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其产生后不但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还会给配电工程设备带来很大的影响。雷电可以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电压,若供配电系统被雷电击中,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防雷接地保护技术对于保护配电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配电系统免受雷电的打击,从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供配电工程;防雷接地;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085-01
一 防雷接地的目的
雷电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景象,是有一定的预见性的。目前气象卫星的顺利升空使得雷电的发生预测变得更加的准确性,并且,掌握好了常规的避雷方法,就能有效的躲避雷电的破坏。在现实生活经验中,也是可以预测出雷电的发生,依据云的颜色以及厚度来预测雷电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在发生雷电前,应将所有的电闸断开,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雷击。另外,在建筑物里有很多的导体,以及很多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导体,这些导体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是有可能产生雷击现象的。而防雷接地便能有效的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 防雷接地的工作原理
防雷接地是依据雷击的产生原理而进行设计的,而防雷接地的主要原理就是将雷电的能量,通过人为的设计线路接入大地中,从而起到对电力设备以及建筑物保护的目的。自然界的水分蒸发进入大气中,当遇到大气中的冷空气,就会凝华形成冰晶,这样就形成积雨云,云层在随着大气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带上了电荷,这时大地和云层之间就产生了电荷感应,并会带上相反的电荷,这样就相当于一个电容器。当电荷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大气层击穿,从而产生雷击现象。所以,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就设计出了防雷接地设备,通过利用金属导体来吸引雷电电流,然后在大地的内部提前的设置好接地的网络,在根据网络将电流导入大地,从而间接地降低雷电中的强大电流对建筑物的破坏。
三 供配电工程中常见的防雷问题
3.1供配电工程中的中性点问题
供配电工程中的中性点问题原因有:
(1)中性點放电过程中其间隙布置过程中存在误差,在供配电工程中性点放电间隙垂直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季节影响,如果安装季节为冬季,在恶劣气候影响下缝隙间容易出现冰溜,如果安装是夏季,雨水侵入空隙,可能会使空间间隙加大或发生误动作;
(2)在供配电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其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应有一点接地,如果连接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设备可能处于失地运行状态。
3.2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问题
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问题主要原因有:
(1)供配电施工过程中,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施工任务,且地网测量中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使得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造成潜在的供电系统隐患;
(2)扩建的地网和原接的地网连接可靠性差,接地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电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腐蚀现象或脱焊,使接地电阻发生变化,甚至超标。为了减少这类问题,使得一些供配电工程采取了另行敷设地网方式,这些供配电工程常以地形、地貌为依据,在原地网末端加打接地桩向外延伸,在接地桩延伸过程中,如果接地装置焊接处防腐处理不当,可能会加快焊接处腐蚀速度并使焊接点成为易断点,从而使地网质量得不到保证;
(3)主地网与避雷针地网的安全距离与实际标准不符,在供配电工程接地网施工中,部分施工作业人员为了快速、省时省力的完成施工任务,不按照标准规定随意开挖敷设,使得主接地网和避雷针网之间的距离出现偏差或出现相连接状况,使得电网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3供配电工程中的接地线问题
在供配电工程中出现接地线问题有两方面原因:
(1)接地引下线串联连接而引起的,在避雷器接地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为了方便将10kV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串联在一起,并通过单根引下线接到地网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节省了时间和减少了引下线的根数,但却使一个接地线串联了多个接地部分,遇到雷电时,较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避雷器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错误引起的,如果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为同一接地引线时,与标准技术规范不相符且易出现问题。
3.4供配电工程中的构架问题
在供配电工程防雷接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杆塔构架接地,其主要取决于杆塔接地主线和避雷针构件引线方式。通常情况下,装设构架时,用扁钢进行接地,但在实际的构架接地过程汇总,就是通过水泥杆进行主筋接地,而这种构架接地方式的劣势是就是当有雷击大电流经过时,钢筋受热后,温度就会快速的上升,水泥在高温的环境影响下其强度会迅速的下降,甚至会发生倒杆现象,从而使供配电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
