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立法程序冲刺阶段民法总则草案亮点纷呈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信息是否受法律保护?这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3月8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中作出了回答。目前,这部备受瞩目的法律已进入立法程序的最后冲刺阶段,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也将迈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3月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民法总则草案与人大立法工作”记者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表示,民法的核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草案的所有规定都是围绕着保障民事权利展开的。
  在会上了解到,已经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权利法”色彩愈加明显,亮点纷呈。
  给个人信息披上法律的铠甲
  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买卖日益猖獗,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电信诈骗频发的背后,更有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的阴影。民法总则草案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将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加以规定,明确提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张荣顺表示,在民法上规定要对个人信息提供保护体现了时代特征。据了解,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一审时,未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内容。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个人信息保护”也应该作为民事权利,从民商法、侵权法的角度破解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难题。2016年10月二审时,草案在民事权利章节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此次提交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中,针对合法采集的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等情况新增了“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确保依法取得的个人信息安全”这一内容。
  针对非法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泛滥,社会危害严重的情况,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进一步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民法,将为捍卫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其他文献
系统分析诈骗电话、资金流,APP实时推送可疑信息,民警第一时间介入劝阻、干预,防止群众上当受骗.不久前,省公安厅研发的应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警防控工作的“反诈先锋”AP
近几年,利津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打破常规、拓宽思路,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打击防范上推行“四延伸”工作法,即:在严厉打击、追赃并剥离非法债权、服务企业、有效宣传等4个方面
<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千载难逢的特大机遇!""扶贫养老系统项目对接民族资产让你脱贫!"这些引人注目的口号来自江苏省盐城市一个名为"5A级扶贫养老基地"的项目。2016年11
<正>长期以来,一直有犯罪分子编造谎言,称历史上各朝代灭亡时遗留保存了巨大财富,国民党溃败台湾时在大陆和海外遗留了大量资产。他们谎称寻宝、"解冻民族资产"需要一定经费,