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老师的最后一课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所古老而现代的学校——丰城第一中学。明代建筑孔子庙屹立在校园东边。校园内长着茂盛的樟树和青翠的竹子。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百花开,夏日荷满塘,秋季有柑橘,寒冬蜡梅香。
  若在秋日,走进学校大门,远远飘来一阵阵桂花香。道路左侧是花园,右侧是葡萄同。葡萄同也是鄢老师的英语角。他和他的“粉丝”常在这里进行英语对话。他还教学生学习美国现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橡树上的黄丝带》——一遍又一遍朗读,直至大家能背诵为止。
  鄢老师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鄢老师在丰城一中工作了30多年,退休后又接着开展义务教学。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鄢老师笑着说:“就是想过过上课的瘾。”上课也会有瘾?鄢老师教了一辈子书,学生数以千计,退休以后坚持教学,弟子也有几百。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鄢老师可谓是真正的“乐”君子。
  鄢老师上完了他的最后一课——去年他的老伴去世了,儿子要接他到新城区家中养老。85岁高龄的鄢老师说:“不急,教完这一届学生再说。”他的“粉丝”共同制作了一张彩色贺卡,上面画着红红绿绿的葡萄。并用英文书写着“Thank you teacher(感谢老师)”。鄢老师捧着贺卡笑呵呵的。下课的钟声响了,大家簇拥着他缓缓走出这美丽可爱的校园。
  最后一课,鄢老师完成得很圆满。松湖粉肉香 吴凡云
  松湖,新建县锦江河畔一个小山村,村民自古以手工制作蒸笼为生。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于家乡的情感来说,我独钟松湖的米粉肉。我时常怀念有粉肉香的岁月。那是有我童年生活乐趣的年月。记得儿时,邻居谁家做了米粉肉,尽管每家收入都不充裕,但是也总要让每家分享一些米粉肉的美味。那热腾腾的香,直人肺腑。做粉蒸肉可用白菜、芥叶、薯叶等做底料,因此还有叶的清香扑人鼻端。长大后我知道了。米粉肉,是松湖人自制的独特风味,是一道卜等的招待客人的菜。这样的民俗世代相传,至今不衰。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这道菜,儿时吃粉肉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家人,甚至更多的亲朋好友坐在一起,品尝米粉肉。米粉肉的香味将乡情将这个世界烘托得美满。
  对当年的我来说,米粉肉香就是一种希望,一种憧憬。
  心中常萦绕粉肉香的情怀。那是一种故乡亲情。早年在外奋斗,粉肉香也遥遥地常伴着我,唇上情不自禁也常留着松湖粉肉香的回味。现在离家近了,我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份亘古不变的质朴亲情和乡情。
  松湖粉肉香,在我心里,犹如一首动人的歌。
  责编/易水
其他文献
寒假里最开心的时刻要数除夕之夜了。  大年三十的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家人正围着饭桌说说笑笑,等待着吃团圆饭。大姨却在厨房忙得大汗淋漓。终于她们捧着一盘盘美味佳肴上桌了。她们把菜上齐后,我看了看,情不自禁地赞叹:“哇,太丰盛了。”有我最爱吃的花菜和土豆丝,还有肥美的大螃蟹。  我们吃饱喝足后,又来到门口放烟花。一点燃烟花,顿时空中鲜花绽放,流光溢彩,把整个夜空变得如同白昼。“噼里啪啦”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