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之人最大的回馈就是一身正气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oq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我叫崔建賓,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农村民生新闻的主持人。民生新闻吧,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比如说鲁大姐家养了一只小狗,咬了王伯伯一口,王伯伯说你看我这手,鲁大姐说谁让你逗小狗,结果两人吵起来了。还有王伯伯家的鸡去世了,他非要怀疑是鲁大姐下药给弄死的,最后两个人又吵起来。我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事大家吵一吵,我们来到那个地方给大家做一个调解,我发现到最后经常是皆大欢喜。但有的时候我也发现,我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到年底是最忙的时候,因为我们要忙着给农民工兄弟们讨要工钱。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女记者带着十几号的农民工到老板在的地方,一进门话还没说两句,突然冲出来几个大老爷们直接把女记者推了出去。不光推了她,有几个人还哐哐哐上去踹了记者几脚,真的是什么情况都有啊。那老板也冲出来,直接指着一个农民工的鼻子就骂:“你这个不仁不义的东西,我到底哪里对不起你了,我不就欠了你3年的工资没有给你嘛,你居然把记者都找过来了。怎么了?我欠你钱怎么了?我打你怎么了?有能耐你把我带去监狱。”当时听到这话,我就爆发了,是你欠别人工资,你还说别人不仁不义,我给你打工,你给我工钱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我记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咆哮着播了这条新闻,我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有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淡定下来。
  一个农村观众给我们打电话,说他的邻居是一个90岁的老奶奶,一个人在住着,耳朵眼睛都不好使,想让电视台过去帮帮忙。当时我们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整个人都蒙了,老奶奶住的房子已经塌了半边,每到下雨的时候老奶奶就彻夜拿一个瓢,一瓢一瓢地往外舀水,我无法想象那个画面,我一直以为老奶奶是一个孤寡老人,但是老奶奶居然有三儿三女。当时,我们把她的所有孩子都叫了过来,这几个人一见面就开始吵。有一个说我和母亲性格不合,我不想养她;有一个说我已经完成了给父亲养老送终的任务,母亲这个事不该我管了;甚至一个儿子说,我就算是判无期徒刑我也不想养她。这是亲妈,到底是什么样的怨什么样的仇让他说出了这样的话。
  当时老奶奶自己一个人坐在柴火边低着头,感觉她特别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这时,她的几个孩子在干吗,由动口变成了动手,从屋里一直打到屋外。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到门口,倚着墙靠着门框,露出了半张脸,看着院子里边自己的6个孩子,我现在都记得当时老奶奶的眼神是多么无助。我相信在几十年前,老奶奶还年轻的时候,她肯定也站在这个地方,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那个时候老奶奶应该是开心的幸福的。
  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老奶奶站在同样的地方,看着孩子们在同样的院子里,只不过当时的嬉闹变成了现在的撕扯扭打,他们在争,争谁可以不赡养自己。我就不明白了,赡养老人是一个多么小的事,小到我觉得它是一个不值得被提起的理所应当。可是这6个儿女呢,为了小事居然让母亲住到了即将倒塌的房子里。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懂跪乳,而最基本的孝道在他们这儿,居然需要记者用做节目的形式来调时,这正常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正常的事情?不正常到出门去买菜,我们从开始对缺斤短两的批判到对足斤足两的歌颂;不正常到食品制造商仅仅是制造出了合格的商品,就被奉为良心商家;不正常到“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话题,都可以作为一个大事搬到台面上进行大讨论。不过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我有一个朋友,女孩,特别爱行侠仗义的那种。有一次,她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正在偷一个男乘客的手机,她立马上前制止,两个人吵着吵着就撕扯扭打起来了,车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而还在那抱怨在那嚷嚷着,说你们打架下车去打。这个时候小偷掏出了一把刀子直接戳在我朋友的腿上,鲜血直流。司机当时就停车了,所有的人全部跑下了车,包括那个被偷的男乘客。我特别不理解,朋友分明是见义勇为,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众人却把她推向了一座孤岛,好像她才是不正常的。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正常一点一点地冲击社会底线,更可怕的是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直面假丑恶。小时候,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坚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我们内心深处所散发出来的正义感。但是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学会了少管闲事,我们学会了独善其身。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只求稳妥地活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原始最冲动的正义感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庸而不自知。但是,每一个心存正义的人,从来不问结果只管去做,至于结果怎么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那个被包工头殴打的记者,带着农民工兄弟找到劳动监察部门,最终帮工友讨回了拖欠3年的工资;节目播出后,迫于舆论压力,老奶奶的子女终于把她接回家赡养;我那个被小偷殴打的朋友,以后再遇到小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她依然会挺身而出。让我们所有人向这些良知的保有者、公理的坚持者和正义的践行者致敬,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最厚重的亮色。当我们情绪不能自控时,当我们泪流满面时,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以鼓励,以温暖,为我们驱走阴霾,让希望永存。
  最后,我想以我朋友QQ空间里的一句签名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她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我有涌泉之善意,他人无滴水之感激,不过无妨,为善之人最大的回馈就是一身正气!”
  谢谢!
