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莱特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r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康莱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并探讨影响该药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因素。

方法

研究设计为非干预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对象为2013年9月17日至2014年8月26日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14个省级行政区域28家医院接受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主要监测内容为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包括适应证、合并用药)、用药安全性相关情况。以发生康莱特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患者为病例组,按1∶ 3配对原则随机抽取各方面情况相近的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因素。

结果

纳入监测的患者5 022例,男性2 926例,女性2 096例;年龄9~95岁,平均(60±12)岁;位列前五的肿瘤依次为肺癌(1 456例,28.99%)、肠癌(867例,17.26%)、乳腺癌(372例,7.41%)、胃癌(346例,6.89%)和肝癌(335例,6.67%);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者3 863例(76.92%);有过敏史者348例(6.93%);合并其他疾病者2 524例(50.26%);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4 687例(93.33%)。监测期间5 022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751例(14.95%),其中18例(静脉炎7例,恶心呕吐3例,寒战3例,皮疹2例,心慌1例,转氨酶升高1例,发热1例)符合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合并疾病者高于无合并疾病者(χ2=5.4723, P=0.019),合并西药者高于西药加中药者(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为有合并疾病(OR=1.636, 95%CI:1.100~2.433, P=0.013)和合并用药(OR=1.475,95%CI:1.108~1.965, P=0.027)。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康莱特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放射治疗(OR=1.864, 95%CI: 0.930 ~3.736, P<0.01)和合并用药(OR=1.622, 95%CI: 1.102~2.389, P<0.01)。

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合并其他疾病、合并用药和正在接受放疗为影响该药临床应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阶梯式新辅助治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阶梯式新辅助治疗(先行新辅助化疗,如果有效,则行手术治疗;无效行新辅助放化疗,有效后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阶梯式治疗组)和同期行新辅助放化疗的90例患者(同期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阶梯式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降期率为85.6%(77/90),保肛率为50.0%(45/90),骶前感染率为4
目的探讨B7-H4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97例胸腔积液标本,其中恶性胸腔积液55例,良性胸腔积液4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7-H4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7-H4、CEA和B7-H4联合CEA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B7-H4水平分别为(60
目的探索原核可溶性目的蛋白表达系统对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Ex-GP)进行高效制备及纯化的方法。方法构建含有融合标签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表达质粒,筛选可溶性表达条件,采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以获得高效表达的可溶性目的蛋白。结果成功建立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制备重组可溶性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蛋白的方法,获得的目的蛋白具有ELISA抗原活性,推测其构象与天然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为乌鲁木齐市人禽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收集的外环境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型核酸监测,其中阳性标本进一步作H5、H7、H9亚型的分型检测。监测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共收集1 043份禽流感外环境标本,核酸检测FluA阳性123份,阳性率为11.79%,其中H9亚型阳性检出率最高,为
目的了解不同HIV-1亚型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分析HIV-1亚型和CD4+ 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的关系。方法94例在南京市诊断的抗病毒治疗前至少有过2次CD4+ T细胞计数检测的HIV-1感染者被纳入研究。描述分析不同亚型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CD4+ T细胞计数变化的因素,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HIV-1亚型与CD4+ T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和疾病防御作用。这方面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广泛的特异性联系,即通过固有免疫细胞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来检测病原体相关模式和危险物相关模式。Toll样受体(TLR)是模式识别受体中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种受体。因此,TLR的激活具有促进固有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诱导特异性免疫两种作用。充分利用TLR的特点,在疫苗设计中加入相
目的研究长春地区就医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基因cagA携带率及其3′端编码CagA蛋白EPIYA基序多态性,并探讨其结构特征的差异与疾病的关系。方法PCR法扩增临床分离株Hp的cagA基因并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后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然后利用软件MEGA6.0对测序Hp的cagA基因碱基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对比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进
目的研究SDF-1/CXCR4轴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AMD3100对CXCR4的阻断作用,同时研究对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进而探讨SDF-1/CXCR4轴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JAR细胞分为4组:AMD3100处理组(100 ng/ml)、SDF-1处理组(50 ng/ml)、SDF-1+AMD3100混合组(100 ng/ml AMD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