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速写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时写过关于外婆的作文,老父看过后曾酸酸地说,干吗不写写你奶奶,年轻守寡,一生坎坷要强,又勤劳又爱干净。我也说不清,跟外婆相处总共不过半年,但还是常想起她,尽管她一生顺风顺水,多嘴又好吃,非常不勤劳……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是外婆生了我妈,我妈生了我,我也做了妈,从母体里一代代传递的感情份量,终于重过了那粒投怀的精子。
  第一次“见到”外婆是我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待产,外婆特地从上海赶来伺候女儿。我以8斤半的庞大身躯顺利出世,外婆功不可没。奶奶得知又添了个孙女,伤心得跑到河边哭了一场。外婆不管那套,掐指算了一下时辰,乐呵呵地说,这小囡肯定是个巧姑娘。这是我得到的最早的赏识教育。
  初生婴儿是看不到东西的,所以这些都是多年后外婆告诉我的。尽管姨妈们都说外婆老糊涂了,但我相信她说的都是真的。
  第二次见到外婆时我已经5岁了。对外婆倒没什么印象,只觉得上海很大、楼房很高。外婆家很小,我睡了一个暑假地铺,她妈妈带大的。年轻时她喜欢看小说,落下一个高度近视,看人几乎要贴到人的脸上,后半生就这么在混沌中度过。那年暑假我闲着无事,便将收集的一套三国人物火花一个个临摹下来,然后乐颠颠地送到我唯一的观众手里。外婆总将脸近近地贴着画儿,上上下下仔细地看,不停地夸,并且还能一口说出谁是圆脸的张飞,谁是长髯的关羽,以致我的虚荣心节节上升,彼此感情因此却始终没喊过一声“婆婆”,我不知道是该用徐州话还是上海话说这两个字。在家里,爸说盐城话,妈说扬州话,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我很晚才会说话。外婆并不在意,每天楼上楼下踮着脚忙着为“小哑巴”买豆浆油条奶油棒冰。
  那时候外婆还很健朗,住四楼,从不坐电梯,大概也有80岁了吧。
  第三次见到外婆我已经上初三了。姨妈发电报说,外婆要来徐州住一阵子。上海住房紧张,表姐在家结婚生女,外婆只好远走他乡,为第四代腾空。那时候外婆已91岁了。
  外婆没有儿子,住在女儿家,到底让她有些底气不足。听说她在上海就常常抱怨:我是个没有家的人呐。这话常惹姨妈们不高兴:哪里没有家,这不是你的家吗,哪个对你不孝敬呢?人老了就像孩子,听了责备的话,外婆嘴上还得再咕哝几句,不过,没有人耐心听她说的。
  外婆刚来时,整日坐在自己的小床边,尽管到了女儿家,仍很羞涩拘谨。她腿脚不灵便了,弓着腰,一点点挪步,从饭桌到小床,一日往复数次。外婆久居南方深宅,皮肤白皙,但已很松弛,配上一头黑发,乍一看,倒让我有点怕。
  她床头的瓶瓶罐罐里全是好吃的,都是她拿钱让我们替她买的。开始时,家里人觉得别扭,一家人钱来钱去的,但外婆却丁是丁卯是卯。现在想来,容貌、财富、健康,外婆什么都没有了,剩下的,唯有这么一点尊严。她守着床头那一堆松软甜腻的零食,嘴不停地嚅动着打发漫长的时光,间或嘟嘟囔囔地不知说些什么。她已习惯于说话没有听众,习惯于不被人重视。
  外婆原先住扬州,读过私塾,不大会做家务,四个女儿都是融洽了许多。
  暑假过后,我要到南京上学了。那年中考我是全市前十名,却上了所中专。捧着这块鸡肋,踏入了人生中第一个痛苦的选择。外婆也忧郁得很,我不在家,她将重回寂寞。
  外婆说,你放假回来就看不到我了。我说,哪能呢,等我回来,给你带大三元的梅花糕。她开心得堆出一脸菊花纹,双手合十:谢谢侬谢谢侬。
  她拿出钱让姐姐给我买了四个松花蛋,盯着我一瓣瓣蘸醋吃下。其实,外婆根本看不清我,我第二次见她时,她的眼睛就看不大清楚了。她用最爱吃的食品为我送行,她心里才会舒服。说实在的,四个松花蛋吃下去,挺噎人的,但我并没有因此“吃伤”,以后每逢去饭店,必点松花蛋,必想起外婆。
  临别,外婆悄悄塞给我100块钱,说留给我结婚用。刚巧我在南京要把这笔钱挪作他用时,家里来信说,外婆不想死在徐州麻烦我们,执意要回上海。按说,我们家住房条件要比姨妈家好得多,但妈是外婆的小女儿,19岁离家到苏北上大学、教书,“文革”中受批斗,外婆总觉得心有亏欠。她对妈说,你不知道家里死个人有多麻烦,你会害怕的。
  外公先外婆而去已有半个世纪了吧,外婆的女婿我的姨父也在她之前去世,还有她的外孙女我的表姐及表姐夫,在一大间房子里和外婆“争地盘”多年,好不容易在上海分到一小套房子,不到一年,两人却双双离世,留下了一个名字里有个字和外婆相重的女儿。据说起名的时候,外婆因重外孙女没避她的讳,气得一天没吃饭。
  生老病死,像投水的石子,激起一阵水花,很快平静。日子一天天过,小小辈们忙着上学,小辈们忙着工作,姨妈们都已退休,各有各的乐子,只有外婆闲着,坐在家中看人影穿梭,等着吃饭,等着洗脚,然后摸索到那张早收晚铺的小床上,挨日子。
  半年后,我在南京收到家信:外婆在上海去世了。好像也没有人流泪。就像早该发生的一件事,再自然不过。
  去年到杭州学习,特地一个人去了绍兴,那是外婆的娘家。临行前找出了小时候的速写本,翻过一张张三国人物,最后一页便是外婆。虽然笔法稚嫩,却也神似。带着这张笑盈盈的画像,坐在咸亨酒店喝酒,看往来行人,不知哪一位是外婆的故人。
其他文献
