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 换位法、情感教育法、成功体验法、结对帮辅法和联防法等来转变后进生,希望对开展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后进生;换位法;情感教育法;成功体验法;结对帮扶法;联防法
转变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转变后进生确实大有学问。除了常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耐心说服教育外,可依据实情,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藥,因材施教,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换位法
换位法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换位置,从另一角度看待后进生,切身体会当后进生的滋味,从而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对这些“问题孩子”给予“厚爱”,想他们所想,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和行为表现上发生转化,“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加里宁语)。充分理解和体贴关心后进生,从而改变了后进生。
比如,学生作业做错了,我就叫他(她)到办公室,耐心的给他(她)讲解,讲完我就出一道针对性的练习给他(她)做,如果学生还是做错了,我没有批评他(她),而是耐心的给他(她)讲解,我正想叫他(她)再做一道题,我发现有的学生眼泪几乎流了出来。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学生做错作业,老师没批评,且耐心地给讲解。学生有什么好哭的呢?对此可能不理解。但如果反过来,站在学生方面去想,他可能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说他作业做错,可能觉得没面子,或者感觉紧张,思维受到抑制,听不明白,而难过。我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了以后,就叫学生回教室再想想,然后完成另一道题,过一会我再去检查。当我去检查时,如果学生做对了,我及时的表扬他(她)有了进步。明显地看出他(她)的心情比较愉快。从此以后,当后进生有什么问题出现的时候,我都先换个位置想一想,然后再采取办法,效果挺好的。
二、生日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的方法很多,给学生过生日就是其中之一。给后进生过生日,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方法,能有效地融洽和加深师生及同学之间的感情。能抓住这种情感的热点,建立了给全体学生过生日的制度。在生日会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衷心的祝贺下,后进生心里一定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温暖。在这种十分感人、气氛热烈的情景下,让其发表生日演说就是一种决心,一种自我激励。为实现生日会上的诺言,后进生以后将处处自我约束,时时自觉改造。因此,一次生日会,往往胜过千百次的说教。
三、成功体验法
以前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更让人喜悦吗?怎样让孩子体验这种喜悦呢?我是这样做的:了解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信心。我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在校运会上短跑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为班争了光。并分析他夺得奖牌的原因:除了跑得快外,最主要一点是不怕苦,肯拼搏。鼓励他说,如果他能把运动场上的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一定也会很好。后来他学习真的很好,还成为了老师的好助手。又如:当我课堂上巡视学生做作业时,如果看到学生做两道计算题,一道对,一道错。我就会先表扬他(她):这道题这么多步全给你算对了,如果第二题,也能象第一题那样认真,肯定也能算对。学生就会认真认真的把第二题算对。
四、结对帮扶法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由此可见后进生更需要帮助。这些“问题孩子”除了需要老师的“厚爱”外,还需要同学的真诚帮助。我把几个思想落后或学习落后的学生指定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其结成交朋友,时时对他们不管在行为表现上还是在学习上给予热忱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五、联防法
由于后进生的缺点多,自抑能力差,自我转变倍感困难。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是教育青少年的三大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联防阵线”,多管齐下,来个立体式、全方位、多形式的齐抓共管。在校老师加强教育,在家父母管教,在外由指定的优秀学生督促和帮助,使其“近朱者赤”。促使后进生大大地减少了老毛病“发作”的机会,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走上正轨。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相信班主任工作实际上和教学工作是一样的,有爱心就有改变,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学生的进步也就越大,教师也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德有:《好老师转化后进生的36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后进生;换位法;情感教育法;成功体验法;结对帮扶法;联防法
转变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转变后进生确实大有学问。除了常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耐心说服教育外,可依据实情,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藥,因材施教,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换位法
换位法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换位置,从另一角度看待后进生,切身体会当后进生的滋味,从而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对这些“问题孩子”给予“厚爱”,想他们所想,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和行为表现上发生转化,“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加里宁语)。充分理解和体贴关心后进生,从而改变了后进生。
比如,学生作业做错了,我就叫他(她)到办公室,耐心的给他(她)讲解,讲完我就出一道针对性的练习给他(她)做,如果学生还是做错了,我没有批评他(她),而是耐心的给他(她)讲解,我正想叫他(她)再做一道题,我发现有的学生眼泪几乎流了出来。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看,学生做错作业,老师没批评,且耐心地给讲解。学生有什么好哭的呢?对此可能不理解。但如果反过来,站在学生方面去想,他可能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说他作业做错,可能觉得没面子,或者感觉紧张,思维受到抑制,听不明白,而难过。我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了以后,就叫学生回教室再想想,然后完成另一道题,过一会我再去检查。当我去检查时,如果学生做对了,我及时的表扬他(她)有了进步。明显地看出他(她)的心情比较愉快。从此以后,当后进生有什么问题出现的时候,我都先换个位置想一想,然后再采取办法,效果挺好的。
二、生日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的方法很多,给学生过生日就是其中之一。给后进生过生日,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方法,能有效地融洽和加深师生及同学之间的感情。能抓住这种情感的热点,建立了给全体学生过生日的制度。在生日会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衷心的祝贺下,后进生心里一定感到特别的幸福和温暖。在这种十分感人、气氛热烈的情景下,让其发表生日演说就是一种决心,一种自我激励。为实现生日会上的诺言,后进生以后将处处自我约束,时时自觉改造。因此,一次生日会,往往胜过千百次的说教。
三、成功体验法
以前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更让人喜悦吗?怎样让孩子体验这种喜悦呢?我是这样做的:了解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信心。我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在校运会上短跑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为班争了光。并分析他夺得奖牌的原因:除了跑得快外,最主要一点是不怕苦,肯拼搏。鼓励他说,如果他能把运动场上的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一定也会很好。后来他学习真的很好,还成为了老师的好助手。又如:当我课堂上巡视学生做作业时,如果看到学生做两道计算题,一道对,一道错。我就会先表扬他(她):这道题这么多步全给你算对了,如果第二题,也能象第一题那样认真,肯定也能算对。学生就会认真认真的把第二题算对。
四、结对帮扶法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由此可见后进生更需要帮助。这些“问题孩子”除了需要老师的“厚爱”外,还需要同学的真诚帮助。我把几个思想落后或学习落后的学生指定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其结成交朋友,时时对他们不管在行为表现上还是在学习上给予热忱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五、联防法
由于后进生的缺点多,自抑能力差,自我转变倍感困难。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是教育青少年的三大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由“家庭―学校―社会”组成“联防阵线”,多管齐下,来个立体式、全方位、多形式的齐抓共管。在校老师加强教育,在家父母管教,在外由指定的优秀学生督促和帮助,使其“近朱者赤”。促使后进生大大地减少了老毛病“发作”的机会,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走上正轨。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相信班主任工作实际上和教学工作是一样的,有爱心就有改变,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学生的进步也就越大,教师也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德有:《好老师转化后进生的36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