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我入伍时,部队的细粮匮乏,只有隔天的中午才能吃上定量的馒头或大米饭,平时是高粱米小豆饭。至于吃饺子,由于人多,操作不方便,一年只有除夕夜那么一次,基本算得上是盛宴了。
  吃饺子是大事,刚过了腊月二十三,连队的首长和司务长就会召集士兵代表商讨除夕包饺子的事。从剁菜馅、剁肉馅到和面、煮饺子等事无巨细,都要作安排。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会出点“小插曲”。就拿剁馅来说吧,炊事班只有两个菜墩,显然是捉襟见肘。司务长不得不把床铺上的厚木板拆下来洗净刨平,又把旧菜刀开刃磨快,这才解决了剁馅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些临时凑合的厨具,使用起来很难得心应手。一米多长、30公分宽的“菜板”,安排三人同时剁馅,左边剁,右边颤,中间部位的馅四处移动,由于相互干扰,实难操作。最后还是司务长有办法,让我们“三刀齐下”,减轻了互震的问题。动作整齐划一,对于我们军人而言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三个人同时手起刀落,铛铛铛、铛铛铛有节奏的声音,尤如无线电话班的战士在发报,与用菜墩剁出的声响汇在一起,奏响军营除夕的美妙乐章。
  和面,是个力气活,也是炊事班长的“包活”。在工作间,他穿着背心,赤膊上阵,把面粉倒进大铝盆,先用开水烫,稍凉后加适量的凉水,双手不停地搅揉。揉上个把小时,揉成光溜溜的面团。这时的炊事班长头上已经汗水涔涔,脸也涨红了。
  饺子馅拌好面和好后,各班按人数领“料”加工。炊事班的几个菜盆不够用,各班就用饭碗、菜盘子盛馅装面团。擀饺子皮要用面板,这都得各班自己去筹划。我们侦察班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训练用的图板当面板,既平又干净。一切准备停当,班长先下手,把面团搓成“面蛇”,再揪成核桃般大小的剂子,并吩咐两名战士擀皮。我们的战士很多在入伍前都没包过饺子,因此他们擀出的饺子皮,不是周边裂口,就是椭圆形,还有的皮中间透气,形形色色,实在让人看不过眼。还是班长有招法,找来个茶缸,在面皮上扣压一番,如此一来饺子皮的规格就整齐划一了。包饺子时,班长强调馅要放得适量,面皮周边捏实,以防止煮破。
  抢先包完饺子的无线电话班下锅开煮。不多时,见翻开的水锅里有饺子皮漂浮,成团的馅在水中翻动,阵阵的肉香弥漫于厨房,刺激着战士的味蕾。有的战士边咽口水边调侃:“无线电话班既吃饺子又吃肉汤面片,一举双得呀!”轮到我们班煮饺子了,班长用笊篱把锅里的沉淀物捞出,水沸腾时,放慢速度下饺子,并用勺子搅动,惟恐粘一起。饺子快出锅时,班长让四川籍战士小李备好吃饺子的作料。小李在老家很少吃饺子,对调作料更是一无所知。他就把炊事班工作间的各种调料收集在一起,在碗里先倒酱油,后倒五香面,然后用筷子搅匀。他满以为香气扑鼻的“五香”会使全班同志大饱口福,谁知大家见他调制的罕见绝伦的作料很惊呀,随之哄堂大笑,乐不可支。班长没办法,只好重新配制作料。
  全班同志围坐一起,吃了一顿饶有趣味的除夕饺子。小李的作料配方,至今仍为老战友口中的笑谈。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校园文化;系统性;观念;规划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24—01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其所承载的校园文化是立校兴校的灵魂。健康向上、丰富深刻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持久的渗透性和坚不可摧的稳固性,对于拓宽学生精神视野具有无法比拟的积极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
【关键词】 农村学校;特色项目建设;选择;挖掘;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39—01  随着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走过了机械死板、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探索时期,进入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特色项目建设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我们经常强调,在儿童的教育中,一定要确立儿童立场,让孩子尽情享受童年。要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经常用“儿童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生,走进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倾听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决定和选择,无疑,这是我们应坚持的教育原则。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刻意用“儿童的语言”——即“儿语”来引导孩子语言的发展呢?  答案是否定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