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藜芦醇诱导皮肤抵抗氧化应激:从Nrf2的激活到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
【机 构】
:
,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51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刺激后18 ~ 60岁健康人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特征的差异,分析年龄和性别对皮肤反应的影响,同时初步探讨RCM在客观评价皮肤反应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封闭式斑贴试验,分别将0.1%和0.5% SLS贴敷于120例健康受试者背部48 h,并于去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临床评估和RCM检测。结果0.1%和0.5% SLS组皮肤刺激反应的RCM特征主要有角化不全、角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3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PBMC中维A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白介素17(IL-17)、Notch1及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
目的探讨非外阴部位硬化萎缩性苔藓的临床特点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11例非外阴部位硬化萎缩性苔藓患者临床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资料。结果11例中9例为女性,6例发生于颈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显示,表皮萎缩,基底层高反光消失,基底层环状结构缺失,真表皮界限模糊不清,真皮浅层散在高反光类圆形
目的报道一个酪氨酸血症Ⅱ型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分析1例10岁男性酪氨酸血症Ⅱ型先证者临床资料,收集其家系3代19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尿氨基酸含量;提取家系全部成员基因组DNA,检测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基因突变。结果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始出现畏光,其后症状逐渐加重。6岁时,出现眼睛畏光疼痛。8岁时,手指指尖及足底等部位出现线状角化性斑块,触痛明显。眼科检查:角膜染色和眼底未
目的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表现、皮损形态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例CRDD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其皮损特征并进行分型,同时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0例CRDD患者中,多发皮损11例,单发皮损9例;按累及的解剖部位分单处16例,多处4例,共计24处。皮损表现为丘疹结节型10处(41.67%)、浸润斑块型12处(50.00%)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