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意重好为文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章,无论立意多深刻,构思多新颖,内容多充实,其情不深,其情不真,充其量只是一个缺血少肉的“瘪三”,营养不足,终将夭折。写作时,同学们或许有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材料,但却往往缺乏准确、凝练、流畅和优美的词句,或者语法混乱、逻辑不通、晦涩难懂,常常有好的创意却无生花的妙笔,致使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们必须在表情达意上下功夫,做到“情深意重”,方法多种多样:可直截明了,朴素自然;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可浓墨重彩,气势恢弘;可淡雅明快,清幽隽永;可凝练传神,入木三分;可悠扬轻快,低回婉转;可辛辣讽刺,庄谐杂出;可俏皮清新,直率奔放……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作文生“情”的一些途径和技巧。
  一、锤炼句式,准确表情达意
  要使文章感情充沛,首先要按照一定的规律遣词造句,即讲究炼句。“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炼句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斟酌,反复提炼。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8个字,所表达的赤胆忠心感天地泣鬼神。
  1用简洁的语句表情达意
  语言表达只要能够抓住要害,切中事理,即使只是只言片语,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言。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古人作文主张“言去而意留”、“意则期多,字则唯少”,都是这个意思。《退庵随笔》记载,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此乃炼句的千古佳话。再如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区区十字,就高度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太后的密谋而含冤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赴死,存亡系于两个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寥寥数语,寓含了丰富史实,炼句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2用连贯的语句表情达意
  一篇好文章,语言应衔接紧凑,文气通畅;不能上下脱节,前言不搭后语。要做到语言连贯,就要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要适当地调整句子成分的顺序,形成各种变体句式。这样,不但可以突出语句的重点,照顾语句的连贯,有时还可以化长句为短句,协调语句的语音和节奏,使语句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首尾圆和。《红楼梦》第29回写道:“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所以先说“人居两地”,是为了与前两句中的“潇湘馆”、“怡红院”相照应。自然,“情发一心”照应的就是“临风洒泪”与“对月长叹”了。
  在简洁、连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句式的灵活多变,整散结合,追求参差美。一般情况下,作文应多用短句,并交替使用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使句式灵活多变。整散结合会使行文舒缓自由,开合有度,让人在品读中,时而感觉如大弦嘈嘈,时而又似小弦切切;时而如狂风疾雨,时而似风和日丽,错杂相间,韵味无穷。如:
  思念是爸爸头上的白发,思念是妈妈额上的皱纹;思念是深夜打来的长途电话,思念是远方寄来的厚厚信笺。思念如水,在心海里静静流淌;思念似火,在心田中熊熊燃烧;思念是梦,梦里梦外,咫尺天涯;思念是诗,字里行间,催人泪下。(《思念》)
  
  二、锤炼语言,用不同的手法表情达意
  1平实的语言,真情的流露
  感情奔放,撼人心魄,靠的是一个“情”字。何以动情?华丽的词藻、炽热的描摹固然能震撼人心,但用平实的语言,窃窃耳语,娓娓道来,让心灵与心灵对话,似乎更加符合人之常“情”,能让感情抒发得更加细腻,更加真实,也更加动人。
  2选择恰当修辞,追求音韵美
  修辞是语言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文章中恰当地插上几枝,能为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使情感抒发得更为浓烈。用比喻以求形象生动,用铺排以求气势奔腾,用比拟以求逼真生动,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用反复以求情意绵绵。如有考生这样讴歌“诚信”:
  如流水般纯洁的诚信,如山峰般高耸入云的诚信,如天空般宽广的诚信,如土地般质朴的诚信,如珍珠般灿烂的诚信——如果可以,我愿用我的生命来换取。(《诚信无价》)
  
  
  忘记等于宽恕。——博尔赫斯
  
  记忆不是我们想起往事,而是往事想起我们。——奥克塔维奥·帕斯
  
  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中国诗歌文化中,伤春悲秋的作品占有很大一部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同样是下雨,在多愁善感的人看来,就有“试问卷帘人”的关切;在关心民生疾苦的人看来,就有“好雨知时节”的喜悦;在爱国的诗人眼中,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慨。
  这些句子,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酣畅淋漓,读之令人激情澎湃,昂然振奋。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精心制作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享之不尽,回味无穷。
  3语言形象生动,追求文采美
  在不伤害文意的前提下,我们可适当选用优美华丽、风趣幽默或犀利深刻的语言,让它们成为表情达意的好帮手。要尽量在形象的描述中彰显醉人的诗意,在客观的叙写中闪烁思辨的火花,在精妙的议论中体现理性的光芒。
  请看这篇散文:
  梦回大唐
  一考生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那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偕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唐朝的诗人清高。……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弦歌。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是何夕。
  大唐,我梦牵魂绕的大唐!
  本文语言精练、精彩、精到,文章包孕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辞彩夺目,意蕴深厚,情趣盎然,称得上一首感情激越奔放的散文诗。
  4文句直引化用,浸透书卷气息,追求意蕴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文章中,我们若能恰当引用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含金量”,而且还可以拓展意境,增添文才,营造意蕴之美。
  如有人这样化用诗词名句描写“痛苦”:
  痛苦,犹如花的精灵,飞舞在生命的间隙。痛苦,是激动的情愫,是灵感的源泉,是快乐在生活中的投影,是千万种语言。对痛苦,隐者总有“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与淡泊,逸者总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博大与豪迈,勇者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雄心,仁者总有“存神过化,德合乾坤”的圣贤与精深……而我们应面对痛苦,欣赏痛苦之美,痛并快乐着。(《痛苦》)
  
