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探讨爱的力量,鼓励也是爱的一种,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鼓励的方式技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和同行共同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爱;新课标;鼓励;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但是,它的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用一个小星星或者一个卡通娃娃的鼓励,并且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他是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一、鼓励的作用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也说明在,教师的鼓励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鼓励能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位学生的提高搭建一个快乐的舞台。
在大力提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大胆鼓励,鼓励“大胆”,唯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展,认识了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就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鼓励,可以使优秀的学生卓越,一般学生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使所谓的“差生”尽自己所能,将来有所作为。
(2)鼓励是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金钥匙。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慰、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滿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要鼓励学生提问,问的越多,钻的越深刻,理解的也就越透彻。
(3)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诸方面的健康发展的渗透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中肯的鼓励语句,学生说不清会读多少遍,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励,化为学习的动力。我总是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发现我在学生试卷上的鼓励性批语被糊在笔记本上,像是要保存,一些甚至抄在笔记本封面上作为激励,每每这时自己也感觉温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幸福,还有同学会加一张张纸条对话,有些学生还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鼓励别人,“你能行,我看好你”、“你一定会坚持到底”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是一种对内因施加催化作用以改变学生的外在表现状态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以波动的、快速前进的方式发展。认识了这一点,我们为人师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鼓励的方式
鼓励的作用,大学心理学就学过“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然而,即使如此,教学5年的实践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鼓励不是简单的说好话,需要做到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1)多用鼓励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以达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如在教学中可用“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出来”,“你能更完整地复述一遍吗?”……通过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妙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与口头语相比,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会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正如有的学生常犯错误,自尊心又很强,如果老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可能很快地振作精神,从头做起,如果教师用轻视的眼光看他,他就有可能沉沦颓废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若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或建议学生跟着一起答,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更大的成功。
(3)物质鼓励。对个别问题或在课堂活动中表现非常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他们小组表格上粘上一个象征性的星星。我们也可以拿一些糖果作为奖励。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这些看似幼稚的鼓励其实效果很好。
(4)连续累积积分式。就是说以个人为单位,对于课堂,作业等各方面表现好的累积加分,累积的成绩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在期末时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这就给学生一个长远的希望,同时也要求他们平时付出努力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结束语
自从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行为也有所改进。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老师们也意识到应发挥鼓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于是诸如:“你们听得很仔细”、“还有没有人说得比他好”、“有没有不同意见”、“勇敢点,说错了没有关系”之类的鼓励性语言就成了课改教师的口头禅。因此难免会有一些不当和应该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爱;新课标;鼓励;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性评价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往往就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肩,但是,它的力量丝毫不逊色于用一个小星星或者一个卡通娃娃的鼓励,并且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鼓励性评价是用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他是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
一、鼓励的作用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也说明在,教师的鼓励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鼓励能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位学生的提高搭建一个快乐的舞台。
在大力提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大胆鼓励,鼓励“大胆”,唯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展,认识了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就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鼓励,可以使优秀的学生卓越,一般学生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班里的优秀学生,使所谓的“差生”尽自己所能,将来有所作为。
(2)鼓励是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金钥匙。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慰、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滿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要鼓励学生提问,问的越多,钻的越深刻,理解的也就越透彻。
(3)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诸方面的健康发展的渗透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中肯的鼓励语句,学生说不清会读多少遍,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励,化为学习的动力。我总是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发现我在学生试卷上的鼓励性批语被糊在笔记本上,像是要保存,一些甚至抄在笔记本封面上作为激励,每每这时自己也感觉温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幸福,还有同学会加一张张纸条对话,有些学生还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鼓励别人,“你能行,我看好你”、“你一定会坚持到底”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是一种对内因施加催化作用以改变学生的外在表现状态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状态以波动的、快速前进的方式发展。认识了这一点,我们为人师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鼓励的方式
鼓励的作用,大学心理学就学过“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然而,即使如此,教学5年的实践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鼓励不是简单的说好话,需要做到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1)多用鼓励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以达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如在教学中可用“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出来”,“你能更完整地复述一遍吗?”……通过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妙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与口头语相比,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会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正如有的学生常犯错误,自尊心又很强,如果老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他可能很快地振作精神,从头做起,如果教师用轻视的眼光看他,他就有可能沉沦颓废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中,可以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多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若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或建议学生跟着一起答,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教师应避免老是板着脸,瞪着眼动辄就训斥的做法,力争让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更大的成功。
(3)物质鼓励。对个别问题或在课堂活动中表现非常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他们小组表格上粘上一个象征性的星星。我们也可以拿一些糖果作为奖励。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这些看似幼稚的鼓励其实效果很好。
(4)连续累积积分式。就是说以个人为单位,对于课堂,作业等各方面表现好的累积加分,累积的成绩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在期末时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这就给学生一个长远的希望,同时也要求他们平时付出努力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结束语
自从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行为也有所改进。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老师们也意识到应发挥鼓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于是诸如:“你们听得很仔细”、“还有没有人说得比他好”、“有没有不同意见”、“勇敢点,说错了没有关系”之类的鼓励性语言就成了课改教师的口头禅。因此难免会有一些不当和应该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