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高新科学技术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我国高等学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向管理要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势十分紧迫。高校在抓教学科研,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学术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对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误区一: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主要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现代教育管理干部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除了现代教育管理的能力外,还应具有教育科研能力,但很多干部没有认清高校管理干部工作的特殊性,深陷事务性工作无法自拔,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做教育研究。误区二:学术精而管理精。高校管理干部不少是来自教师和科研人员,诚然,很多同志教学科研都十分有造诣,管理上也自有一套。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既要潜心研究,又要应付繁忙高校管理工作,往往难以鱼与熊掌兼得。对干部的任用往往还是行政调控,不少老师踏上管理岗位后因缺少高校管理专业知识,一边要顾及专业发展一边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转型以应付面临的新工作。误区三:管理干部就是万金油,什么人都可以做管理干部。
  2.管理方式滞后。高等学校作为实施现代高等教育的社会机构,其主要的管理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准和认识能力,唯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和协调他们的行为与行动,才能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但是,我们对于干部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程度不高,引进人才重点考察的还是学历,入校后对于如何选拔、任用、评价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未能激发出干部的潜在素质,还没能构建起“人尽其材、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
  3.管理干部培养缺乏。干部培养是干部素质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必须对现任管理干部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相对而言,高校对于教学人员的培养、专业人员的培养相当重视,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学习就少之又少了。诚然,管理干部应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是系统的培训能使之更快成长。
  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树立管理干部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工作热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自觉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人事管理方面的科学理论和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要有目的地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对本职工作的价值认识深刻,看得到自己工作的成效,自觉地适应新形势下所需要的新的管理工作职能。有了使命感、责任感的干部才能增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才能自觉竭诚为教职工服务。这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基础。高校领导和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要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要树立建设两支队伍的理念,形成教师和管理干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氛围,要让管理干部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唤起信念和进取的热情。
  2.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是加强基本理论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高校历来是社会政治活动动向的晴雨表,社会思潮的集散地,一些社会思潮往往首先由青年学生付诸行动。要按照头脑清醒、冷静观察、掌握动态、心中有数、审时度势、慎重处理的原则,提高复杂情况下处理好思想政治领域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素质。三是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3.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和考评机制。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决定干部素质高低的前提条件。高校管理干部都在不同的管理服务岗位任职,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程序办事,把好选人关、用人关。近年来高校对部分校领导、处级、科级等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就是不错的尝试。教职员工既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竞争到管理岗位,用人部门也能拓宽用人视野,通过面试、考核等遴选机制使合适的人选脱颖而出。对于干部的考核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校必须坚持以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和尺度,同时还应注意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应加强干部公开述职工作,把群众评议作为干部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考核的实效性。
  4.创新培训规划,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高校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管理干部培养的方式,在做好国家干部行政学院、省(市、区)党校等选送外出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校内培训机制。党委组织部要按照党委的要求,认真做干部培训组织协调工作,协助基层单位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提供学习资料,及时进行学习指导,不断加强干部知识的补充和拓展,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中层管理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强化培训的同时兼顾自学,注重将干部培训向计划外、课外的延伸。通过建立协调管理、分级分类、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培训体系,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年龄结构合理的管理干部队伍。
  总而言之,高校对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不够,投入不足,规划不全,明显滞后于社会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目前,十七大及2008年“两会”都明确了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高校已经进入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应加强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陈国湘:右江民族医学院
  佟梦玮:唐山学院人事处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授课、抽查、考核、发放问卷等方式,加深护士对护患沟通重要性及护患纠纷相关概念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准、应对技巧及操作技能,和谐护患关系.结果通过学习,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投诉.结论护理纠纷的减少依赖于对纠纷原因的查找和及时堵塞漏洞。
针对机械专业基础课《液压传动技术》的授课特点,本人利用FluidSIM—H仿真软件设计仿真实验项目,开展仿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 本文阐述了根据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来谈提高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学生兴趣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及电子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常用数字逻辑器件的原理、结构、应用,数字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基本原理和实际电路并重的课程。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
描述    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是指在会话过程中,当出现理解障碍时,会话双方通常使用意义协商手段,从而使讲话人对先前的话语进行调整修正,使得不理解的话语为听者理解。研究表明,意义协商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还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出,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形式,并注意到中介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二语习得。为了消除理解障碍,完成任务,交流双方要经过一系列
期刊
合理的城镇体系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保障.本文在对辽宁省城镇体系现状以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辽宁省合理城镇体系的初步设想.
目的探讨比卡鲁胺(BIC)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PTX)对雄激素受体(AR)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观察不同浓度的BIC(0.1、1
本文探讨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采用文史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等手段,不断促进高职院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以Robert.B Denhardt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建立服务型教育行政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