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h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即不呆板,不被动,“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讲“活”,展现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见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比喻非常恰当,“用水来比喻课堂教学,有的课堂犹如死水一潭,波澜不惊;有的如涓涓细流,清澈欢快;有的如惊涛骇浪,动人心魄;有的貌似平静,实则激流暗涌;有的九曲十八湾,一波三折……”不管是属于哪种风格与类型的课堂,都要充满生机与活力,摒弃教师独霸讲台、高高在上,学生唯师命是从、呆板、沉闷的课堂局面。
  一、着眼于学生,提升其语文素养,激活课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与学习动力,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这里所说的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不止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是“活”的,而学习的主体——学生更要“学得活”。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时,还要对学生做到了如指掌;在备教材时,更要备学生。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路不会卡壳,顺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思维。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学生会对教师所设的疑问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股打破砂锅一探到底的劲头。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堂为沙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只有真正把“活”的钥匙交到学生手中,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被激活。
  二、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与肯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表现自我,展示真实的自己。如让学生准确地背出一首诗、说出一个成语、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模仿等。不论学生回答或做得到位与否,教师都要给出自然、顺畅的引导,多一些喝彩与鼓励,多说“你能行”“你真棒”之类的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理出课文思路,筛选出正确的信息,掌握文章结构,并以此为切入口,突破课文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最终理解与完全掌握文本。在所有学生参与下的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活”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有很多,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源头活水”,教师要灵活运用,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才能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其他文献
古人论述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我们上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开头要美丽,中间要浩荡,结尾要响亮。结课要突出短、快、巧,要做到言语不凡,干净利落。要么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用尽量少的话语使讲课的主题得到升华,要么紧扣目标,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而一成不变的结尾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厌倦,使学生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本人曾小试牛刀,精心设计,把课尾上得有滋有味。  一、巧妙板书,锦上添花 
摘 要:过渡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设计与表达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课堂进程的掌控。合理、巧妙地运用过渡语,对于开启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会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过渡语;教学质量  一、过渡语的概念和作用  过渡语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过渡时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那部分教学内容转换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既承
摘 要:五年高职语文实践课是指根据高职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而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实践课堂的开展,可以克服过去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践的缺点,从而让学生将其所学语文知识得到真正的应用,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五年高职;实践;人才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学生的需求,语文应用能力在高职生的综合能力中占据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关键词:地理课堂;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和班集体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特别是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真正成
在化学选修课《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对“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以前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认知水平上引申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其作用却是解决我们很熟悉的问题,如衡量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和解释不同金属离子呈现的不同价态等。  在“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的学习中,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可得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第一电离能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有效融合,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培养外语人才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和生活起促进作用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愉悦的享受和体验,学生会越来越想学,成绩自然也会大幅度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