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南京建筑施工用水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在工地测试、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案例调查分析,从激励和强制两个方面探讨促进施工节水措施的相关政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节水 对策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欠缺的国家之一,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仅为1860 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之一(详见图1)。据中国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资料,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就有400多座,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30多座,城市每年缺水量达60亿m3,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之多,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对建筑施工用水与节水的研究很不够,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施工用水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建筑施工前更应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以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二、实证研究
本案例以南京世茂外滩新城项目为背景进行分析,对于南京建筑施工用水现状的调查统计是采用工地调查、水表计量和依据自来水公司收费登记的数字等方法进行的。
1.施工阶段可利用水资源分析。
1.1雨水利用分析。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e12m3,折算年平均降水深度为618mm,远远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同时也比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小。就以南京为例,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足、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根据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南京市近三十年年平均气温为15.8℃,年平均降水量为1090.5mm。
1.2地下水利用分析。我国地下可合理利用水资源量约在1300亿m3左右,但目前可开采得地下水量仅剩不到200亿m3,而且华北和西北地区年平均开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量达80亿m3左右,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来增加供水量是非常有限的途径。
1.3施工用水利用分析。施工用水过程中较多水资源可以回收循环使用,以下几个就是施工水量较大同时可以收集循环使用的施工用水量:(1)以该项目混凝土为保证湿润,地面留4mm的水层,则每立米混凝土可多余水50L。因此,每层楼一天可节水5T。(2)扬尘用水量计算公式:Q=kst(K: 0.15m3/km2),该部分水可以完全省下来用于循环使用,按照施工项目现状统计得出场地降尘用水量取24m3/d。(3)在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冲洗棚或自动感应装置冲洗车辆,冲洗过后的水通过排水沟引至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储存于蓄水池再次循环利用。只是存在一点损耗系数,大部分水资源可循环使用。(4)对厨房、卫生间、阳台、屋面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同时对墙外墙螺杆洞及窗框塞缝施工质量进行2小时淋水检验。按照数据统计整个工程试验用水量为5000m3左右。
2.施工阶段水资源利用设计。在施工现场建筑楼周围设置环形排水沟,现场的雨水及施工用水可以通过排水沟引流至设置于现场西侧的1个三级沉淀池内,再通过管道将收集到的雨水及施工用水经沉淀过滤以后引至本项目设置的5m×5m×2.8m的蓄水池(蓄水池最大蓄水量约为60m3),将收集到的雨水和施工用水可以作为职工生活区以及施工现场的用水。楼层内混凝土、砌筑墙体的养护、生活区的冲厕用水、现场施工场地扬尘控制洒水、场地绿化的浇灌以及进出场车辆的冲洗台用水都可以通过蓄水池内的用水进行循环使用,从而节约市政自来水用量,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3.效益分析。
3.1投资回收期各要素估算。(1)节水效益 。根据以上2.2对该项目的节水设计方案改造,项目年总节水量为2.52万吨,根据现行南京针对施工现场水价5.0元/m3计算,年节水效益为12.6万元。(2)折旧成本。任何一种固定资产都必然要发生损耗,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按现场施工经验估算,该项目的残值率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0%提计。按照目前残值计算,以32个月施工周期为目标内分摊至每个月,得出每个月的折旧额为0.15万元。(3)运营成本。按照本文施工节水利用项目设计,各运营成本的构成要素按其最可能值取确定的值。(4)投资回收成本目标 。本项目的投资回收成本即初始投资成本为20万元。
3.2敏感性分析。影响施工节水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是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及其市政自来水价的差价。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自来水价变化后,施工节水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将随之变动(见表2和图5)。
由表2及图5可知,随着施工节水项目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的增大,项目回收期会相应延长,但随着水价增长幅度的变大,项目回收期相反有所减小。从图5观查各变化曲线的斜率发现,受水价影响曲线的斜率影响最大。可以得出自来水水价是影响施工节水项目经济效益的最直接、重要的因素。隨着水价的进一步上调,会对其施工节水项目的推进作用更为突出。
3.3投入产出比。(1)节水投入。该施工节水项目每年的相应支出费用为4.10万元,加上起初投资的20万元,在此施工项目生命周期内(32个月),现金流出成本30.92万元。现场最终实施条件下,项目总节水量为6.72万吨。因此,根据前述计算结果,每吨水的成本投入为4.5元/吨。(2)投入产出比。根据南京现行施工现场水价收费标准,此施工节水利用项目的水经济效益即水产出为5元/吨。因此,可得出施工节水利用项目每吨水的成本投入产出比为1∶1.11,其经济效益不显著。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无论从直接经济效益还是从每吨水投入产出效益来看,现场施工施工节水利用化项目很难进行普遍性运用实施。
三、对策研究
