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教学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在大班额的语文课堂背景下,却产生了一些表面化、形式化、低效化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探讨了小组合作的做法。具体有:科学分组,明确分工;组内协调,加强合作;爱心帮扶,以生带生;组间竞争,共同进步;转变理念,确定内容。
   关键词:小组合作;科学分组;加强合作;组间竞争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小组合作活动,这种分组活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一改传统教学弊端,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是,热闹的背后,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形式化、低效化等问题也层出不穷。一是班额过大,教师无法全面掌控课堂,造成部分学生放任自流。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很多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增多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大班额课堂学生众多,不易管理,因此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分组必须根据班级实际进行科学分组,尽量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首先,将全班同学依据语文考试成绩,按照好、中、差搭配,均衡地分配到八个小组中,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实力相当,便于“兵教兵”,也便于竞争。小组长由自我推荐或选举产生,负责组织组内各项活动。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有检查者、记录者、激励者、整理者、展示者等。组内成员各司其职,且定期轮换。
   二、组内协调,加强合作
   分工之后,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内组员之间主要是合作。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讨论时,一般由组长主持,组员讨论,合作交流,检查者负责检查各组员的讨论情况、资料准备情况、发言准备情况等,展示者负责发言、展示成果等,记录者负责答案记录,激励者负责激励组员积极思考,整理者负责最后学习情况总结。组内成员可以先由成绩差点的学生提出问题,作为讨论基础,再由成绩较好的学生补充,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找教师进行询问。教师要尽量给差生和中等生留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如让他们组织材料回答设定的问题等,积极培养中等生和差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让优等生懂得倾听他人回答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课下活动时,小组内部资料共享,小组内成员查阅的资料包括对问题的思考结果都可以共享。此时,检查者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组员浑水摸鱼、不劳而获的情况,如果有,教师要及时协同组长处理。
   三、爱心帮扶,以生带生
   一直以来,教育部门都在提倡小班教学。但是根据当地的生源情况,许多地区依然存在大班额教学。这样班级教学的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还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点拨,更不要说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了。面对大班额班级教学,教师可以组织“爱信帮扶”活动,让优等生带差生,一对一进行辅导。另外,我还开展了“我来当老师”的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还让学生逐步从知识的“掌握者”转变成了“研究者”“思考者”。
   四、组间竞争,共同进步
   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制订适当的评价制度,促进组间的竞争,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教师要设计出回答问题的具体量化表格。每次推举一个小组做检查组,也可以小组轮流充当。每节课的问题回答都有小组分数评价,作为最终奖惩的依据。每月或者每学期总结一次。这种组间的竞争能促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五、转变观念,确定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不能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走过场。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旁观者,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与介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交流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事情。教师要把自己思考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观点、策略等与学生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思维品质。
   在转变理念的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构成上改变了班级授课时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的状况,从而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方面的保证。当然,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相应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适当的合作内容。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关义飞.课堂合作教学浅议[J].云南教育,2003(11).
其他文献
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段话令人深思。在应试教育
课改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
幼儿音乐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它包括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乐器演奏、讲述音乐故事及音乐欣赏等。音乐是幼儿大脑极好的营养品,能调节大脑的功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必要而全面的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获得丰厚的教育成果。   一、幼儿音乐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氛围与社会风气的影响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地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本土资源渗透,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美术课堂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本土资源;探索美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滁州自古是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和淮扬文化在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学生的创新素质应该从教育中来,从教师培养中来,从教师创造性教育活动中来。只有教育的创新,只有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曾料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的事物的探索。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
摘 要:案例教学本土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本土化的案例应用于中职的物流教学中,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还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因此,在中职的物流专业教学中可以采用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本土化;中职物流;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由此也产生了该行业对物流人才的极大需求。但是,有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