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医科人才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和未来医学发展的新需求。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时代更加凸显新医科人才紧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为医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医科人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加强高校管理、提升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构建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新医科人才。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南华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AI医疗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和思考”(2020YB-XJG102); 2020年度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医院数字化心导管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0YJG-YB06);2020年度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医科背景下核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2020YJ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医科人才是新时代医学教育和未来医学发展的新需求。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时代更加凸显新医科人才紧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为医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医科人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加强高校管理、提升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构建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新医科人才。
其他文献
<正>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重要机遇与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内容、手段。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根本特点是传播的时效便捷性、传播的互动共享性和参与者年轻化。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当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通过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借助QQ群、微博、党建微信公众号、网络党建平台等形式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及时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实现传统医学教育向以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对于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纳米医学作为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前沿,具有典型的医工融合特点。文章以山西医科大学纳米医学课程建设为例,探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项目驱动教学为手段,运用TBL教学法实施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并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对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的纳米医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二十四诗品》是我国古代美学领域的一座丰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我们从德育角度重新审视《二十四诗品》,会发现其在美学与诗意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主要包括自强不息的奋斗观、淡泊宁静的审美观、超心炼冶的学习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等。《二十四诗品》因其形神兼备、便于背诵、与很多诗歌形成印证,以及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初中德育的素材。本文在挖掘其德育价值的基础上,探讨
<正>说到陕西饮食,除了牛羊肉泡馍就是凉皮、肉夹馍,这是陕西人的骄傲,也是国人对陕西饮食的基本认知。2021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6集纪录片《千年陕菜》,第一次全景式地绘制了陕西境内三个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陕菜餐饮文化版图,全面展示了陕菜食材的丰富性、烹饪技巧的复杂性、味型的多样性和菜品的绚烂多彩。但《千年陕菜》并没有回答人们的疑问:陕菜从哪里来,
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浪潮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新医科为背景,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正>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所高质量园所离不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园所文化是一个幼儿园的内核,它是孩子的精神场域,是幼儿园长期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价值观、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顶层设计——内涵是园所文化建设的灵魂。在这个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让园所文化脱颖而出,抓住内涵的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幼儿园可从当地发展历史、人物事迹等着手,深度挖掘其精神价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