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原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来源 :动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是揭示潜在信号转导通路和新型药物靶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同源蛋白映射的方法构建了牛支原体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所构建的互作网络包含138个蛋白和693个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蛋白的互作频率分析,确定了在牛支原体中互作频率最高的20个蛋白,这些蛋白主要与转录、翻译、分子伴侣等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伴侣蛋白 DnaK 和 ClpB 发生互作的频率较高,能与核糖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多种功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提示,若 DnaK 和 ClpB 的功能受到抑制,将会对牛支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碱处理甘蔗渣为原料,比较里氏木霉( Trichoderma reesei CICC40359) 和斜卧青霉( PeniciUium decumbensLSM-1) 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及转化乙醇效果,研究发酵过程菌体生长、产酶产
研究了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体系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XRD分析和长余辉发光性能表明:改变Al2O3/SrO比率可以获得长余辉发光性能较好
在4℃避光条件下,将藻蓝蛋白(简称PC)与AgNO3作用,通过UV,FS,FTIR等谱学方法研究了PC与Ag(工)原位还原与纳米Ag(0)粒子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PC在615 nm的特征吸收峰强度
几十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始终以梯田建设为龙头,20世纪90年代末"水保立区"战略的确立大规模推进了梯田化进程,跨入21世纪后兴修梯田更上升为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掀起了"贷款修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两系杂交稻"广两优7203"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引物进行了筛选,对种子纯度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24对SSR引物中有1对引物(RM224)在广两优7203及其双亲之
通过对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井窖式移栽、常规膜上移栽方式的研究,探讨了江西适宜的移栽方式.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能够明显地提高烟叶产量,其产量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膜上移栽和膜
根据对国内电镀工业园的走访调查,从废水处理设施的营运模式(间断运营与连续运营)、工艺选择(包括化学法、化学法+生物法、化学法+膜处理系统+生物法、树脂交换+膜处理系统+生物法)、废
针对江西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栽培现状,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该区域应用的双季稻田谷林套播油菜3控2防1简化栽培技术,即控制油-稻共生期、控制机收水稻留茬高度
溢油种类主要包括船舶燃料油和原油,二者性质的差异决定了鉴别方法也相应不同,寻求适合于船舶溢油的鉴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柱色谱层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前处理的基础
为了获得较高的病毒滴度,降低疫苗成本,选用4种刺激剂:二磷酸氯喹(CQ)、刀豆素(ConA)、D-氨基葡萄糖(D-G)和β-甲基-环糊精(MβCD),采用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感染PCV2的PK-15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