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工具。只有拥有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也较差;有创新意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精神;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实干精神。在体育学习方面,他们动力不足,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理矛盾,情绪不稳。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体育后进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化教育。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他们,不随意批评指责:要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
  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正确发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們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体素质差,心理因素原因或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同学在学习推铅球技术时滑步与最后用力动作的衔接,总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
  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次数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同伴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
  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总之,只有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细节。可见,于细微处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整体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简约性 目的性 实效性 发展性     课程改革到现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学习,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提供有意义的、经过组织的信息以及学生所具备的原有的有关体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动机是学生
期刊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的有关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实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
期刊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  【关键词】情境 朗读 范读 背诵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
期刊
【摘要】美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课程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课
期刊
农村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乡村学生见识少、思维窄、基础弱的现象相对突出。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探求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效率问题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1.加强“内功”,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还是要依靠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本身是否具备高素质,直接关系有效课堂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课堂改革效率的提高。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教师要摆脱当教
期刊
许多中职学生经历了中考的挫折,不得己选择了技工学校,心里上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伤害。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在不同场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1.与学生谈话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与学生谈话,一般分为专门谈话和平时谈话。专门谈话,是指有意识的找一个或多个学生就一个或多个问题面谈。这样的谈话,大多是在发现了学生的问题时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方式。对这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接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获得信息,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标志。本文分析职高学生的现状,着眼于高考班的同学,讲究阅读技巧,学好英语势在必行。  【关键词】职高学生 英语现状分析 英语阅读 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阅读速度   提到职业高中,几乎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确实近几年来由于大学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同学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如何减轻
期刊
【摘要】美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练习保护方法,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必须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坡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去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
期刊
积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这是教育的失败,而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则是教育最大的希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发问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