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故事六则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有各的体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书家各种书体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样。但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练得更为刻苦。
  一个夏天的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于指在自己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扣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闻言,郑板桥突然醒悟,他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学节。各人有各人的体,互不相同,如此才会有大千世界众生相,写字不也应该这样吗?各人有各人字体,如此古往今来才会有突破和革新,不然陈陈相因,千人一面,也就谈不上任何意义了。想到这里,他明白了自己学字写字的问题了,我为什么老学古人的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体呢?
  从此,郑板桥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自己那独特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具有特殊风格的著名书画家。
  
  留口饭
  
  郑板桥在苏州桃花巷东头开了家画寓卖画。
  桃花巷西头,也有一家画寓,主人名叫吕子敬。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体弱多病,家中有老小需供养,生活颇为艰难。他画梅用工笔,标榜自己的梅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意思是他画梅花逼真。
  郑板桥自来苏州卖画,画竹子,画山水,也画花,但就是不画梅花。若有人要他画梅,郑板桥总让人去找西头吕子敬画。平时,郑板桥常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说自己不画梅花,那是因为不如吕子敬,所以藏拙。
  有个回家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鉴赏力很高,看到郑板桥的书法绘画,便出了个《梅花幽谷独自香》的画题,出五十两银子高价,来找郑板桥。郑板桥又按惯例,将此事介绍给了吕子敬,并说吕画的梅花能值五十两银子,自己画的只值五两。
  郑板桥在苏州三年,再迁移扬州。临行前,吕子敬为他送行,郑板桥决定画一幅梅花赠给吕。
  郑板桥展纸挥笔,笔走侧锋,由深入浅,画出了苍苍点点带有飞白的梅花主干。画花朵时,用墨浓淡相宜,有轻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点出,等水分未干时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渗化。整个画面,只有三四朵梅花画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却有“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之意境。
  吕子敬看了郑板桥画的梅花,愣了半天,才嗫嚅着说,“郑兄有如此高超的画梅技艺,何不早早教我?”
  “怕吕兄谦让,再不肯作梅花图。”郑板桥平静地说。
  此时,吕子敬才恍然大悟,郑板桥不画梅花,原来是为给自己留口饭吃。
  
  半价半联
  
  1759年,郑板桥从山东县令位上被罢官后,先回家乡小憩,然后往扬州居住,以卖字画为生。
  他在扬州西方寺前立一块碑石,别出心裁地公开标示自己书画的润格,列出了详尽的收费标准。这张润格写得颇为诙谐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即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年也。乾隆乙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郑板桥润格的公布引起了很大轰动,鄙夷者有之,赞许者有之,诋毁者有之,更多的人在微微一笺中接受了郑板桥的这一读书人的“出格”之举。叶调生说:“这位板桥老兄真是风趣可掬。与那些道貌岸然,实则视金钱如命,连老友也不放过的假名士相比,他可是一位真正的雅士!”
  当时江西有位张真人,受乾隆垂青,入京朝见,路过扬州,当地商人争着逢迎拍马。有一位商人请郑板桥为张真人写幅对联,特地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
  纸太大,远超出板桥润格中“大幅六两”的意思,商人问价,板桥不假思索开价一千两,来人还价五百。板桥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只见板桥放下笔。笑嘻嘻地道:“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我只好给你写一半。”商人无奈,只得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麟阁下活神仙。”
  
  一生只画兰竹石
  
  郑板桥为官,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乾隆十七年,潍县发生大灾害,郑板桥因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而触怒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众多百姓来送行,只见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一头让人骑着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这十二年,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无不动容。临行前,郑板桥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郑板桥写诗作画一生,一生所画只三个主题兰、竹和石。
  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也正是郑板桥性格为人的写照。他的画一般只一块石,几竿竹,几笔兰,构图简单,布局却巧妙,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用黑色,却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巧对古寺联
  
  郑板桥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看到壁上写了一则单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这则联语很有趣,“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而“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整句联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台的技巧。
  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术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下联脱口而出:
  “双木成林,林上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送画
  
  乾隆年间,山东闹灾荒,时任潍县县令的郑板桥视察灾情后,立即下令开官仓赈灾。上峰责怪下来,郑板桥改为让灾民修补城墙、疏浚城河,算是以工代赈,仍然领一份口粮。如此支撑了一段时日,县里官仓一点点见底,向上要粮,却不见任何动静。
  郑板桥为赈灾事,整日焦急不安,他知道县城几个富商家尚有余粮,可这些人家却不愿拿出,他心中恼恨却是无法可想。
  正在此时,家人告诉他:城里一富商,收藏了他的几幅画和几张字,一晚不小心打翻了油灯,几张字画都烧了,富商一气之下,卧病不起。
  郑板桥心里有了主意。
  当天晚上,富商家里来了个先生,说是能为老爷治病。
  家中儿女不敢怠慢,忙把先生请到里面,用完茶,再引先生到病榻旁。
  先生随便为病人搭了会脉,即提笔开方,然后微笑着对其家人道:“我的方子平常,不平常的是药引子。”他向同来的仆人点点头,仆人把包袱打开,里而是两幅画:一幅是山水,一幅是兰竹。
  家人方在纳闷,忽听床上的富商“啊”了声,众人连忙回头,只见他紧紧盯着两张画,挣扎着要起身,家人连忙扶他下床。富商仔细看了画,嘴里喃喃低语,然后扭头就倒身下拜,说:“小民拜见郑大人!”
  家人都愣了,说:“什么,什么郑大人?”
  先生正是郑板桥。
  郑板桥拉起寓商,说:“听说府上不小心烧了画,因此害你生了场病,想来你是性情中人,于是忙过来看看,带了两张画送上,希望能略解些苦痛。”
  富商再三感谢。
  郑板桥笑笑说:“郑某有一件事,要相求于先生。这四乡的百姓……”
  话未说完,富商已领会郑板桥的意思,赶忙说,“知道了,知道了,小人也早有这个心思,大人先喝一杯水酒,然后立刻开仓,所有余粮都由大人调用。”
  郑板桥一阵惊喜,连声道谢。
  富商忙拜谢说:“我该替百姓谢谢郑大人才对!”
其他文献
金融企业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必须强化金融创新的意识,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金融创新战略,把创新业务作为企业发展重点,突出本企业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提
和谐班子建设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促进领导班子和谐,一方面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强化沟通、加深理解,形成发展共识;第二方面要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班子作风建设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两种文化模式之间的差异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重点对东西方文化的幸福观差异和既往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在此基础上,提
本文详细论述分析了“中国管理研究中的背景、比较和方法论”这篇外文文献中的研究起缘、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作者观点、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创新和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安防产业如何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成为了越来越关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