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Fe^3+的氧化-还原荧光“开-关”性质
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Fe^3+的氧化-还原荧光“开-关”性质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摘 要】
:
合成了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通过它们对金属阳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实验,发现其在乙醇水溶液中均对Fe^3+有专一性的识别作用,并在NH2OH·HCl和H2O2的存在下,两种
【作 者】
:
杨运旭
邓小容
季兴跃
秦丽娟
孙镇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系
【出 处】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发表日期】
:
2008年5期
【关键词】
:
磺酰胺
氧化-还原
荧光“开-关”
Tosylamine
Oxidation-reduction
Fluorescence swit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了两种磺酰胺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通过它们对金属阳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实验,发现其在乙醇水溶液中均对Fe^3+有专一性的识别作用,并在NH2OH·HCl和H2O2的存在下,两种化合物对Fe^3+都具有氧化.还原荧光“开一关”作用.
其他文献
3-取代硫基-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三唑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及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苯基和1,2,4-三唑分子片断有机结合,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3-取代硫基-5-(1-羟基苯基)-4H-1,2,4-三唑类化合
期刊
3-取代硫基-5-(1-羟基苯基)-4H-1
2
4-三唑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3-Substituted sulfur-5-(1-hydroxyphenyl)
醇类分子诱导的肌血球素构象变化
系统研究了各种醇类分子对肌血球素构象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pH=4, V(醇)/V(水)=30/70的溶液中, 各种不同的醇类分子可以导致肌血球素构象的变化, 且这种变化与各种醇的不同
期刊
蛋白质
分子构象
肌血球素
醇诱导效应
Protein
Molecular conformation
Myoglobin
Alcohol-induc
直接热分解法制备的碳载Pt-Sn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以Pt(NO3)2和SnO为前驱体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制备了碳载Pt-Sn(Pt-Sn/C)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CO溶出等
期刊
氧化亚锡
核壳结构
碳载铂锡催化剂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Stannous oxide
Shell-core structure
Carbon supporte
磺化杯[6]芳烃修饰的金纳米粒的合成及其对多环芳烃的比色检测
通过偶联修饰的方法合成了水溶性磺化杯[6]芳烃修饰的金纳米粒,并研了其对多环芳烃的比色检测.结果表明,磺化杯[6]芳烃修饰的金纳米粒对蒽具有良好的识别选择性.该比色探针对
期刊
杯芳烃
金纳米粒
多环芳烃
比色检测
Calixarene
Gold nanoparticle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aren
不同浓度KCl和NH4Cl溶液中H3BO3介稳区的性质
测定了H3BO3在0~25℃内于不同浓度KCl和NH4Cl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超溶解度,得到了H3BO3的介稳区宽度,并推算出表观成核级数m,给出了成核速率方程.研究了KCl和NH4Cl对H3BO3介稳区性质
期刊
硼酸
氯化钾
氯化铵
介稳区
溶解度
超溶解度
H3BO3
KCl
NH4Cl
Metastable zone
Solubility
Ultra so
电化学方法固定CO2用于2-羟基-2-(4-甲氧基苯基)-丙酸甲酯的合成
在一室型电解池中,以饱和CO2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液,Mg为牺牲阳极,不锈钢、钛、铜、镍和银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方法固定CO2,在恒电流电解的条件下研究了对甲氧基苯乙
期刊
对甲氧基苯乙酮
二氧化碳
电羧化
恒电流电解
p-Methoxylacetophenone
Carbon dioxide
Electrocarboxylat
如何调动区队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安全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我国频发的矿难事故,我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以减少矿难的发生频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每次在矿难发生后进行调查
期刊
安全培训
自救
积极性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