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平阴县地处鲁西南山区,作为山区镇的孝直镇孝直村是镇驻地村,全村1130户,3724人,200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70元。2D06年孝直村成立慈善工作站,设立了慈善互助基金(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慈善互助会为殷景玉书记为会长的法人单位,2007年11月在平阴县民政局进行了注册登记),经群众民主选举健全了组织网络,并划分了慈善小组,各小组选慈善小组长一名。村慈善工作站成立以来,年年组织发动村民及村办企业开展慈善募捐救助活动。截至到目前,已累计募集慈善互助基金102.97万元,提取利息10.9357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4人次,支付救助资金21.5478万元(其中基金利息支付7.4735万元,群众专项捐款14.0743万元)。慈善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全村的和谐发展,孝直村慈善工作站受到中华慈善总会和省、市慈善总会的表彰。殷景玉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村慈善工作站站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积极探索建立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孝直村建立的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可概括为四句话:捐款划转,逐年叠加,长期不动,定期提息。
捐款划转——就是在每年“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全村群众和各村办企业职工的捐款,不直接用于救助,而是划转为慈善互助基金。
逐年叠加——就是以2006年的捐款数为基数,以后每年组织一次捐款,每年叠加一次。当年捐款数加往年捐款累积数即为当前基金数额。
长期不动——就是将不断滚动发展的慈善互助基金当作基本金,长期不动。不管救助任务多重,都不动用慈善互助基金。
定期提息——就是将慈善互助基金贷给村内企业或村集体使用,按7%的年利率每年提取一次利息,用于对困难群众的慈善救助。
拓宽慈善募集新渠道
孝直村往年开展过一些临时性捐助活动,需要多少钱就组织群众捐多少钱,为解决一些村民遇到的临时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里没有救助资金的积累,慈善救助难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成立慈善工作站后,他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后认为,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们决定把募集慈善互助基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群众和企业踊跃为慈善互助基金捐款。捐赠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群众捐赠63万元,企业捐赠36万元,优秀党员、优秀青年、双十优(优秀五好家庭、优秀文明经商户)户捐赠3万余元。3年来,全村共募集慈善基金102.97万元。一个村三年就能募集上百万元慈善基金,是因为他们在募捐活动中坚持了以下三点。一是领导带头。每次捐款活动,村干部都率先垂范。如2007年5月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殷景玉和副书记王泽香、会计刘广胜各捐出1.2万元,其他4名村委会干部各捐出1万元。平时不管哪个村民小组为特困群众组织捐款,村干部也都一次不漏,捐款数额比普通群众高出一大截,每人每次都在200元以上,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二是实行激励机制。孝直村从1985年以来就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评比活动,村里设立五好家庭奖励基金,凡是被评为五好家庭的,既有精神奖,又有物质奖。2006年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村里又把捐赠慈善基金列为评选五好家庭的条件,捐多捐少能在评选五好家庭中得到回报。这种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捐款的积极性。三是群众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捐款积极性普遍提高。村里每年组织捐款活动,家家户户积极参与,人人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款队伍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儿童,还有拄着拐、摇着三轮车的残疾人,不少是一家三代都来捐款。多的捐赠上万元,少的也有几十元、上百元。大家认为,人的能力有大小,捐款数量有多少,但爱心无价。只要热心慈善事业,无私奉献了爱心,就是对和谐孝直建设作出了贡献,就值得尊重。
慈善资金运作阳光透明
孝直村慈善工作站坚持互助互救,叠加积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严格管理慈善互助基金,既算经济账,又算德政、民生、安全账,做到了村领导、捐款人和全体村民放心、满意。一是按会计规范列专户记账,收支明细,月结年报清楚;二是理事会集体讨论基金储存的办法和去向,讨论分红利息比例,实行担保,避免风险;三是基金投入本村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或村里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不管谁用,均按贷款处理,年利率按7%计算,一年一算账,年底还本付息,以保证基金叠加积累,逐年增值;四是实行阳光慈善,对基金的管理公开透明。村民、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出的每一笔钱和救助困难群众的每一笔钱,都利用村有线电视、《孝直村》报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评判。
