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和“至”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这使得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混淆了这两个字。其实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
  “致”和“至”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致:送诣也。从又从至,陟利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脂利切”。由此可见,“致”,是“到达、达到”的意思,它注重的仅仅是结果,而“至”由“鸟飞从高下至地”引申为“到”,它更看重过程。这样,“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致”可以解释为“到达”,“绝”可以解释为“渡过”,这两个比喻是说明君子“善假于物也”,即善于借助客观条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道理的,只要“假舆马”“假舟楫”就能达到“致千里”“绝江河”的结果,至于如何“致千里”“绝江河”则另当别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的“至”是“到”的意思,“成”是“形成”的意思。就是说,只有一步一步地行走才能到达千里之外,只有汇集小流才能形成江海。人,只有日积月累地学习,才能成为君子。这两个比喻句是论证学习要注重积累这个论点的,“至”更注重过程,积累本身看重的也是过程。
  现代汉语中的“致”和“至”也具有类似的意思。例如“致富”和“学以致用”中的“致”就是“达到”的意思,看重结果;“至今”和“自始至终”中的“至”是“到”,更看重过程。
  
  (王金波,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一、字母词的界定    关于怎样界定字母词,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不相同。  刘涌泉(1994) 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 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 前者如B超、卡拉OK; 后者如CD、UFO。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2002年他发展了这一定义,在《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一文中把“字母词”叫作“汉语字母词”。认为字母词指的就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
新蔡县位于驻马店地区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两省四市六县交界处,下辖23个乡镇,365个行政村,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人口102万。春秋时期,蔡平侯依附楚国,建都于此,故新蔡方言在保留中原官话特点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了江淮官话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它在语音上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些语音的演变,古音的保留更符合语言演变的规律,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新蔡方言的一些特点作出说明。  普通话是中国各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硅( PPOSS),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和铜离子( Cu2+)的固 定,最终得到功能化介孔硅材料(PPOSS- IDA- Cu2 +),然后利用PPOSS- IDA- Cu2+中的C
建立了电场促进下的单滴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尿中6种苯丙胺类兴奋剂(ATSs)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影响萃取效率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二氯甲烷萃取溶剂2μL、萃
摘要:“生猛”一词在当今的语言活动中产生了新的用法和新的意义,这种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生猛 词义 原因    “生猛”一词,早已有之。《新华字典》解释:生猛,活蹦乱跳的,如“生猛海鲜”。但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使“生猛”不再仅仅表示原来的意义了,它已经承载了如下新意义:     一、形容新生事物汹涌猛烈的来势    (1)赶着年末上市的新车型多达近十款,而且大多是细
病历摘要病例1:患者贾XX,男,22岁,学生。主因“发现HBsAg(+)16年,反复乏力、纳差8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16年前体检发现HBsAg(+),无不适,肝功能正常,未系统诊治。8年前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今存130余篇,其中文13篇,诗120余首。《陶渊明全集》(以下简称《陶》)①包括四卷诗、三卷文,共81篇。其中“重言”即词的重叠共90个(不计重复出现的次数)。如《停云并序》:“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时运并序》:“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前修时贤已有论述,如柳士镇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②中讲到:“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