  (荐自“我是演说家”)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凉风把枫叶吹红,冷言让强者成熟  学者叶嘉莹80岁生日时,南开大学为其祝寿,陈省身、杨振宁、冯其庸、文怀沙等各领域的大家都来了,所贈送的贺礼也各不相同。  楚辞专家文怀沙什么也没带,他把自己精彩的发言作为贺礼。他说:“今天来为叶嘉莹贺寿的有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文怀沙颇善辞令,一开了头便滔滔不绝。正当他说得眉飞色舞之际,陈省身却忽然冲着文怀沙大声发话:“你是不是可以少
建国初期,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收到一封来自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的来信,恳求能得到《白毛女》的资料及歌剧。当时中日邦交尚未正常化,于是田汉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多数人持反对态度,大家都提起了抗日战争。  过了几天,田汉去参加一个会议,见到了梅汝墩先生。梅先生曾代表中国政府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审判日本战犯。田汉和他热情地交谈起来。田汉佩服梅先生坚持把侵华主犯判处死刑,最终以6:5的微
别总说你很累,其实包容你的人更累  你问我:“该如何打破我母亲思想上的枷锁呢?”没有见过你,能想象你稚气的脸,才十四五岁就用庄重的口气说“小时候”:“小时候的我和妈妈总是无话不谈。但慢慢长大,我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上了初中之后,我和她之间甚至就像横亘了一条马里亚纳海沟。有次逛街,我看中一条拉风的破洞牛仔裤,妈妈在一旁不停地叨叨:‘这都破成什么样子了,穿出去别人会觉得你不像正经人家的姑娘。’我与同
北京市丰台区的韩磊从小染上了偷盗的恶习,15岁那年,他就因盗窃自行车被拘留了7天;18岁时,他在公交车上把人打伤,导致他被拘留10天;22岁那年,他携带工具在丰台区万源西里作案,盗窃价值40万元的尼桑公爵王轿车。在审理的时候,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但出狱后,韩磊并没有改邪归正,脾气变得更暴躁,动辄与人吵架,经常和人斗殴,打得越厉害,他越过瘾。  一天傍晚,韩磊和哥们儿在
在舞台中央,有最初的向往  不知何时,“C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C是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形式,意思为中央、正中心。“C位”就是中间位置的意思,在合影、出镜和舞台表演中,一般而言这种重要的位置是留给资历深的人,尤其是在明星艺人当中极为明显。在娱乐圈里,“C位”是大咖位,是艺人实力名气的佐证。  正因如此,各行各业都开始与“C位”较劲。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为了给孩子抢“C位”,
武汉的小夫,平日里沉迷玩网络游戏。一天,他在玩一款网络游戏时,认识了女网友宁宁,二人从此就经常一块玩游戏,慢慢地,他对宁宁产生了好感。经过几次请求,转过年来,小夫总算添加了宁宁的微信,聊起天来更加方便了。他开始对宁宁展开热烈的追求,隔三差五就会给其发红包,当听说对方喜欢某游戏道具时,他还专门向她赠送道具。无奈宁宁那边总是不冷不热的,这让他很苦恼。  这一年,小夫在购买游戏道具时,认识了男子渺渺,让
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  1973年冬天,当时任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副书记的陈忠实到区委开会。会议结束时,一个陌生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何启治拦住他。何启治对陈忠实说,已读过他发表的短篇小说《接班以后》,认为可以写成一部長篇小说。当时的陈忠实一片茫然,向何启治解释这几乎是“老虎吃天”的事,言外之意是不可能完成。  何启治却耐心地鼓励陈忠实,相信他可以写成。随后的将近20年中,陈忠实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甲、乙火车上相对而坐。甲说:“我出一道题,你若不知,给我5元;你出一道题,我若不知,给你500元。”乙同意。甲问:“月亮距地球多远?”乙一言不发递给甲5元。乙问:“上山三条腿,下山四条腿,是什么动物?”甲无解,无奈给乙500元。乙接过钱,甲追问:“上山三条腿,下山四条腿究竟是什么动物?”乙递给甲5元钱,然后睡觉了。  从这个段子中,我想到两层意思:其一是“工匠精神
你的变强,总要有个后盾  2019年冬,在《中国体育英雄联盟》节目中,一对国乒冠军师徒再度聚首,他们是被称为乒坛“魔术师”的功勋教头张燮林和被誉为国乒“大魔王”的邓亚萍。现场,46岁的邓亚萍对80岁高龄的恩师张燮林说:“30多年前那个小个子的邓亚萍,遇到了您,是她一生的幸运,您对她的教诲和指导,她一直铭记在心。那些声音,在运动员生涯中,帮助她获得一个又一个冠军,在她之后的人生道路中,也像一盏明灯,
32岁的钱穆到苏州中学当国文老师,当時政局不稳,学校欠薪是常事。一天,有位学生找到钱穆说:“以前学校遇到欠薪的事情时,那些为同学们尊崇的老师,都是告假缺席,不来上课。而那些照样上课的老师,反而被同学们鄙视。钱先生您的课极受同学们欢迎,而近日学校接连发生拖欠老师薪水的事件,全校只有钱先生您一个人照常来上课,同学们都深感惊诧不已,不知道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钱穆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