四 供配电工程防雷可行性措施
4.1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进行改造
中性点接地线若出现故障,就会使供电系统发生误动作或者是处于失地运行的状态。要想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就需要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进行相应的改造,把接地线改造成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相连接的地下引线,同时要保障每一根引线和热稳定的要求都是一致的,从而更好的对接地网进行检验和测试。另外,在扩建地网时,应当同原接地网不同点进行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扩建地网的疏散能力。
4.2严格执行国家电力规程和电网规定
接地网不按照电力标准规范进行试验或检查,供配电工程中的小问题可能供电系统不断的运行演变成大的隐患。为了减少这类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须严格按照电力预防规程和国家电网的规定,定期不定期对地网进行开挖试验;
(2) 对于运行时限超过十年或腐蚀较为严重的接地电网,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开挖检验,并结合接地网开挖检查结果决定供配电系统是否持续运行;
(3)要对变电站避雷器保护距离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如果主变压器距离标准距离时,要在临近变压器两旁各设一组避雷器,并确保避雷器与变压器的之间的距离和二回应路尺寸大于一定的标准。
4.3完善审查和监理制度
供配电工程企业应当制定出严格的审查和监理制度。在供配电工程原料进入厂里时,应由专业的检查人员对构架材料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当阻止在门外,在源头上把控好构架的质量。其次,监理应当不断的学习防雷接地新技术,掌握更多的防雷知识与技能,从而降低配电工程施工中的雷电问题。
4.4对供配电工程进行技术改造
在进行供配电工程的技术改造时,首先供配电标准技术的规范,规定地下的引线必须采用专门的敷设接地进行接地,并且不能用技术规范外的方式来进行接地。其次要严格根据低电压的保护技术进行,在进行避雷针以及配电装置进行改造时,一定要保障这两者带电部分能在空气中的长度不能大于五米,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埋置部分与配电装置构架接地导体埋置部分在土壤中的距离不得低于三米;另外低压避雷器引下线必须通过单独的接地线和接地装置进行连接。
结束语:
总之,供配电的防雷接地系统非常复杂,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相关的电力部门应当依据各区域的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技术,不断的提升系统的防雷水平,保障整个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黄世和.35 kV输电线路及10 kV配电系统防雷技术应用浅析[J].机电信息,2013(6).
[2] 权继红,贺中桥.论配电网的防雷接地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3] 童凌.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4(4):89-90.
[关键词]供配电工程;防雷接地;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085-01
一 防雷接地的目的
雷电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景象,是有一定的预见性的。目前气象卫星的顺利升空使得雷电的发生预测变得更加的准确性,并且,掌握好了常规的避雷方法,就能有效的躲避雷电的破坏。在现实生活经验中,也是可以预测出雷电的发生,依据云的颜色以及厚度来预测雷电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在发生雷电前,应将所有的电闸断开,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雷击。另外,在建筑物里有很多的导体,以及很多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导体,这些导体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是有可能产生雷击现象的。而防雷接地便能有效的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 防雷接地的工作原理
防雷接地是依据雷击的产生原理而进行设计的,而防雷接地的主要原理就是将雷电的能量,通过人为的设计线路接入大地中,从而起到对电力设备以及建筑物保护的目的。自然界的水分蒸发进入大气中,当遇到大气中的冷空气,就会凝华形成冰晶,这样就形成积雨云,云层在随着大气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带上了电荷,这时大地和云层之间就产生了电荷感应,并会带上相反的电荷,这样就相当于一个电容器。当电荷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将大气层击穿,从而产生雷击现象。所以,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就设计出了防雷接地设备,通过利用金属导体来吸引雷电电流,然后在大地的内部提前的设置好接地的网络,在根据网络将电流导入大地,从而间接地降低雷电中的强大电流对建筑物的破坏。
三 供配电工程中常见的防雷问题
3.1供配电工程中的中性点问题
供配电工程中的中性点问题原因有:
(1)中性點放电过程中其间隙布置过程中存在误差,在供配电工程中性点放电间隙垂直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季节影响,如果安装季节为冬季,在恶劣气候影响下缝隙间容易出现冰溜,如果安装是夏季,雨水侵入空隙,可能会使空间间隙加大或发生误动作;
(2)在供配电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其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应有一点接地,如果连接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其设备可能处于失地运行状态。
