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高等学校继合并办学后,又纷纷建设新校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由于学校扩张的速度快,配置设备的时间紧,任务量大,导致从配置到使用管理均不同程度出现一定问题。笔者就从实际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一、设备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平衡
(1)新旧配置不均衡。大部分高校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对老校区土地进行置换,原来的教学仪器设备迁到新校区,很多仪器设备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或功能、精度降低,导致部分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降低或者无法使用。由于高校受资金制约,不可能将这部分设备全部报废处置后更新,使该部分资产只是在学校账面上充数,没有太大使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
(2)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不均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新专业如雨后春笋。很多新专业从招生后才开始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由于资金使用的限制,不可能一步到位配齐,很多学生是在东拼西凑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业的。另外,一些得不到专项资金和经费的专业,只能勉强度日。但是,那些有一定基础,又获得了不菲经费的专业,资产的配置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2.重复购置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同时为了适应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大量新专业。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数量、规格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购置新设备时,没有对教学系部提出的购置计划与学校原有设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再加上教学系部在提交购置计划时存在求全、攀高等因素,造成教学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另外,一些教学系部获得允许使用资金后,由于对设备补充计划制定的比较仓促,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和长远考虑,急于将这部分钱花掉,采购计划不成熟,导致设备重复采购和采购后使用率达不到预期效果。
3.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调配使用的机制
高校中各学院、系部各自为政,把教学资源当作私有财产,闲置设备和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也不允许其他教学部门使用,学校缺少统一管理和调配资产的机构和机制,教学设备整体使用效率不高。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非常紧张,很多急需补充和更新的设备难以及时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从全校来看,学校中存在大量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设备,难以发挥这些设备的效能,并且较普遍存在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
4.缺少规范的管理队伍,专业水平亟待规范
高等学校中的资产管理处或设备处,旨在将学校的教学资源纳入统一管理范围,规范管理学校的国有资产,但是资产处或设备处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从财务分流和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或教学部门调整的,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难以真正实现规范管理。另外,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对软件管理和数据管理的需求也明显提高,该方面专业水平也不容乐观。
二、解决办法
1.解决配置不平衡和重复购置问题
对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进行重新分类,按照设备的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通用设备、部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三类,由学校资产、教务、财务、纪检等部门成立教学设备调配小组,一方面对教学资源实现统筹调拨,另一方面减少或避免重复购置。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学院与其他高校在设备配置、管理方面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对所有教学仪器设备逐步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了全校统一调剂调拨的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了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通过推行大资产的理念,实现了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2.建立学校各教学部门发展信息库,各教学机构按照发展规划将采购计划进行排队
充分利用学校财经委员会的职责,根据学校设备购置资金的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设备构建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充分听取采购单位需求的同时,对校内相关设备根据专业需求进行统筹安排,能够通过内部调剂解决的,不予同意购置。对确需购置的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对其采购目录进行审核,将盲目攀高,追求档次的采购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既保证所采购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保持一定的发展空间,又避免因采购标准攀高而造成资金浪费。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在现有资产管理人员中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议在部分高校开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专业,为学校培养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一、设备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平衡
(1)新旧配置不均衡。大部分高校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对老校区土地进行置换,原来的教学仪器设备迁到新校区,很多仪器设备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或功能、精度降低,导致部分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降低或者无法使用。由于高校受资金制约,不可能将这部分设备全部报废处置后更新,使该部分资产只是在学校账面上充数,没有太大使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
(2)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配置不均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新专业如雨后春笋。很多新专业从招生后才开始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由于资金使用的限制,不可能一步到位配齐,很多学生是在东拼西凑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业的。另外,一些得不到专项资金和经费的专业,只能勉强度日。但是,那些有一定基础,又获得了不菲经费的专业,资产的配置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2.重复购置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同时为了适应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大量新专业。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数量、规格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购置新设备时,没有对教学系部提出的购置计划与学校原有设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再加上教学系部在提交购置计划时存在求全、攀高等因素,造成教学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另外,一些教学系部获得允许使用资金后,由于对设备补充计划制定的比较仓促,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和长远考虑,急于将这部分钱花掉,采购计划不成熟,导致设备重复采购和采购后使用率达不到预期效果。
3.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调配使用的机制
高校中各学院、系部各自为政,把教学资源当作私有财产,闲置设备和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也不允许其他教学部门使用,学校缺少统一管理和调配资产的机构和机制,教学设备整体使用效率不高。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设备购置经费非常紧张,很多急需补充和更新的设备难以及时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从全校来看,学校中存在大量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设备,难以发挥这些设备的效能,并且较普遍存在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资金的浪费。
4.缺少规范的管理队伍,专业水平亟待规范
高等学校中的资产管理处或设备处,旨在将学校的教学资源纳入统一管理范围,规范管理学校的国有资产,但是资产处或设备处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从财务分流和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或教学部门调整的,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难以真正实现规范管理。另外,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对软件管理和数据管理的需求也明显提高,该方面专业水平也不容乐观。
二、解决办法
1.解决配置不平衡和重复购置问题
对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进行重新分类,按照设备的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通用设备、部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三类,由学校资产、教务、财务、纪检等部门成立教学设备调配小组,一方面对教学资源实现统筹调拨,另一方面减少或避免重复购置。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学院与其他高校在设备配置、管理方面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对所有教学仪器设备逐步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了全校统一调剂调拨的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了现有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通过推行大资产的理念,实现了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2.建立学校各教学部门发展信息库,各教学机构按照发展规划将采购计划进行排队
充分利用学校财经委员会的职责,根据学校设备购置资金的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设备构建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在充分听取采购单位需求的同时,对校内相关设备根据专业需求进行统筹安排,能够通过内部调剂解决的,不予同意购置。对确需购置的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对其采购目录进行审核,将盲目攀高,追求档次的采购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既保证所采购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保持一定的发展空间,又避免因采购标准攀高而造成资金浪费。
3.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在现有资产管理人员中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议在部分高校开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专业,为学校培养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