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傅张恒梅老师和初一备课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在初一18班顺利地上了一节英语听说课的公开课。本次英语授课的内容是关于天气和假期话题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学校对初中课改的几点重要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严格控制自己讲课时间;课堂要认真抓好落实;小组活动操作已成体系;科学训练体系等。
一、课前的准备
在上公开课之前,在定好自己要上的课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后,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在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参之后,我首先设计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会运用如何询问天气和现在进行时的句型,以及掌握相关的词汇及短语。接下来我认真思考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准确表达对天气的描述,而重点在于对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的掌握。接着,我就再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家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我首先联系到了本节课是听说课,而听说课最常用的是交际教学法,后考虑到了课改中的我们和学生用的共同材料,我就想着用任务教学法。最后,考虑到课型、课改、学生三个方面的因素,我决定通过情景设置、师生交际、生生交际、任务设置四个教学方法来贯穿自己的教学。后把课堂步骤分成了四个部分:听说热身,简单阅读,巩固重点和难点和复习总结。
在和师傅张老师讨论后,发现自己仍然需要侧重听说,扎实基础,后来改变了要处理原来的在导学讲义上的听力,把它更替为了课本听力,要让孩子学得扎实。师傅告诉我们要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实让学生学会学懂,她还对我们如何做好课堂环节过渡提出了几点建议:时间安排要均匀,还要有侧重;难点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练习,教师示范在先;环节要紧凑,让学生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
二、课堂上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学步骤严格按照自己备课时进行着,同时也看到自己预期的效果。通过情景设置,学生更喜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通过小组活动,看到了大家可以在讨论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当起了“小老师”;通过不同种类的课堂活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了课堂,更加关注了“弱势群体”。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对我认为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确实感兴趣了,说明我提前的“假设”是正确的了。比如说,在听说热身上,我采用了用不同天气的声音来唤起他们大脑中储存的单词,利用了他们听觉、视觉两方面激活他们的单词。另外,考虑学生主体,除了采用小组活动,让组内成员讨论后推荐回答问题外,我还有意地设计了比较容易的问题给那些基础相对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秀的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会学懂知识。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对话的内容感到比较简单,因此在课堂上我迅速作出了调整,把以前的每个小组的小对话改成了每个大组做的小对话。另外在總结现在进行时的规律时,我发现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就大胆让他们总结,我之后补充。
三、课后的感悟
随着学生英语的不断积累,我发现他们也在多维度地提高英语。在英语学习的主要四个方面,我发现他们缺乏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缺乏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把握。自从我们实行课改后,他们也在摸索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上的展示,再到课堂后巩固。从课堂巩固的成绩可以看出,一个课堂巩固训练试卷答得好的学生,他在导学讲义方面的学习一定也很认真,反映到课堂就是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而且准确率高。这就再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狠抓学生在课堂前的学习,我们应该设置更加合理,更加明确,更加务实的导学讲义,这样才不会输在起点。对于已经课前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我想教师可以做的只有两件事情:第一,教育他们认识到导学讲义的重要性,同时帮着他们分析在完成导学讲义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第二,要通过课堂上对他们的特殊关注,让他们从不会到会。
几个月的教学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有好多我们教师可以挖掘的内容。有的内容可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如对于安静的孩子我们就让她在英语阅读方面学会思考;对于活泼的孩子我们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保护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前活动设计,课堂上的特殊关注,还有课下的特殊学生特殊处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这节课与下节课很好的顺承,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系统合理。
最后,很感谢张恒梅师傅对我的帮助,平日里她作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就有很多事情要忙,还得指导我教学,从点滴中教我教学。我也是收益很多,懂得了许多语言规律,并且知道自己的不足,力求以后做得更好。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这些热爱教育的人用心去体会和领悟。
一、课前的准备
在上公开课之前,在定好自己要上的课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后,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在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参之后,我首先设计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会运用如何询问天气和现在进行时的句型,以及掌握相关的词汇及短语。接下来我认真思考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准确表达对天气的描述,而重点在于对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的掌握。接着,我就再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家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我首先联系到了本节课是听说课,而听说课最常用的是交际教学法,后考虑到了课改中的我们和学生用的共同材料,我就想着用任务教学法。最后,考虑到课型、课改、学生三个方面的因素,我决定通过情景设置、师生交际、生生交际、任务设置四个教学方法来贯穿自己的教学。后把课堂步骤分成了四个部分:听说热身,简单阅读,巩固重点和难点和复习总结。
在和师傅张老师讨论后,发现自己仍然需要侧重听说,扎实基础,后来改变了要处理原来的在导学讲义上的听力,把它更替为了课本听力,要让孩子学得扎实。师傅告诉我们要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实让学生学会学懂,她还对我们如何做好课堂环节过渡提出了几点建议:时间安排要均匀,还要有侧重;难点可以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练习,教师示范在先;环节要紧凑,让学生知道自己下一步做什么。
二、课堂上的教学
在课堂上,教学步骤严格按照自己备课时进行着,同时也看到自己预期的效果。通过情景设置,学生更喜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通过小组活动,看到了大家可以在讨论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当起了“小老师”;通过不同种类的课堂活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了课堂,更加关注了“弱势群体”。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对我认为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确实感兴趣了,说明我提前的“假设”是正确的了。比如说,在听说热身上,我采用了用不同天气的声音来唤起他们大脑中储存的单词,利用了他们听觉、视觉两方面激活他们的单词。另外,考虑学生主体,除了采用小组活动,让组内成员讨论后推荐回答问题外,我还有意地设计了比较容易的问题给那些基础相对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秀的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会学懂知识。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对话的内容感到比较简单,因此在课堂上我迅速作出了调整,把以前的每个小组的小对话改成了每个大组做的小对话。另外在總结现在进行时的规律时,我发现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就大胆让他们总结,我之后补充。
三、课后的感悟
随着学生英语的不断积累,我发现他们也在多维度地提高英语。在英语学习的主要四个方面,我发现他们缺乏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而是缺乏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把握。自从我们实行课改后,他们也在摸索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上的展示,再到课堂后巩固。从课堂巩固的成绩可以看出,一个课堂巩固训练试卷答得好的学生,他在导学讲义方面的学习一定也很认真,反映到课堂就是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而且准确率高。这就再提醒我们,作为教师要狠抓学生在课堂前的学习,我们应该设置更加合理,更加明确,更加务实的导学讲义,这样才不会输在起点。对于已经课前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我想教师可以做的只有两件事情:第一,教育他们认识到导学讲义的重要性,同时帮着他们分析在完成导学讲义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第二,要通过课堂上对他们的特殊关注,让他们从不会到会。
几个月的教学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有好多我们教师可以挖掘的内容。有的内容可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如对于安静的孩子我们就让她在英语阅读方面学会思考;对于活泼的孩子我们尽量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保护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前活动设计,课堂上的特殊关注,还有课下的特殊学生特殊处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这节课与下节课很好的顺承,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系统合理。
最后,很感谢张恒梅师傅对我的帮助,平日里她作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就有很多事情要忙,还得指导我教学,从点滴中教我教学。我也是收益很多,懂得了许多语言规律,并且知道自己的不足,力求以后做得更好。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这些热爱教育的人用心去体会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