1.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将施工用水较大或每秒水流出量较大的建设单位纳入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名册,针对用水超定额较多的建筑单位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针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合理制定并强化用水定额。 加强施工节水工作,重视成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节水逐渐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困难,应加大施工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施工节水的行业扶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建筑施工节水技术改造,建立施工节水模范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施工节水技术,充分考虑不同建筑类型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拟定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册一一规划实施。
2.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对于充分地使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就南京市而言,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应该实行不同计价办法:
2.1阶梯式累计水价。根据标准(如建筑单位按照用水定额算出总用水量定额)核定基本用水量,在基本用水量内实行基本水价,以保证建筑单位最基本的建筑施工用水的需要,当实际用水超过定额后,对超过定额用水部分进行双倍加价。
2.2实行浮动定价。根据南京不同季节水的用水情况和不同时间段来水情况,通过降价或加价调节不同情况下的用水,鼓励也限制建筑单位的发展同时惩罚不合理用水现象等。
2.3实行地下水高价保护。地下水是我国储备的重要水资源,应优先使用地表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实行保护性高价,以促进对地下水的保护,特别是制止对地下水的滥采及超采现象。
3.项目验收强制性管理。(1)建筑工地申请文明工地、优质工程等项目要求强制设置节水措施;(2)城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必须设置政府规定基本节水设施。
以上项目验收要求未满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责令建设单位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未在期限内整改完成予以停工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亚伟.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2]张建伟.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王晓青. 城市干旱指标与抗旱预案编制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
[4]刘艳杰.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供需矛盾[J]. 民营科技, 2012(9):205-205.
[5]赵小庆. 现在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 China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2010(21) :295-295.
[6]吳普特, 冯浩, 牛文全. 我国供水量与用水结构发展态势分析[C]// 2001年国际旱地节水农业研讨会. 2001.
作者简介:王聪(1990-),男,江苏南通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孙文建(1962-),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 节水 对策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欠缺的国家之一,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仅为1860 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之一(详见图1)。据中国水利部方面的最新资料,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就有400多座,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30多座,城市每年缺水量达60亿m3,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亿元之多,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对建筑施工用水与节水的研究很不够,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施工用水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建筑施工前更应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以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二、实证研究
本案例以南京世茂外滩新城项目为背景进行分析,对于南京建筑施工用水现状的调查统计是采用工地调查、水表计量和依据自来水公司收费登记的数字等方法进行的。
1.施工阶段可利用水资源分析。
1.1雨水利用分析。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e12m3,折算年平均降水深度为618mm,远远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同时也比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小。就以南京为例,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雨量充足、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根据近三十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南京市近三十年年平均气温为15.8℃,年平均降水量为1090.5mm。
1.2地下水利用分析。我国地下可合理利用水资源量约在1300亿m3左右,但目前可开采得地下水量仅剩不到200亿m3,而且华北和西北地区年平均开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量达80亿m3左右,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来增加供水量是非常有限的途径。
1.3施工用水利用分析。施工用水过程中较多水资源可以回收循环使用,以下几个就是施工水量较大同时可以收集循环使用的施工用水量:(1)以该项目混凝土为保证湿润,地面留4mm的水层,则每立米混凝土可多余水50L。因此,每层楼一天可节水5T。(2)扬尘用水量计算公式:Q=kst(K: 0.15m3/km2),该部分水可以完全省下来用于循环使用,按照施工项目现状统计得出场地降尘用水量取24m3/d。(3)在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冲洗棚或自动感应装置冲洗车辆,冲洗过后的水通过排水沟引至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储存于蓄水池再次循环利用。只是存在一点损耗系数,大部分水资源可循环使用。(4)对厨房、卫生间、阳台、屋面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同时对墙外墙螺杆洞及窗框塞缝施工质量进行2小时淋水检验。按照数据统计整个工程试验用水量为5000m3左右。
