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错误现象,结合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教学的特点,具体介绍了“提高学生实验素养,努力做好学生分组实验三环节”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分组实验实验素养三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68-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分组实验则是所有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学生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除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有必要认真去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突破教材重难点。本文主要就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素养、“三环节”方面作了一点思考。
1 明确目的,培养意识,提高学生实验素养
学生分组实验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上好物理分组实验课不仅可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老师认为“分组实验不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口头实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做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且在做实验时自己根本不动手,混时间、凑热闹。针对这些现象,要及时加以纠正,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思想,明确目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设计一些身边的小实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历史上物理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来得到一些重要的发现、规律以及公式等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严谨性,明白“唯实唯验”,明白实验是探索真理的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在实验时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亲自动手去操作,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实验意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顺利完成所做实验。
2 抓住重点,突出主体,努力做好实验“三环节”
要上好物理学生分组实验课,重点应做好课堂设计。物理分组实验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范围包含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环节”。
2.1 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设计
(1)教师的准备。
认真备课。课前,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分析实验过程中重难点,备出一份详细的实验教案。认真准备。每一个分组实验教师应事先预做,充分估计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出相应的对策;实验前,到实验室检查每一组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有无损坏,并任选几组器材试做。
(2)学生的准备。
实验前,教师应根据实验所需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预习,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册》,具体包括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等,同时,还应包括对某些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的预习。比如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方式、量程的选择依据等等。通过这些预习作业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组织有序,科学安排,做好实验中的引导设计
在分组实验课上,气氛是很活跃的,但若不有序地去组织,容易形成涣散局面,难以达到实验的效果。为此,合理分组、科学安排时间、严格要求十分重要。
(1)合理分组。
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应尽可能少,两人一组或最好有些实验一人一组。另外,还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把不喜欢动手的与不喜欢动手的分在一组,慢慢的培养其动手习惯和能力;把爱总结的与爱总结的分在一组,强强联手,可总结出一些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2)科学安排时间。
以一节45分钟的分组实验课为例,第一步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预习检查、教师演示和强调。检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对答错的,不要急于进行纠正,而是引导。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目的,了解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实验进行演示,演示时一定要规范,并可根据预做情况,在重要的步骤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慢点甚至出错,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说明其中的原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明白其中的注意事项。第二步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时,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则巡视于各组之间,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立即纠正,先提醒,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再学习、思考之后解决;在学生经过努力仍不能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帮其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一些典型的错误,教师注意收集,以待全班讨论、讲评。第三步用15分钟进行总结。用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来总结实验的结论,用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最后5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总结。
(3)严格要求。
要严格要求学生。实验前,不许随意串组,不能随便乱动实验桌上的物品,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强调学生要合理而有序地清点、布列和整理器材,严格规范操作态度,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品质。同时,要加强训练并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用法。如电学实验电路连接技巧的训练等。只有规范学生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应付自由,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2.3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做好实验后的巩固设计
实验结束之前,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先由学生总结,让学生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等等。对于某一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来讨论、分析。再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加强实验报告的填写指导,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能力。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重难点等知识方面的总结;同时,可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结合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对做得比较好的要特别提出表扬,以鼓励其他同学。最后,针对实验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做好对课堂情况的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从而培养和提高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更好的吃透教材,不断提高对实验课堂的驾驭能力,从而较好的突破其重难点。
参考文献
[1] 鄧伟力.试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J].西江教育论丛,2006(2).
关键词:分组实验实验素养三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68-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分组实验则是所有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学生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除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有必要认真去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突破教材重难点。本文主要就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素养、“三环节”方面作了一点思考。
1 明确目的,培养意识,提高学生实验素养
学生分组实验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上好物理分组实验课不仅可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老师认为“分组实验不如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口头实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做实验的目的不明确,且在做实验时自己根本不动手,混时间、凑热闹。针对这些现象,要及时加以纠正,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思想,明确目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设计一些身边的小实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历史上物理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来得到一些重要的发现、规律以及公式等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严谨性,明白“唯实唯验”,明白实验是探索真理的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在实验时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亲自动手去操作,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实验意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顺利完成所做实验。
2 抓住重点,突出主体,努力做好实验“三环节”
要上好物理学生分组实验课,重点应做好课堂设计。物理分组实验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范围包含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环节”。
2.1 准备充分,考虑全面,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设计
(1)教师的准备。
认真备课。课前,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分析实验过程中重难点,备出一份详细的实验教案。认真准备。每一个分组实验教师应事先预做,充分估计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出相应的对策;实验前,到实验室检查每一组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有无损坏,并任选几组器材试做。
(2)学生的准备。
实验前,教师应根据实验所需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预习,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册》,具体包括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等,同时,还应包括对某些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的预习。比如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方式、量程的选择依据等等。通过这些预习作业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组织有序,科学安排,做好实验中的引导设计
在分组实验课上,气氛是很活跃的,但若不有序地去组织,容易形成涣散局面,难以达到实验的效果。为此,合理分组、科学安排时间、严格要求十分重要。
(1)合理分组。
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应尽可能少,两人一组或最好有些实验一人一组。另外,还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把不喜欢动手的与不喜欢动手的分在一组,慢慢的培养其动手习惯和能力;把爱总结的与爱总结的分在一组,强强联手,可总结出一些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2)科学安排时间。
以一节45分钟的分组实验课为例,第一步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预习检查、教师演示和强调。检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对答错的,不要急于进行纠正,而是引导。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目的,了解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实验进行演示,演示时一定要规范,并可根据预做情况,在重要的步骤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慢点甚至出错,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说明其中的原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感性、直观的角度明白其中的注意事项。第二步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时,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则巡视于各组之间,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立即纠正,先提醒,然后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再学习、思考之后解决;在学生经过努力仍不能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帮其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一些典型的错误,教师注意收集,以待全班讨论、讲评。第三步用15分钟进行总结。用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来总结实验的结论,用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最后5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总结。
(3)严格要求。
要严格要求学生。实验前,不许随意串组,不能随便乱动实验桌上的物品,认真倾听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强调学生要合理而有序地清点、布列和整理器材,严格规范操作态度,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品质。同时,要加强训练并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用法。如电学实验电路连接技巧的训练等。只有规范学生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应付自由,而不致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2.3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做好实验后的巩固设计
实验结束之前,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先由学生总结,让学生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等等。对于某一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来讨论、分析。再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加强实验报告的填写指导,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提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能力。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重难点等知识方面的总结;同时,可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结合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对做得比较好的要特别提出表扬,以鼓励其他同学。最后,针对实验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
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还必须做好对课堂情况的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从而培养和提高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及实验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可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更好的吃透教材,不断提高对实验课堂的驾驭能力,从而较好的突破其重难点。
参考文献
[1] 鄧伟力.试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J].西江教育论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