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cc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指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语文水平进步更快。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下,我们看到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语文课堂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
  尽管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传统、单一、机械的教学手段仍然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教师不能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站在三尺讲台不肯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说着那些重复的故事;教师没有激情、没有表情,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都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在教学寓言故事的时候,本来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但是教师却是一句一句地给学生翻译讲解,没有一点表情和肢体语言,没有激情和看点,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教师不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所致。相反,教师如果要求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预习,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语言丰富的表演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教学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分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合理运用和分配教学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课堂上的整体时间对整体学生来说是一样的,不过,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课堂时间的使用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所达到的标准也不同。如在阅读理解这方面,很多学生不能在课堂上通过阅读真正理解和领悟到文章主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时间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理解方面也会有差距。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独立学习和理解的时间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人员不足,很多老一辈教师还在工作的第一线,这些教师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是,他们在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年纪的关系,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去创新,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感觉到的无趣、无聊。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相关对策
  1.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及学情的变化,与时俱进,自觉的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实现有效教学。我们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里面的两个法,前一个主要是指教学的规律、法则,而后一个主要是指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手段。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虽然说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主旨是不变的,但是教学的具体方法却是不固定的。而教学方法的不固定,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可过于常规化,不能中规中矩,要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村居》这一篇课文时,学生比较向往乡村生活,喜欢大自然,在上课之前,老师就可以利用PPT打出一些村居的图片,让小学生七嘴八舌议论村居,再让学生齐读文章,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文章背后的哲理,老师也不要一语道破的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学会理解,学会分析,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辉煌的成绩属于过去,不可对于过去的成绩过于炫耀和依赖,要知道未来的成功才更为重要。
  2.有效分组,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外,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参与其中,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爱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关注,他们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关注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情来调整教学活动。小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比较灵活,这时候,可以把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在学习上开展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中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合作中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活动开展的需要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6人,由班上的语文尖子担当任小组长,负责检查和督促该小组成员的学习和作业。实行积分制度,小组之间进行学习竞争,期末评选出进步最大的小组并给予奖励。进行分组学习后,小组内各成员互帮互带,各小组之间你追我赶,形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场面,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上抢着回答问题,气氛相当活跃。
  3.适当的提问方法
  上课提问是一种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问方式,恰当的提问方式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提问时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对于被提问的学生是否恰当,问题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否真正有用,对于学生难以回答出问题的状况教师还要有应对之策,避免造成打击学生自尊心的局面。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以尊重学生自身发展为前提,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2010(17).
  [2]郭艳丽.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新课程被一线教师广泛认可。教师将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充满专业术语、枯燥乏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仅有效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具体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区各学校加强了对教学 方法及手段的重视及运用,大家都在探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其在教学过程的运用,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信息素养。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想品德内化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
期刊
摘 要: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实现公平关键是抓好民生建设,充分解决人民群众急盼的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张家界市共享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层次的解决矛盾,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键词:民生建设;困惑与对策;社会公平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张家界市,如何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
期刊
《狄仁杰公正护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星号题要求学生改写剧本,于是我设计了改写其中一个片段的习作训练。习作前我准备了一份《奴隶英雄》的阅读课件(因为这是一个剧本),让学生再一次阅读这个剧本,目的是明确剧本改写的基本形式。此外我对写作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指导,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写作。  之后,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发现,学生习作质量并不高。例如有一学生这样的:  狄仁杰公正护法  时间:公元676年  地
期刊
摘 要:合唱一直以来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音乐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形式,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所以被高校当作一门必开学科。在高校合唱教学中,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发音正确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合唱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如识谱乐理知识水平、节奏乐理知识水平和和声乐理知识水平等,更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唱音乐审美水准。  关键词:高校;合唱教学;现状;发展方向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心理逐渐由不成熟发展为心理成熟,同时对于人格塑造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个体心理极易出现问题。这一时期中学生的任务繁重,竞争比较激烈,各种社会生活的挑战过多。心理承受力差的个体,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该时期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中国繁荣昌盛的希望。在激烈竞
期刊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从字的结构来看,是“子尊老”的意思。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当前,中小学为什么要强化孝道教育和怎样开展孝道教育,就是本文重点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孝道教育是现实的要求  1.学生孝道缺失需要补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
期刊
摘 要:《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的作品,与后来的《黄泥小屋》等作品相比,少了学术上的价值和宗教色彩,但文学性更强,对于彰显张承志文学创作的个性也更为纯粹。赞扬底层人民的善良和慈悲是张承志这部作品中很重要的命题,但同时又否定他们的宿命和愚昧;在创作结构及语言运用上,张承志引用了诗的抒情手段来结构文章,并用诗化的语言使整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抒情长诗。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张承志远离急功近利的世俗,独自扛起为
期刊
摘 要:由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因此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和影响力。离开了现实生活、离开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理,就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出现教条化的趋势,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良性发展。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通过完善和分析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因此这就要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也应该坚持积极、主动、创新的工作态度,不断完善和创新多种实践方式,充分发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面比较宽泛,如果没有系统的方法让孩子们深入地探索每一个知识细节,那肯定就会有知识漏洞。为此,我们要响应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精神,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激活孩子们的好奇心,牵引他们经过互动交流完成知识迁移。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开展活泛教学进行几个角度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思维;活泛教学;互动交流  许多小学教师反馈孩子们提高成绩比较困难,客观地说语文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