3.2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问题
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问题主要原因有:
(1)供配电施工过程中,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施工任务,且地网测量中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使得供配电工程中的地网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造成潜在的供电系统隐患;
(2)扩建的地网和原接的地网连接可靠性差,接地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电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腐蚀现象或脱焊,使接地电阻发生变化,甚至超标。为了减少这类问题,使得一些供配电工程采取了另行敷设地网方式,这些供配电工程常以地形、地貌为依据,在原地网末端加打接地桩向外延伸,在接地桩延伸过程中,如果接地装置焊接处防腐处理不当,可能会加快焊接处腐蚀速度并使焊接点成为易断点,从而使地网质量得不到保证;
(3)主地网与避雷针地网的安全距离与实际标准不符,在供配电工程接地网施工中,部分施工作业人员为了快速、省时省力的完成施工任务,不按照标准规定随意开挖敷设,使得主接地网和避雷针网之间的距离出现偏差或出现相连接状况,使得电网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3供配电工程中的接地线问题
在供配电工程中出现接地线问题有两方面原因:
(1)接地引下线串联连接而引起的,在避雷器接地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为了方便将10kV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串联在一起,并通过单根引下线接到地网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节省了时间和减少了引下线的根数,但却使一个接地线串联了多个接地部分,遇到雷电时,较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避雷器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错误引起的,如果避雷器接地引下线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为同一接地引线时,与标准技术规范不相符且易出现问题。
3.4供配电工程中的构架问题
在供配电工程防雷接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杆塔构架接地,其主要取决于杆塔接地主线和避雷针构件引线方式。通常情况下,装设构架时,用扁钢进行接地,但在实际的构架接地过程汇总,就是通过水泥杆进行主筋接地,而这种构架接地方式的劣势是就是当有雷击大电流经过时,钢筋受热后,温度就会快速的上升,水泥在高温的环境影响下其强度会迅速的下降,甚至会发生倒杆现象,从而使供配电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
四 供配电工程防雷可行性措施
4.1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进行改造
中性点接地线若出现故障,就会使供电系统发生误动作或者是处于失地运行的状态。要想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就需要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进行相应的改造,把接地线改造成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相连接的地下引线,同时要保障每一根引线和热稳定的要求都是一致的,从而更好的对接地网进行检验和测试。另外,在扩建地网时,应当同原接地网不同点进行连接,从而有效的提高扩建地网的疏散能力。
4.2严格执行国家电力规程和电网规定
接地网不按照电力标准规范进行试验或检查,供配电工程中的小问题可能供电系统不断的运行演变成大的隐患。为了减少这类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须严格按照电力预防规程和国家电网的规定,定期不定期对地网进行开挖试验;
(2) 对于运行时限超过十年或腐蚀较为严重的接地电网,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开挖检验,并结合接地网开挖检查结果决定供配电系统是否持续运行;
(3)要对变电站避雷器保护距离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如果主变压器距离标准距离时,要在临近变压器两旁各设一组避雷器,并确保避雷器与变压器的之间的距离和二回应路尺寸大于一定的标准。
4.3完善审查和监理制度
供配电工程企业应当制定出严格的审查和监理制度。在供配电工程原料进入厂里时,应由专业的检查人员对构架材料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产品应当阻止在门外,在源头上把控好构架的质量。其次,监理应当不断的学习防雷接地新技术,掌握更多的防雷知识与技能,从而降低配电工程施工中的雷电问题。
4.4对供配电工程进行技术改造
在进行供配电工程的技术改造时,首先供配电标准技术的规范,规定地下的引线必须采用专门的敷设接地进行接地,并且不能用技术规范外的方式来进行接地。其次要严格根据低电压的保护技术进行,在进行避雷针以及配电装置进行改造时,一定要保障这两者带电部分能在空气中的长度不能大于五米,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埋置部分与配电装置构架接地导体埋置部分在土壤中的距离不得低于三米;另外低压避雷器引下线必须通过单独的接地线和接地装置进行连接。
结束语:
总之,供配电的防雷接地系统非常复杂,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相关的电力部门应当依据各区域的实际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技术,不断的提升系统的防雷水平,保障整个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黄世和.35 kV输电线路及10 kV配电系统防雷技术应用浅析[J].机电信息,2013(6).
[2] 权继红,贺中桥.论配电网的防雷接地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3] 童凌.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4(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