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小议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华夏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画是程式化的艺术,法度严谨,规矩甚多,应注意学习和借鉴其富有生命力的表现程式。这就离不开临摹这一继承传统,学习前人经验的重要手段。临摹要“师其意”而不拘泥于其迹,要临而不摹,应在自己的创作中发展。还应重视写生。写生教学除强调整体与准确外,还强调表现主观感受和情感。教学是示范性很强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生活修养和人品修养,师高弟子强,方能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艺术殿堂。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重要意义;程式化艺术;临摹;写生;创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63-1
  中国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民族风格,充满哲理的精神意蕴,独特而又完整的体系以及数不胜数的名篇佳作,丰富的理论著述,洋洋大观的技法,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对于弘扬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提高其欣赏、鉴别美得能力,增进艺术修养,而且还可以扩大其知识领域,对某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有所了解,陶冶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精神世界的升华。比如通过对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赏析,学生会形象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山水画艺术的恢弘磅礴及其在时空构图方面的绝妙处理,不仅会学到一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还会油然而生对大好河山以及民族绘画艺术的热爱,甚至作者王希孟十八岁即取得突出成就的事实,也可能激发起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又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幅深刻展示那个历史时期社会人民生活繁荣昌盛景象。随着画卷的展开和视点的移动,观赏者恍如身临其境,漫步于一派升平气象之中。在这里,历史知识,社会习俗,专业常识与美的欣赏水乳交融,一举多得。可见教育是全方位的,美术教育中,那种单纯的审美教育仰或是仅限于绘画技法的传授,与训练的做法是不全面的。
  中国画是程式化的艺术,法度严谨,规矩章法甚多,笔法、墨法、人物十八描、各种皴擦技法等。倘若没有诸多与民族性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并独具特色的表现程式,中国画的特点也就不存在了。故应注意学习和借鉴其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的历代的名家名画。学习中国画就需要以临摹的形式入手,所以一般初入学习中国画都以临摹入手,而后再加以写生。临摹作为继承传统,学习前人经验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临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构图经营位置、笔墨运用、等技法,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与绘画艺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审美的关系以及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等。
  临摹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间尚有不同之处。临,即面对笵画按其构图笔墨照样画下来;摹,是把画纸覆盖在范本上透摹下来的复制法。临,为学生的再创造富有较大余地,摹则束得太甚,临而不摹,较为适宜。临而不摹,画出来的东西从形迹上来看,可能似是而非,但这是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古人强调临摹要“师其意”而不拘泥于其迹,是很多道理的。因此,在教学生临摹时,首先要教他们学读画,而在读画过程中,重要的是灵性的沟通,要引导学生透过形迹表象,步入审美欣赏和境界创造的高一级层次。
  学习传统的表现形式,更应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使之得到发展创新。倘若只是把学生导入一味的成法模式的迷宫,那就势必会压抑学生们的创造性。因此,临摹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年龄愈小,创造发挥的自由度就应愈大。在临摹时切不可因与笵画有距离而指责学生画坏了,要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效果进行调整,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应变亦即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对于学生思维创造的发展是有利的。
  中國画的教学同时一定要重视写生。我们应通过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构图处理,获得写生知识,掌握写生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写生位置和角度不同,观察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山石阴阳相背,线条、墨色变化等进行写生,严格按着对象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进行写生。注意培养学生树立作画的整体观念,培养整体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的表现方法,教给学生写生的注意方法。这样的写生教学强调的是整体与技法如何运用与准确。
  其次是不受对象的形色、结构等条件制约,则重表现强调表现主观感受和情感,适合学生能力,顺畅自然表达的写生。引导作画先立意,强调绘画的艺术审美,可以把实物形象抽象变形,抓住它的“神””可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对象的形色,提高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写生更适宜于中国画的表现,尤其是与写意精神想通“以形写神”。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并通过想象画,记忆画,诗书结合等各种诱发创造的训练,引导其逐渐进入更高的层次。
  学习中国画是件很困难的事,越是学进去,越是到后期高、难的感觉越强烈。美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中课时是有限的,而中国画教学又只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丰富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矛盾极大,很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和兴趣。一定要重视引发培养兴趣的工作,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通过专题、随堂、现场、自我等各种艺术欣赏形式,展开临摹、写生、创作、展览、讲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画内画外,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殿堂。
  作者简介:
  姚睿,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素质教育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作为素质教育问题之一的艺术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眼于色彩学对艺术教育的作用,从色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具体阐述了色彩学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总结论述了色彩艺术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色彩学;艺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27-1  前言  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使
摘要:在紫砂陶艺的艺术作品中,朱泥壶是相当特殊的一类,由于其色彩鲜明、柔细的矿泥、小巧的施艺技法与造型理念,自明到今,是紫砂茶壶之中颇为珍贵的一个品种。  关键词:朱泥壶;鉴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16-1  朱泥是宜兴紫砂泥料中的一种,埋藏于嫩泥矿层底部。朱泥从矿源上来看比较稀少,不可能大量开采。朱泥一般采用手工炼制,所以制作比
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就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摘要:每个时期都有一批批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默默地奉献着,正是因为长期的积淀才看到舞蹈事业今日的辉煌繁荣。笔者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也许不会决定着舞蹈艺术整体的发展,但小小的溪流最终会与江河水融汇。每名教育工作者的微弱力量,经过时间的洗礼,历史的见证,最终会合力壮大。笔者仅以对师范类院校舞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为切入点,为师范类院校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小小建议。也希望引起同行们的重视和思考,共同切磋、共同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和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以三水区文化馆为例,对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36-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
摘要:欧阳修曾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郑板桥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壶里乾坤大,小小的紫砂壶,居然也能“喧宾夺主”,脱离茶成为另一个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文化和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诗意;文人雅士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9-1  茶与诗的结缘,
摘要:互联网作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了交流一个局限范围的科学文化而建立的一个平台,互联网的兴起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给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互联网已经是整个世界的交流平台,只有先进的、科学的、符合进化规律的东西才能生存下去,才会不断影响着文化,并作为充实文化的新鲜血液不断流淌到文化中去。  关键词:中国文化;互联网;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讲解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是传达博物馆信息的介质。为更好地向观众传递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展品的信息,使观众更全面的了解文物知识,除了口头讲解词,讲解员的肢体语言及礼仪规范也很重要。本文从分析博物馆讲解工作及讲解工作的现状入手,从站姿、行走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着装等多个方面对博物馆讲解中的礼仪与禁忌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肢体语言;礼仪禁忌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
摘要:一件紫砂壶有了比例协调的造型结构,加之名家精湛的技艺,具备恰当的容积和重量,壶执握舒适,壶嘴出水流畅,则可称完美了。现在人们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关键词:紫砂壶;优劣;鉴赏;知识素养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228-1  一是“泥”。紫砂壶闻名于世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堂摹写,提升摹写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想结合平时教学案例陈述己见。  一、变“讲”为“导”  (一)重视仿前指导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