  三、重章叠唱,增强视觉张力
  重章叠唱,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或“镜头”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够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音乐美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请欣赏一篇运用重章叠唱手法写成的佳作: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长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闪烁的星星,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心中,又时时刻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人类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染至深的温暖。……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充满光明!
  作者有感而发,立意颇具针对性,“带着感动出发”一唱三叹,形成反复,就像声声呼唤,唤醒良知,唤醒美德。感情炽烈,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文章怎样写才能做到感情真挚,更具表现力,实在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循。然而,为文唯“真”唯“实”,这是为文之本,不可漠视。这就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滋润自己的文学幼苗,用真情唱出至纯至美的心灵之歌,用真情实意来打动千万读者。
  
  责任编辑 任占华
其他文献
吾生三愿,纯朴却激越:一曰渴望爱情,二曰求索知识,三曰悲悯吾类之无尽苦难。此三愿,如疾风,迫吾无助飘零于苦水深海之上,直达绝望之彼岸。  吾求爱,盖因其赐吾狂喜——狂喜之剧足令吾舍此生而享其片刻;吾求爱,亦因其可驱寂寞之感,吾人每生寂寞之情辄兢兢俯视天地之缘,而见绝望之无底深渊;吾求爱还因若得爱,即可窥视圣哲诗人所见之神秘天国。此吾生之所求,虽虑其之至美而恐终不为凡人所得,亦可谓吾之所得也。  吾
期刊
编者按:这是高考过来人的“作文观”。或许没有很高的理论高度,却是从实践中悟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过程体验中时的智慧结晶,是渗透了汗水和泪水的肺腑之言。  高考作文“三部曲”  李淑韵 武汉大学文理学部 大一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准确的审题和巧妙的构思令你的文章独具一格  作文最忌“跑题”,一旦“跑题”,语句多优美、论据多充分也无济于事。因此,深入剖析作文题目背后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是写作
期刊
开卷有益。  读书,贵在坚持,即使成效不太明显,也不舍不弃。惟其如此,才能广识益智,才能从“必然王国”逐步走向“自由王国”。  读书习惯,因人而异;个中乐趣,大小有别。  一位青年朋友,酷爱小说。其乐趣是,每拿一本新书,最喜欢翻到最后一页,以在没有任何过程积累之前看破结局为快;又以作家构思,多“始合后分再合,终幡然醒悟”,诸篇一律为软肋,所以故事再好,跌宕起伏,悬念迭出,也是一目十行——印刷制品时
期刊
中国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不仅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面对节日,有人感受到的是浓郁的节日文化、真挚的亲情乡情,也有人感受到的是过节如过关的艰辛、凄凉,曲折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某一群体独特的生活体验。  小节日,大文化,多彩人生,认真品读下面三篇散文,也许你会受益匪浅。
期刊
1. We cannot finger out _______ quite a number of insects; birds and animals are dying out.   A. that B. as  C. why D. when   2. You can’t imagine ____ when they received these nice Christmas presents
期刊
我无话可说,看见山冲里的雨雾一浪一浪地横扫而至,扑湿了牛栏房的一面土墙,扑皱了田里一扇扇顺风而去的水面,向前推去,一轮轮相继消逝在对岸的芦草丛里。于是草丛里惊飞两三只无声的野鸭。溪流的和声越来越宏大了,粉碎了,以致无法细辨它们各自本来的声音,也不知道它们来自何处,只有天地间轰轰轰汇成的一片,激荡得地面隐隐颤抖。我看见门口有一条湿淋淋的狗,对着满目大雨惊恐地狂吠。  每一屋檐下都有一排滴滴嗒嗒的积水
期刊
在名词性从句中充当宾语的从句称为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的学习与应用,应着重掌握以下八个方面:  一、 引导词的选用  引导宾语从句的词称为引导词。  引导词又分为:连接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  1. 连接词:that, whether, if,其中that没有任何意义,只起连接作用,不能作句子的任何成分,在非正式的场合常被省略;whether, if虽然不作句子的任何成分,但是它们本身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开场白】  人们常说“想象是创作的翅膀”,其实,想象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社会变革的动力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历史和文明和时代的进步。  穿越作为写作手段,作为构思框架,可以现实为联想的起点,或神游往古,追溯历史上人或事,或想象未来,大胆描绘未来的奇闻异见。也可以凭借遐想,做关于未来的种种猜测式的描述,大胆虚构出未来的人事景况等。  借助穿越,你可以天马
期刊
予以中华神秀,半赋长江。洪波万里,浩浩汤汤。落金澜于川蜀,飞素影于潇湘。惊滔滔于西极,隐荡荡乎东疆。方其破千山,开万壑,九曲回转,一泻汪洋;连云吞雾,势若难当,及至楚尾吴头,横江十里。拱木萦山,巉岩峙立。碎怒潮于悬石,转惊涛乎绝壁。是兼采六朝之家,并分三州之地,楚江胜景,牛渚之矶。  至如秋意萧疏,叶落江寒。重云栖树,暮霭沉山。天光水影,岸芷霜兰。登临送目,斜日归帆。际烟霞于叠嶂,盈月于层峦。孤舟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在你出山之前,师傅只是几下子便把你劈得方方正正,然后简单包装就送出山去。而在你走后的3年中,师傅却精雕细琢,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