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探讨建筑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阐述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特点。
  【关键词】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中国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82-01
  
  1 前言
  儒家的美学思想对建筑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真、善、美的关系及中庸思想方面分析儒家美学思想的特色,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对现代建筑有启发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儒,道,佛三大源头,主导地位的是 “儒家思想”。起自先秦的儒家最重规矩,圆者出于方,方出于矩,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讲规矩就是论方圆,这种重人际伦理规范的儒家文化观,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2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儒家是先秦百家之首,以孔子为代表,儒家认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儒家的礼治,作为一种顽强的封建政治伦理观念,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与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礼首先表示的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天地敬若神明,没有比天更高的了,天的无比高远与深邃,使得知识水平低下的中国古人产生了对天的神秘感与敬畏之情,因此,从远古作为传统遗传下来的是祭天、祭日、祭星辰、祭风雨,与祭土地之类,进行这种原始情感,也表现在建筑文化之中。
  中国远古有一种坛,是最原始的祭天地的建筑,如北京的天坛,当时盛行天地合祭制度,天坛是用来祭天的,但祭天与祭地是难以分开的,所以圆丘坛是祭天的,而祈年殿实际上是祭天又祭地的,因为人们祈求丰年,不仅关系到天,也关系到地。又如月坛、日坛、社稷坛等。实际都是始于远古传承而来的天地之祭,表现了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另一种建筑如宗庙,通常所说的太庙,是专供祭祀祖宗的建筑。太庙是祭祖的场所,气氛非常肃穆,许多古柏的树龄已达数百年,很好地渲染了祖宗的古远与恩泽。
  古代的宗祠,也是宗庙建筑的一种,祭祀对象除天地,山川外,便是祖宗。在世界建筑史上,看来只有中国才能孕育宗庙这一奇特的建筑文化现象,它是东方伦理的一种象征。
  宗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极崇高的,祭祀祖先为的是听听祖宗神的声音,求得祖宗的荫庇福佑和精神支柱。宗庙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它强烈地显示了等级观念,因此,在中国古代,失去宗庙,便意味着失去国家政权。
  在祖庙中,有一种建筑形式令人注目,就是被历代尊为人文代表的孔庙。孔庙也称为文庙,各地多有建造,规模与形式多样的宗庙,且与一般宗庙有所不同,它既有儒家所推崇的一般崇祖意义,又被赋予其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
  山东孔庙,堪称中国古典庙堂的杰出代表。整座孔庙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中轴对称特点,其主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形成递进的重复院落,中轴两侧是左右对称的副题建筑,象征伦理的秩序。
  古代北京城最突出的成就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条当时为了体现伦理秩序与帝王礼制的中轴线,使北京城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范例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这种中轴对称均齐的历史嗜好与建筑形象,不仅具有礼的特性,而且具有中国式的以礼为基调的礼乐和谐之美。这种和谐美,不仅受儒家礼数的影响,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人类的某种审美生理与心理机制,平稳,静穆,壮阔甚至伟大。
  
  3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体现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高涨期,传统带有贬义色彩,意味着固步自封,迂腐守旧。建筑师们沉浸在狂热的创新中,各种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纷呈并进。可是现代建筑向传统回归的潮流也一样煽起人们的怀旧之情,渴望从旧日的回忆中找到精神的慰籍。从社会发展看,一定历史时期的审美需要对艺术的创作形式起着主要的影响,它规定着艺术家朝着怎样的方向去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并打上深刻的社会历史烙印,赋予它们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运用和借鉴传统建筑的精神,营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1925年由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南京中山陵采用了传统建筑风格,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作。中山陵组群所沿用的传统陵墓构成要素石牌坊、陵门、碑、亭等。组群保持着中国建筑离散型布局的基本特点,借鉴了传统陵墓密切结合环境,充分突出自然气势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手法,使中山陵组群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历代大型陵寝的压轴巨作。又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建筑的设计,尤其是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建筑形体巨大,采用两边对称,突出主体部分的严整布局,以浅杏黄色的暖色调为基本色调。整座建筑壮丽、雄伟、朴素,同故宫建筑的威严、豪华、严格的等级规范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的。 “天人合一”的整齐格局,气势宏大的建筑群体,布局和单体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对称和威严的审美机制。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说,儒家的天人观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哲学的精华所在。
  在现代建筑及建筑群体的设计中,对纪念性或城市标志性的重要建筑群体,应用儒家传统宇宙观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其体现一种必要的庄严和肃穆,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将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意境和空间艺术效。
  
  4 结语
  纵观中国古代与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到,表现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和自然观的建筑,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文化和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儒家文化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灿烂音符,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国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振复.宫室之魂,儒道释与中国建筑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振复.大地上的宇宙,中国建筑文化理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 谢建明.论建筑的艺术意蕴.东南大学学报.2002.
  [6] 杨学礼.人、环境和建筑艺术.工业建筑,2002.
其他文献
一、创设活动情境,充实习作“素材”rn师:我们每人都带了一张纸,能用它做些什么呢?rn生1:我可以折纸飞机.rn生2:我可以用来画画.rn生3:我想折千纸鹤,送给自己的朋友.rn师:大
期刊
老计老了,黝黑的脸上又增添了不少岁月流过的皱痕,布满老茧的双手也不像去年那样壮硕。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铁路边的山沟里奔走,他上了年纪的身体却未见有多迟缓。只凭一双破旧
丰富指数★★★★★深刻指数★★★★★文采指数★★★★创新指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
丰富指数★★★★★深刻指数★★★★★文采指数★★★★★创新指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献资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通过对本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理分析和对读者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本院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的措施,希望能给其他的高职院校的资源建设提供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文献资源 管理体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77-02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
党委是单位的领导核心和决策机构。党委书记是“一班人”的“班长”,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职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状况怎样,同一把手关系很大。一把手能力强,整个班子就带起来了。”党委书记只有坚持靠科学理论、靠法规制度、靠协调沟通、靠民主集中、靠人格力量来统领党委班子,党委班子才能成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集体。    一、靠科学
一切都来得很突然,前些天还是十月温和的日子,只夜里刮了阵寒风,天就骤冷下来了,树叶也像被染过色似的,没过几天,就一片枯黄了。秋风扫落叶,不错的,窗外的地上已经铺上了好些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合并后的用人机制、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模式等问题 ,并就如何实现各馆的优势互补提出了建议 Discusses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
“拍马屁”一词,于国人并不陌生,见得多、听得多、用得多,可谓历史悠久而又绵长,而今首先应该对它作一个界定。笔者认为,对“拍马屁”不应该一概而论,而应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指的是谄媚奉承的意思,属贬义。广义指的是“赞美词”、“讲好话”、“讨好对方”,属中性。事实上,二者不可能一刀切下,划分得清清楚楚,“拍马屁”与“赞美”、“讨好”之间有不少相近之处、相似之点。那么,领导者应当如何对待“拍马屁”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