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是由教师的各种职能决定的。能否演好这些角色,是教学的关键。尤其对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条件下,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角色扮演决定着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课前的角色扮演
1.物质材料的提供者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语系,二者在语音系统、语言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及文化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给英语学习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语音系统方面,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并且每一个调都对应着不同的字,不同的字传达着不同的意思;而英语则不然,每一个单词本身没有声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调来读,从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中的单词必须借助外界力量来传达不同的意思。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授课之前材料的搜集,教师应该把所授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2.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主角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这一转换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想方设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动机强烈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同时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见,只有教师提出高质量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课中的角色扮演
课前的精心准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教师在课中的角色扮演。
1.组织者
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难扮演的角色。由于现在很多教学流派都提倡“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从事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定创新意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首先,从组织课堂教学开始,要使课堂活动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口语活动,除了大家熟知的role-play和pair work外,我们还可以开展short speech,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开口说英语。其次,我们知道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但其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内向型性格的,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带动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向外向型转变,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因此,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必须清楚活动的目的和学生的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以利用的解决方式。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清楚准确地交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必要时加以演示,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可以适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2.控制者
教师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开展short speech时,教师应该控制每个学生做这一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赢得锻炼的机会。教学是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效果也要看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定。因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扮演好这一角色既能使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3.启发者
英语教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应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以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策略和针对性,注意问题和学生的层次。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当答案不够全面、过于简洁时,教师可以鼓励其做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子、篇章,教师应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激起学习者对英语的喜好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推动英语教学的开展。
4.参与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项活动开始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比如,在role-play中,有时需要多个角色才能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扮演某个角色,配合学生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参与可以扭转课堂气氛,使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课后的角色扮演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检测者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可以从测验、考试可以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平时作业也是获取这一信息的有效方法。与测验和考试相比,教师从平时作业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是最及时的也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比较典型的错误集中起来予以讲解,使学生吸取教训,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在讲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语气要温和、委婉,而不是训斥或责怪的口气,哪怕是最不该出现的错误。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课前材料的搜集、情境的创设,到课中的组织教学、控制课堂、启发学生、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检测、效果反馈、调整。这些角色的扮演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发展。因此,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充分扮演好这些角色,在教学上不断开拓,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效果上不断求实,全面推进英语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
一、课前的角色扮演
1.物质材料的提供者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和印欧两大不同语系,二者在语音系统、语言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及文化诸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给英语学习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语音系统方面,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并且每一个调都对应着不同的字,不同的字传达着不同的意思;而英语则不然,每一个单词本身没有声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调来读,从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因此,英语中的单词必须借助外界力量来传达不同的意思。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授课之前材料的搜集,教师应该把所授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以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
2.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主角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这一转换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想方设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动机强烈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同时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见,只有教师提出高质量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课中的角色扮演
课前的精心准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教师在课中的角色扮演。
1.组织者
对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是最主要也是最难扮演的角色。由于现在很多教学流派都提倡“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从事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定创新意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首先,从组织课堂教学开始,要使课堂活动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口语活动,除了大家熟知的role-play和pair work外,我们还可以开展short speech,以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开口说英语。其次,我们知道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效果,但其性格特点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好于内向型性格的,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带动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向外向型转变,从而有利于英语教学。因此,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必须清楚活动的目的和学生的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以利用的解决方式。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清楚准确地交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必要时加以演示,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可以适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2.控制者
教师应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开展short speech时,教师应该控制每个学生做这一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赢得锻炼的机会。教学是面向大多数的,教学效果也要看大多数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定。因此,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满足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扮演好这一角色既能使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3.启发者
英语教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应培养学生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以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策略和针对性,注意问题和学生的层次。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当答案不够全面、过于简洁时,教师可以鼓励其做一定的扩展和补充,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子、篇章,教师应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不容易忘记,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激起学习者对英语的喜好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推动英语教学的开展。
4.参与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项活动开始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比如,在role-play中,有时需要多个角色才能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扮演某个角色,配合学生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参与可以扭转课堂气氛,使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课后的角色扮演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检测者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可以从测验、考试可以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平时作业也是获取这一信息的有效方法。与测验和考试相比,教师从平时作业中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是最及时的也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比较典型的错误集中起来予以讲解,使学生吸取教训,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在讲评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心理,语气要温和、委婉,而不是训斥或责怪的口气,哪怕是最不该出现的错误。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课前材料的搜集、情境的创设,到课中的组织教学、控制课堂、启发学生、参与活动,再到课后的检测、效果反馈、调整。这些角色的扮演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发展。因此,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充分扮演好这些角色,在教学上不断开拓,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效果上不断求实,全面推进英语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