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绿的世界。
  秋天,丹的世界。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林,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R先生家做客。到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若是画家,定会描绘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是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瘩。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我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于是,又想起二十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去时虽为十月下旬,枫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我不无扫兴地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韵味在。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風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选自《在风吹麦浪里轻舞飞扬》,有删改)
  品读赏析
  文章语言生动,叙议结合。叙如“画龙”,很好地抓住了景物和事件的特点;议如“点睛”,恰当地揭示了景物和事件中蕴涵的哲理。全文将描写景物与抒发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双向思辨。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之中又有多种变化,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其他文献
现如今,国家颁布实施了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在资金和税收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在正式施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障碍,进而导致大学生没有
随着世界各经济体发展渐趋系统化、一体化,企业所处供应链间的竞争取代原来的企业个体间竞争。因此,最大化自身所处供应链的利益成为行业企业的必然追求。由于增加了工厂生产
面塑是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一种乡土艺术,它与乡间习俗紧密结合,受到人们的喜爱。北方面塑艺术丰富多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着一年四季各种民俗活动广为流传。
企业风险可视化管理作为一种主要以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为目的的风险管控方法,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风险可视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使风险可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