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我入伍时,部队的细粮匮乏,只有隔天的中午才能吃上定量的馒头或大米饭,平时是高粱米小豆饭。至于吃饺子,由于人多,操作不方便,一年只有除夕夜那么一次,基本算得上是盛宴了。
吃饺子是大事,刚过了腊月二十三,连队的首长和司务长就会召集士兵代表商讨除夕包饺子的事。从剁菜馅、剁肉馅到和面、煮饺子等事无巨细,都要作安排。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会出点“小插曲”。就拿剁馅来说吧,炊事班只有两个菜墩,显然是捉襟见肘。司务长不得不把床铺上的厚木板拆下来洗净刨平,又把旧菜刀开刃磨快,这才解决了剁馅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些临时凑合的厨具,使用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一米多长、30公分宽的“菜板”,安排三人同时剁馅,左边剁,右边颤,中间部位的馅四处移动,由于相互干扰,实难操作。最后还是司务长有办法,让我们“三刀齐下”,减轻了互震的问题。动作整齐划一,对于我们军人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三个人同时手起刀落,铛铛铛、铛铛铛有节奏的声音,尤如无线电话班的战士在发报,与用菜墩剁出的声响汇在一起,奏响军营除夕的美妙乐章。
和面,是个力气活,也是炊事班长的“包活”。在工作间,他穿着背心,赤膊上阵,把面粉倒进大铝盆,先用开水烫,稍凉后加适量的凉水,双手不停地搅揉。揉上个把小时,揉成光溜溜的面团。这时的炊事班长头上已经汗水涔涔,脸也涨红了。
饺子馅拌好面和好后,各班按人数领“料”加工。炊事班的几个菜盆不够用,各班就用饭碗、菜盘子盛馅装面团。擀饺子皮要用面板,这都得各班自己去筹划。我们侦察班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训练用的图板当面板,既平又干净。一切准备停当,班长先下手,把面团搓成“面蛇”,再揪成核桃般大小的剂子,并吩咐两名战士擀皮。我们的战士很多在入伍前都没包过饺子,因此他们擀出的饺子皮,不是周边裂口,就是椭圆形,还有的皮中间透气,形形色色,实在让人看不过眼。还是班长有招法,找来个茶缸,在面皮上扣压一番,如此一来饺子皮的规格就整齐划一了。包饺子时,班长强调馅要放得适量,面皮周边捏实,以防止煮破。
抢先包完饺子的无线电话班下锅开煮。不多时,见翻开的水锅里有饺子皮漂浮,成团的馅在水中翻动,阵阵的肉香弥漫于厨房,刺激着战士的味蕾。有的战士边咽口水边调侃:“无线电话班既吃饺子又吃肉汤面片,一举双得呀!”轮到我们班煮饺子了,班长用笊篱把锅里的沉淀物捞出,水沸腾时,放慢速度下饺子,并用勺子搅动,惟恐粘一起。饺子快出锅时,班长让四川籍战士小李备好吃饺子的作料。小李在老家很少吃饺子,对调作料更是一无所知。他就把炊事班工作间的各种调料收集在一起,在碗里先倒酱油,后倒五香面,然后用筷子搅匀。他满以为香气扑鼻的“五香”会使全班同志大饱口福,谁知大家见他调制的罕见绝伦的作料很惊呀,随之哄堂大笑,乐不可支。班长没办法,只好重新配制作料。
全班同志围坐一起,吃了一顿饶有趣味的除夕饺子。小李的作料配方,至今仍为老战友口中的笑谈。
吃饺子是大事,刚过了腊月二十三,连队的首长和司务长就会召集士兵代表商讨除夕包饺子的事。从剁菜馅、剁肉馅到和面、煮饺子等事无巨细,都要作安排。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会出点“小插曲”。就拿剁馅来说吧,炊事班只有两个菜墩,显然是捉襟见肘。司务长不得不把床铺上的厚木板拆下来洗净刨平,又把旧菜刀开刃磨快,这才解决了剁馅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些临时凑合的厨具,使用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一米多长、30公分宽的“菜板”,安排三人同时剁馅,左边剁,右边颤,中间部位的馅四处移动,由于相互干扰,实难操作。最后还是司务长有办法,让我们“三刀齐下”,减轻了互震的问题。动作整齐划一,对于我们军人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三个人同时手起刀落,铛铛铛、铛铛铛有节奏的声音,尤如无线电话班的战士在发报,与用菜墩剁出的声响汇在一起,奏响军营除夕的美妙乐章。
和面,是个力气活,也是炊事班长的“包活”。在工作间,他穿着背心,赤膊上阵,把面粉倒进大铝盆,先用开水烫,稍凉后加适量的凉水,双手不停地搅揉。揉上个把小时,揉成光溜溜的面团。这时的炊事班长头上已经汗水涔涔,脸也涨红了。
饺子馅拌好面和好后,各班按人数领“料”加工。炊事班的几个菜盆不够用,各班就用饭碗、菜盘子盛馅装面团。擀饺子皮要用面板,这都得各班自己去筹划。我们侦察班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训练用的图板当面板,既平又干净。一切准备停当,班长先下手,把面团搓成“面蛇”,再揪成核桃般大小的剂子,并吩咐两名战士擀皮。我们的战士很多在入伍前都没包过饺子,因此他们擀出的饺子皮,不是周边裂口,就是椭圆形,还有的皮中间透气,形形色色,实在让人看不过眼。还是班长有招法,找来个茶缸,在面皮上扣压一番,如此一来饺子皮的规格就整齐划一了。包饺子时,班长强调馅要放得适量,面皮周边捏实,以防止煮破。
抢先包完饺子的无线电话班下锅开煮。不多时,见翻开的水锅里有饺子皮漂浮,成团的馅在水中翻动,阵阵的肉香弥漫于厨房,刺激着战士的味蕾。有的战士边咽口水边调侃:“无线电话班既吃饺子又吃肉汤面片,一举双得呀!”轮到我们班煮饺子了,班长用笊篱把锅里的沉淀物捞出,水沸腾时,放慢速度下饺子,并用勺子搅动,惟恐粘一起。饺子快出锅时,班长让四川籍战士小李备好吃饺子的作料。小李在老家很少吃饺子,对调作料更是一无所知。他就把炊事班工作间的各种调料收集在一起,在碗里先倒酱油,后倒五香面,然后用筷子搅匀。他满以为香气扑鼻的“五香”会使全班同志大饱口福,谁知大家见他调制的罕见绝伦的作料很惊呀,随之哄堂大笑,乐不可支。班长没办法,只好重新配制作料。
全班同志围坐一起,吃了一顿饶有趣味的除夕饺子。小李的作料配方,至今仍为老战友口中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