2.施工阶段水资源利用设计。在施工现场建筑楼周围设置环形排水沟,现场的雨水及施工用水可以通过排水沟引流至设置于现场西侧的1个三级沉淀池内,再通过管道将收集到的雨水及施工用水经沉淀过滤以后引至本项目设置的5m×5m×2.8m的蓄水池(蓄水池最大蓄水量约为60m3),将收集到的雨水和施工用水可以作为职工生活区以及施工现场的用水。楼层内混凝土、砌筑墙体的养护、生活区的冲厕用水、现场施工场地扬尘控制洒水、场地绿化的浇灌以及进出场车辆的冲洗台用水都可以通过蓄水池内的用水进行循环使用,从而节约市政自来水用量,以实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3.效益分析。
3.1投资回收期各要素估算。(1)节水效益 。根据以上2.2对该项目的节水设计方案改造,项目年总节水量为2.52万吨,根据现行南京针对施工现场水价5.0元/m3计算,年节水效益为12.6万元。(2)折旧成本。任何一种固定资产都必然要发生损耗,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按现场施工经验估算,该项目的残值率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0%提计。按照目前残值计算,以32个月施工周期为目标内分摊至每个月,得出每个月的折旧额为0.15万元。(3)运营成本。按照本文施工节水利用项目设计,各运营成本的构成要素按其最可能值取确定的值。(4)投资回收成本目标 。本项目的投资回收成本即初始投资成本为20万元。
3.2敏感性分析。影响施工节水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是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及其市政自来水价的差价。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自来水价变化后,施工节水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将随之变动(见表2和图5)。
由表2及图5可知,随着施工节水项目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的增大,项目回收期会相应延长,但随着水价增长幅度的变大,项目回收期相反有所减小。从图5观查各变化曲线的斜率发现,受水价影响曲线的斜率影响最大。可以得出自来水水价是影响施工节水项目经济效益的最直接、重要的因素。隨着水价的进一步上调,会对其施工节水项目的推进作用更为突出。
3.3投入产出比。(1)节水投入。该施工节水项目每年的相应支出费用为4.10万元,加上起初投资的20万元,在此施工项目生命周期内(32个月),现金流出成本30.92万元。现场最终实施条件下,项目总节水量为6.72万吨。因此,根据前述计算结果,每吨水的成本投入为4.5元/吨。(2)投入产出比。根据南京现行施工现场水价收费标准,此施工节水利用项目的水经济效益即水产出为5元/吨。因此,可得出施工节水利用项目每吨水的成本投入产出比为1∶1.11,其经济效益不显著。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无论从直接经济效益还是从每吨水投入产出效益来看,现场施工施工节水利用化项目很难进行普遍性运用实施。
三、对策研究
1.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将施工用水较大或每秒水流出量较大的建设单位纳入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名册,针对用水超定额较多的建筑单位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用水监控管理。针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合理制定并强化用水定额。 加强施工节水工作,重视成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节水逐渐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困难,应加大施工节水力度,完善和落实施工节水的行业扶持、技术服务、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加大建筑施工节水技术改造,建立施工节水模范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施工节水技术,充分考虑不同建筑类型的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拟定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册一一规划实施。
2.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对于充分地使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就南京市而言,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应该实行不同计价办法:
2.1阶梯式累计水价。根据标准(如建筑单位按照用水定额算出总用水量定额)核定基本用水量,在基本用水量内实行基本水价,以保证建筑单位最基本的建筑施工用水的需要,当实际用水超过定额后,对超过定额用水部分进行双倍加价。
2.2实行浮动定价。根据南京不同季节水的用水情况和不同时间段来水情况,通过降价或加价调节不同情况下的用水,鼓励也限制建筑单位的发展同时惩罚不合理用水现象等。
2.3实行地下水高价保护。地下水是我国储备的重要水资源,应优先使用地表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实行保护性高价,以促进对地下水的保护,特别是制止对地下水的滥采及超采现象。
3.项目验收强制性管理。(1)建筑工地申请文明工地、优质工程等项目要求强制设置节水措施;(2)城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必须设置政府规定基本节水设施。
以上项目验收要求未满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责令建设单位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未在期限内整改完成予以停工处理。
参考文献:
[1]李亚伟. 水资源系统模糊决策、评价与预测方法及应用[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2]张建伟. 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王晓青. 城市干旱指标与抗旱预案编制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
[4]刘艳杰.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供需矛盾[J]. 民营科技, 2012(9):205-205.
[5]赵小庆. 现在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 China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2010(21) :295-295.
[6]吳普特, 冯浩, 牛文全. 我国供水量与用水结构发展态势分析[C]// 2001年国际旱地节水农业研讨会. 2001.
作者简介:王聪(1990-),男,江苏南通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孙文建(1962-),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