙黛瓦,黑白构成,坡顶穿插,江南流韵”。程泰宁说,作为展示艺术的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浙江美术馆依山面水,在设计上顺应环境特点,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就像生根长出来的,而不是建造的”。它极具江南意韵,钢材、石头、玻璃的运用有很强的雕塑感和现代气息。
  在西子湖畔建造一座“卢浮宫”——一座颇具艺术气息的美术馆,这个梦在老一辈艺术家心中绵延了近80年!“当年国立艺专成立的时候,林风眠就提出要在西湖边建一座美术馆,但因为资金有限只在学校里集资修建了一间小小的陈列馆,就这个小场馆都滋养了不少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前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激动地回顾起筹建美术馆的历史,“1993年省政府正式立项,却因为资金不足而搁置,现在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项目终于实现了。”肖峰还说,根据美术史学家王伯敏的统计,自魏晋以来中国出现了2100多个美术大师,浙江就有670多个。这样一个美术大省没有一个大型专业美术场馆,一直是很多人的一块心病,如今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使艺术家们欢欣鼓舞,喜笑颜开。
  
  珍贵国画和文献源源涌进新馆
  
  浙江美术馆建成,著名画家孔仲起一下子向美术馆捐献了158件他早期的国画作品和文献,并将另外的39件作品寄存美术馆供展出;李叔同当年在浙江师范学堂的同事姜丹书的儿子姜书凯,也向美术馆捐赠了李叔同写的魏体《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拓片。这件珍贵的拓片宽67厘米、高63厘米,是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出家的前一天晚上写的。除拓片外,姜书凯还向浙江美术馆寄存了92件姜丹书这位国内美术教育先驱的作品和文献。41前年孤山上曾伫立一组叫“孤山鹿苑”的组雕,它的作者是已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周轻鼎。这次周轻鼎的儿子周逢茂向浙江美术馆捐了200件父亲生前雕塑的原件,他说:“这次终于补上了父亲这个遗憾!”待到开馆时,人们将会再睹周轻鼎当年创作的那组梅花鹿神韵。
  除了社会捐赠,浙江省每年还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征集名家作品,目前已经累计征集1556件,其中有马一浮的节录《全晋文》、赵敬予的《四骏图》、吴昌硕的《清供图》、周昌谷的《版纳风情》;有从全国美术展览征集来的画作;有孔仲起先生、姜丹书家属、周轻鼎家属等捐赠或寄存的作品文献;有由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捐献的当代浙派书画家曾宓、王冬龄、何水法、卓鹤君、潘鸿海、吴静初等人的作品等等。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说,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是“开馆年”,与浙江有关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展、中国古代经典美术展、外国著名艺术家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展览和讲座,将在“开馆年”中密集亮相,让更多的观者享受到这一文化盛宴。尽管离试开馆还有大半年时间,但第一个重量级展览“宋代绘画特展”已在积极运筹之中。浙江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小罕说浙江美术馆之所以首推“宋代绘画特展”,那是因为宋代是中国绘画的高峰,而且与浙江和杭州有特殊的关系。南宋时期杭州是全国知名的艺术中心,当时众多著名画家云集杭州,万松岭、西湖、长桥,都是他们创作的主题,宋代绘画视野相当开阔,描绘题材众多,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鲜花野草以及虾蟹虫鱼,无不成为画作题材。特别是花鸟画和山水画更是名家辈出。
  
  
  新馆与天地融为一色
  
  如今,这座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大型美术馆,共有展示面积10000平方米,各种规格展厅14个,展线2800米,具有2900平方米先进博物馆标准的库房,配备恒温恒湿、安防、消防系统,它的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能承办各类美术展览和其他艺术活动。这座美术馆的落成,终于使一次次全国性的大型美展由于浙江缺乏理想场地而失之交臂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开馆之后的浙江美术馆将成为一个怎样的所在,这不仅是公众想了解的,更是美术馆一直在考虑的。常务副馆长胡小罕说:“公众参与的程度,可以鉴别一座美术馆的成功程度。”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许江说,原来这里是一片芜杂的空地,春夏草木葱茏,秋冬落叶纷飞,今天清除了杂树乱草,露出的是浙江美术馆清逸端庄的容颜。浙江美术馆西向雷峰塔,波光粼粼的西湖就在跟前,它与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上众多的艺术画廊一起,以浓郁的艺术氛围为美术大省添了异彩。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身着一袭灰色长袍,眉飞色舞地反复向身边人念叨着一段回忆:“十几年前,我和肖峰、许乃均三个人一起寻遍了西湖边,想给未来的浙江美术馆找一个地方,一直走到万松岭路口,我们终于不约而同地说:‘哦,这块地方好,就是这里了!’”
  浙江美术馆建筑颇具艺术感,美术馆地下层的空间最大,一个下沉式广场引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这里有国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和多媒体厅,配备设施先进的同声翻译系统、影像演示系统和电影放映系统。博物馆标准库房也在这层。库房的白墙是特制的,炸弹炸不穿,可以耐火烧5个小时,沉重的金库大门则由日本精工(SEIKO)制造。在这些展厅的“外围”,还包裹着美术馆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教室、休息区、书店、画廊等等。
  浙江美术馆处于西湖边最后一块“休闲宝地”,它依山面湖,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从展厅出来,就可坐下来喝茶或喝咖啡。三层则有一个狭长的雕塑长廊面向玉皇山麓,这里将放上一些雕塑艺术品。在美术馆闲逛数个小时,定能从艺术品中寻找怡悦和灵感,累了还可以就地喝咖啡和晒太阳,看来往后“我不在浙江美术馆,就在去浙江美术馆的路上”将成为许多杭州人的一种现实生活版本。
  从三楼一个临湖背山的“景观厅”推门而出,站在美术馆最高的露台上远望在雷峰塔身后涌起的变幻色彩和缤纷天际,你会感到浙江美术馆此时真个与天地融为一色,好不雄伟壮丽!
  (本文摄影 童丽莉)
其他文献
吉卜赛是一个很特异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没有土地,没有历史,没有国家,没有政权。吉卜赛人散居全世界,而以罗马尼亚为最多,西班牙次之。  吉卜赛人生活艰难,男人与女人都无暇恋爱,因此嫁与娶都有困难。女儿节由此诞生。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的最后两天及第二个星期的第一天,就是西班牙吉卜赛人的女儿节。  女儿节前,凡是想结婚的人,早就准备妥当了,他们由山路或水路出发,准时到达。然后男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