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课程课例研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例开发和实践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项目课程课例研究是围绕这一项目的教学而展开的研究,它包括教师团队围绕这一项目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研讨,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项目课程;课例;教师发展
  项目课程课例开发,是以具体的一个项目为对象,遵循一定的开发规范进行课例开发。课例实践研究的核心活动是教师协同致力于研究课,对开发的课例进行教学实践,重点解决项目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对课例进行反思完善。文章结合自笔者的研究实践,体会到让老师们开发课例并进行实践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规范及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1.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流程体现了系统教学设计的思想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等文件,明确了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流程和专业项目课程课例框架,如图-1。
  研发流程体现了项目统领、系统架构的研究思路。教学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课例研发过程的首要环节,教学项目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课例研发的质量及实施效果。课例教学任务的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具体实施,都围绕项目的展开而进行。课例的教学评价,也是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实施项目的过程与态度等方面作为主要评测标准和依据的。专业课项目课程课例研发的九大环节体现了系统教学设计的思想。
  2.项目课程课例中对教师角色的重定位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由于行动导向的学习是在教师帮助下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因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课例中要明确教师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3.通过课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课例开发促使专业教师对本专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和提炼。
  课例开发的第一步就要求教师合理选择教学项目,系统架构,相对传统教学,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老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在对整个课程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才能选择与确定恰当的教学项目,然后按规范和流程进行课例设计。
  (2)项目课程课例中要求教师角色重定位,促进专业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课例中明确教师在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是策划者,是设计师。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然后对学习目标、学习环境、训练手段、评价方式等问题思考决策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是咨询师,是督导。教师的作用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和控制,比如适当的鼓励,参与问题讨论,观察记录学习状态等;考核评价阶段,教师是组织者和评估者,是导师。教师明确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设计评价程序,主持评价活动,既要评价学生作品本身,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教师做好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例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一种长期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模式,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师团队协作进行课例研究,教师能有效分析并改进教学。
  1.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从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来说,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的核心活动是教师协同致力于研究课,反映教师的教学实践。图-2是课例研究过程图。
  2.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首先,提升教师专业化。课例研究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增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将专业学习、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结合在一起,通过上研究课、个人反思,集体评课,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等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其次,加强教师团体合作意识。课例是教师、专家共同设计、观察和讨论的课堂教学实例,因此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与专家间的合作活动,这不仅丰富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间的分科孤立,加强学科的交叉研究。再次,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反思精神。课例研究的有效发展,除了教育工作者间的积极交流,还加强了教师的反思体验。教师从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做起,消除旧的教育理念,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学意识。 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才有可能距离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最后,更新教学理念,强调“以生为本”,课例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在研究课课堂观察时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强调研究学生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潜力。
  项目课程课例研究的案例。
  南京财经学校承担江苏省关于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课题组成员有专业教师还特邀企业专家。下面是课例研究的案例:
  形式:以课例为载体,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设计专业项目课程课例。
  过程:先由企业专家和同行教师听课、评课,找出问题,让教师反思修改后再上课,课后专家和教师再研讨修改。
  课例研究实例:沙牧秋、龚月老师执教的动漫专业《二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分别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课例,并对典型课例进行了10个步骤的实验。(1)确定项目;(2)写出教学课例;(3)与专家、教师共同研课;(4)第一次上课,专家、同行跟踪听课;(5)课后研讨,专家、同行评课;(6)教师反思教学,进行修改;(7)二次上课,再研讨反思;(8)形成二次教学课例;(9)执教者综合反思;(10)实验课例展示。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专家的全过程跟踪指导与实验教师全过程的教学行为跟进,实现了课改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近距离接触。
  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例研究中。
其他文献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化出去”与“化进来”两个基本方向与自办后勤、股份公司、校企合作、服务外包四种主要模式.但在改革进一
从应试教育开始直到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副科”“小三门”这些标签仍死死的贴在美术教育的脑门上。从学生、家长到“主科”教师,无一不认为美术课是用来调节主科繁重学习压力的,可供学生放松消遣的时间。于是,在这段时间里,爱好绘画手工的学生喜爱美术课更像是喜爱兴趣小组的活动一样,听得很是认真;而没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学生自然是爱听不听,敷衍了事。班主任更是无力或无心从提升学生成绩、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繁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