国家领导人在今年的两会上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才能凝心聚力。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孝直村虽属平阴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也存在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突遭大病大灾的人等困难群体。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迈过工作、生活中的沟沟坎坎是村慈善工作站的职责和任务。孝直村年年坚持将提取的慈善基金利息,用于助老、助寡、助孤、助残、助医、助学、助困。如2008年,该村慈善工作站利用慈善基金利息和群众的定向捐款,救助大病患者5人,每人救助金额500元-3000元;救助生活困难户10人,每人救助金额100元-400元;帮助4户残疾人建房,救助金额66335元。孝直村实施慈善救助,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制度:救助对象写出申请,交慈善小组,慈善小组审议后交村慈善工作站。村慈善工作站召开会员代表会议,将救助对象的申请复印后发给每个会员代表,以此评定救助对象的救助金额。如果慈善工作站支付的救助金额不能满足困难户特别是遇到大病大灾的困难户需要时,各慈善小组再视情自行组织捐款。如2008年,各慈善小组为6名大病患者总共捐款41936元。其中最困难的一名大病患者得到10221元的慈善救助。最少的也获得5150元捐款。村慈善工作站成立3年来,共对34户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村民张恩明、张树才两户人家都是残疾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全村人都盖上了楼房,而他们两家一直居住在破旧的石头房里。对这两户居住条件差,又无资金修建房屋的村民,村慈善工作站组织村民捐款57065元,又从慈善基金利息中拿出37335元救助他们,加上其他渠道的支持,帮他们建起了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落户孝直村的孙宗梅开了一家馒头房,4年的时间摊上了3桩倒霉的事,第一年有一名雇工被机器咬了手,治疗费和误工费就赔偿3万元;第二年又一名雇工因精神不好喝了农药,虽经抢救脱险,但花去上万元抢救费;去年她本人不慎又被机器挤断了手指,治疗费用又花几万元。村慈善工作联络站见她困难重重,便救助了她2000元。她户口所在的第9慈善小组和她居住的第12慈善小组148户村民又为其捐款6435元,解决了孙宗梅的燃眉之急。所有被救助的困难户对慈善救助感恩不尽,纷纷写出感谢信、表扬信刊登到村报上,以此对村民们的善举表示谢意。孝直村村民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已做到经常化,2009年上半年全村村民自发捐款共计81690元。2010年夏“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表示要向遭受“莫拉克”台风重创的台湾灾民捐款。村慈善工作站顺应民意,于8月25日组织了捐款活动。殷景玉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每人捐出3000元。村民群众也都纷纷捐款,一天时间就捐出善款107300元。这笔钱现已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全部转交给了台湾灾区。
孝直村慈善事业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得益于他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该村在稳定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施工业立村、工业强村,先后兴办起汇九齿轮、汇九缸体、汇九衬套等15处企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多数群众生活富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乐善好施、热情奉献、崇尚文明的慈善精神,形成了人人可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他们决心继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成绩面前找差距,推动慈善工作再上新水平。
积极探索建立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孝直村建立的慈善互助基金新模式可概括为四句话:捐款划转,逐年叠加,长期不动,定期提息。
捐款划转——就是在每年“慈心一日捐”活动中,全村群众和各村办企业职工的捐款,不直接用于救助,而是划转为慈善互助基金。
逐年叠加——就是以2006年的捐款数为基数,以后每年组织一次捐款,每年叠加一次。当年捐款数加往年捐款累积数即为当前基金数额。
长期不动——就是将不断滚动发展的慈善互助基金当作基本金,长期不动。不管救助任务多重,都不动用慈善互助基金。
定期提息——就是将慈善互助基金贷给村内企业或村集体使用,按7%的年利率每年提取一次利息,用于对困难群众的慈善救助。
拓宽慈善募集新渠道
孝直村往年开展过一些临时性捐助活动,需要多少钱就组织群众捐多少钱,为解决一些村民遇到的临时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里没有救助资金的积累,慈善救助难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成立慈善工作站后,他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后认为,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们决定把募集慈善互助基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群众和企业踊跃为慈善互助基金捐款。捐赠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群众捐赠63万元,企业捐赠36万元,优秀党员、优秀青年、双十优(优秀五好家庭、优秀文明经商户)户捐赠3万余元。3年来,全村共募集慈善基金102.97万元。一个村三年就能募集上百万元慈善基金,是因为他们在募捐活动中坚持了以下三点。一是领导带头。每次捐款活动,村干部都率先垂范。如2007年5月的“慈心一日捐”活动中,殷景玉和副书记王泽香、会计刘广胜各捐出1.2万元,其他4名村委会干部各捐出1万元。平时不管哪个村民小组为特困群众组织捐款,村干部也都一次不漏,捐款数额比普通群众高出一大截,每人每次都在200元以上,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二是实行激励机制。孝直村从1985年以来就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评比活动,村里设立五好家庭奖励基金,凡是被评为五好家庭的,既有精神奖,又有物质奖。