按照目前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实力,要真正把农村退休制度建立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其却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只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更多探索,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而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是最根本的举措。因为一旦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壮大了,手中能够掌握一部分财力,就不僅能够帮助农民,特别是困难农民,更能够鼓励、引导农民一起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方面的保障基金,从而为真正建立农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王汎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2月出版  王汎森教授的作品素来不限于某个具体而微的题目,往往在研究方法上颇具开创性和启发性,令人视野开阔,有“拨云见日”之感。本书中,他提倡“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扩大了思想史研究的视野,并以对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自我”等议题的细腻探討,展现了这样一种新的进路如何得以运用。
2005年的世界电影可谓“李安年”:一部成本只有1400万美元的独立制片作品《断背山》继威尼斯电影节夺得金狮奖后,又摘取金球奖4项大奖,在第3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并最终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项提名领跑本年度奥斯卡,李安本人此间又获得美国独立制片协会(IFP)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这是首位亚裔导演获得这两个奖项。与此同时,《断背山》的北美票房目前已直
卢安克走在南方青黄错落的稻田问,阴天午后的浑浊阳光漫过山梁上的茂密树林,洒在他留有泥渍的宽大T恤上。这个穿着廉价迷彩裤、踏着劣质塑料凉鞋、钥匙用白色尼龙绳串在腰间的瘦弱德国人,从背后看去,仿佛是中国僻远山村里赶圩归来的农民。  这是2007年9月5日,在广西东兰县一所山村小学义务当教师的德国人卢安克,走了三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到乡里能上网的地方下载了一个程序,再步行回学校。他所在小学的电脑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或是被逼,或是自愿地将自己的皇位交出。历史上,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行为叫禅位。那么,禅位的皇帝最后的下场都怎么样了?安度晚年  据《史记》记载,帝尧认为舜比自己的儿子丹朱贤能,就“令舜摄行天子之政”,把帝位禅让给了他。而舜年老之后,“荐禹于天”,又把帝位禅给了禹。  与尧、舜的主动禅位不同: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交出皇位,汉朝灭亡,曹魏成立。 
根据八卦杂志的总结,结婚、分手、生孩子是读者心目中“最重大的事件”  有些新闻是明星和狗仔队共同做出来的。比如有个二流的女明星,她要去加拿大会情人,临走之前主动给公司高层打电话,通报自己的行踪,然后就有大批的记者跑到加拿大去,她就会故意把窗帘拉开,在窗前和情人拥抱,让下面的记者拍。这样说不定她就可以上杂志封面了。有些女明星,故意在换衣服时,打开半扇门给狗仔队拍,若隐若现。    “还能在哪儿呢!”
都说素质教育好,咱不知道,既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但受应试教育之苦多年,那却是罄竹难书。这不,咱已是考试恐惧症深度患者。  发现这个,是因为这两天学车考交规。本来考交规很简单,只要不是十二分弱智,都能通过——这道理咱知道。但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折磨了我好几天,考前一晚竟至严重失眠。  这是有病根的。上学读书十几年我被考糊考焦了。学习从来不突出(如果不是不好的话),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俺就是放学后被
李宇春 2005年的激情、偏执与怪诞    李宇春,2005年中国最火爆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  一整个夏天,人们都在讨论,为什么超女这么紅,李宇春这么红。人们试图通过了解这其中的原委,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和群众趣味。不管原因如何,李宇春都是2005年最响亮的那个名字。虽然这个名字,越来越像一副鲜花盔甲,包裹着那个具体的21岁女孩,成为一个卸不掉的身份,拥有匪夷所思的魔力。  她的成名之
“图瓦人家访”——在新疆喀纳斯图瓦村民在自家门口挂了一块巨大的木牌,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旅馆、饭馆和商店。图瓦人在这儿有近三千人,死亡率却高,原因是酗酒导致冻死或斗殴而死。但冬天的严寒是否就足以解释一个民族的非正常死亡率?带我在禾木大草原上骑马的初二小姑娘一会儿哼着图瓦民歌,一会儿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想起图瓦传奇歌手香寇(Sainkho Nmntchylak)自配诗和画的新专辑《
1996  周星驰  搞笑颠覆庄严    1984年以“跑龙套”身份踏足影视圈的周星驰,后来赚进过亿身家,被尊为一代“喜剧之王”。他将最难以启齿的、最庄严的、最不可侵犯的事以最轻松家常的方式表现出来,幽默之外,又有悲剧气质,带点酸楚。这似乎是只从属于周星驰的桥段,忍辱,妥协,偷生,却从不肯轻易放弃梦想。他的电影,在玩世不恭和调侃中,宣泄化解了年轻人的逆反激情,于是,他成了后现代的解构高手,成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