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高热急症病机及治疗改革的探讨——附1300例分析报告

来源 :四川中医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探讨高热的发病机制,改革现有治疗高热的方法,是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高热急症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研究高热急症的病因证治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了我所近年来符合温热病高热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住院病例,共1390例。着重对其病机和治疗改革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现有的传统贸易方式也因此受到巨大挑战。美国率先构建了美式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在全球贸易中占优势。与此同时,欧盟也建立了一套数字贸易规则,即“欧式模板”。发展中国家在数字贸易领域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文章建议中国应积极制订全球数字贸易新规则,并加快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
<正> 病历摘要患者王××,男性,64岁,退休工人。住院号2084。因间歇性寒战、高热半年,加重月余于1981年8月24日入院。患者于同年二月间突然恶寒、发热两次,伴食欲不振,两目微黄,尿黄、余无所苫。三至六月份,每月寒战,高热(39℃~39.5℃)3~5次,发作时间不定。曾用青、链、庆大霉素及解热止痛等药,并输液以及中药治疗未见好转。七月份以来,每周发作5~6
期刊
舞蹈结构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有宏观架构的作用。编导在舞蹈创作时应重视结构,合理的结构才能使得后续的编创工序有本可依。舞蹈结构是构建舞蹈作品的重要步骤,也是编导进行作品创作首要的构思步骤。因此需要明晰舞蹈结构的概念,认知舞蹈结构的重要性和作用。文章以舞蹈结构为出发点,分析舞蹈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旨在帮助创作者能够进一步认知舞蹈结构对于创作的必要性,以及当下创作领域对于舞蹈结构的误区。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城市规划建设逐步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在这一背景下武汉市参考广州和深圳经验开展了以三旧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这种模式下的城市更新虽然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存量空间,但其往往以局部经济利益为主,过度开发造成区域负荷过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与规划管理体系冲突等问题。为应对以上种种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基于城市更新地区空间识别的城市更新单元划定方法,试图以一种新的思路阐释更
<正> 产后高热一证,临床多见于气虚与血瘀。笔者临证多年,对产后高热,辨证分析,多属于虚、瘀两证。其特点,以小腹时有刺痛、胀痛拒按为瘀血内阻之证;畏寒高热小腹无刺痛,胀痛为虚证。用方每以时氏加味生化汤或李氏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疗效颇感满意。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评价所有患者创伤后成长情况,并依据PTG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与中高水平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病理分期、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费用来源、工作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居住地、放化疗等临床资料,先后开展单因素分析、Logist
事实上,只有结合水平与效率两个维度评价绿色发展才能科学认识中国绿色发展现状,而二者往往被人为的割裂开来。虽然金融集聚在绿色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信息非对称性影响,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其非线性约束机制更是长期受到忽视。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水平与效率视角全面评估绿色发展现状,初步检验了金融集聚与绿
<正> 高热是病人急于就诊的一个主要症状,见于各类疾病。不少疾病的发热是病变主要矛盾的反映,发热消退,往往表示病变已基本控制,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能解除发热,特别是使高热降下来,是取得疗效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的疗效。发热39度以上为高热,属于急诊范围,能使高热解除,则更能说明中医药的疗效。现将我们用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在39度以上的116例临床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期刊
地理不仅仅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还是与我们实际的日常生活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再加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地图技能。对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来说,地图在其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地高中生地图技能的培养。笔者针对地图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
中国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相伴同行,自1949年发展至今,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其内容日益丰富,并且不断拓展。由于不同时期发展背景、发展导向、更新路径、更新模式以及更新策略的差异,其更新目标、更新内容、更新结果亦不相同。建筑期刊见证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是学科交流的重要媒介,其记载着我国建筑学科的发展,通过梳理期刊文献,回顾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