2006年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后,村里又把捐赠慈善基金列为评选五好家庭的条件,捐多捐少能在评选五好家庭中得到回报。这种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村民捐款的积极性。三是群众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捐款积极性普遍提高。村里每年组织捐款活动,家家户户积极参与,人人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款队伍中既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儿童,还有拄着拐、摇着三轮车的残疾人,不少是一家三代都来捐款。多的捐赠上万元,少的也有几十元、上百元。大家认为,人的能力有大小,捐款数量有多少,但爱心无价。只要热心慈善事业,无私奉献了爱心,就是对和谐孝直建设作出了贡献,就值得尊重。
慈善资金运作阳光透明
孝直村慈善工作站坚持互助互救,叠加积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严格管理慈善互助基金,既算经济账,又算德政、民生、安全账,做到了村领导、捐款人和全体村民放心、满意。一是按会计规范列专户记账,收支明细,月结年报清楚;二是理事会集体讨论基金储存的办法和去向,讨论分红利息比例,实行担保,避免风险;三是基金投入本村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或村里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不管谁用,均按贷款处理,年利率按7%计算,一年一算账,年底还本付息,以保证基金叠加积累,逐年增值;四是实行阳光慈善,对基金的管理公开透明。村民、企业、社会各界人士捐出的每一笔钱和救助困难群众的每一笔钱,都利用村有线电视、《孝直村》报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评判。
国家领导人在今年的两会上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才能凝心聚力。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孝直村虽属平阴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也存在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突遭大病大灾的人等困难群体。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迈过工作、生活中的沟沟坎坎是村慈善工作站的职责和任务。孝直村年年坚持将提取的慈善基金利息,用于助老、助寡、助孤、助残、助医、助学、助困。如2008年,该村慈善工作站利用慈善基金利息和群众的定向捐款,救助大病患者5人,每人救助金额500元-3000元;救助生活困难户10人,每人救助金额100元-400元;帮助4户残疾人建房,救助金额66335元。孝直村实施慈善救助,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制度:救助对象写出申请,交慈善小组,慈善小组审议后交村慈善工作站。村慈善工作站召开会员代表会议,将救助对象的申请复印后发给每个会员代表,以此评定救助对象的救助金额。如果慈善工作站支付的救助金额不能满足困难户特别是遇到大病大灾的困难户需要时,各慈善小组再视情自行组织捐款。如2008年,各慈善小组为6名大病患者总共捐款41936元。其中最困难的一名大病患者得到10221元的慈善救助。最少的也获得5150元捐款。村慈善工作站成立3年来,共对34户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村民张恩明、张树才两户人家都是残疾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全村人都盖上了楼房,而他们两家一直居住在破旧的石头房里。对这两户居住条件差,又无资金修建房屋的村民,村慈善工作站组织村民捐款57065元,又从慈善基金利息中拿出37335元救助他们,加上其他渠道的支持,帮他们建起了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落户孝直村的孙宗梅开了一家馒头房,4年的时间摊上了3桩倒霉的事,第一年有一名雇工被机器咬了手,治疗费和误工费就赔偿3万元;第二年又一名雇工因精神不好喝了农药,虽经抢救脱险,但花去上万元抢救费;去年她本人不慎又被机器挤断了手指,治疗费用又花几万元。村慈善工作联络站见她困难重重,便救助了她2000元。她户口所在的第9慈善小组和她居住的第12慈善小组148户村民又为其捐款6435元,解决了孙宗梅的燃眉之急。所有被救助的困难户对慈善救助感恩不尽,纷纷写出感谢信、表扬信刊登到村报上,以此对村民们的善举表示谢意。孝直村村民为慈善公益事业捐款已做到经常化,2009年上半年全村村民自发捐款共计81690元。2010年夏“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表示要向遭受“莫拉克”台风重创的台湾灾民捐款。村慈善工作站顺应民意,于8月25日组织了捐款活动。殷景玉和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每人捐出3000元。村民群众也都纷纷捐款,一天时间就捐出善款107300元。这笔钱现已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全部转交给了台湾灾区。
孝直村慈善事业之所以发展得好,主要得益于他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建设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该村在稳定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施工业立村、工业强村,先后兴办起汇九齿轮、汇九缸体、汇九衬套等15处企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多数群众生活富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乐善好施、热情奉献、崇尚文明的慈善精神,形成了人人可慈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他们决心继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成绩面前找差距,推动慈善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